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从鄂伦春族的文化教育现状入手,探索鄂伦春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以期对鄂伦春民族的文化教育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的功能透视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其主流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0世纪 60年代的民权运动推动了两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多元文化教育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多元文化教育的主旨是把少数民族文化视为两国民族文化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各民族文化群体不分种族、性别和社会阶层都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多元文化教育是两国时代发展的产物,多元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消除种族歧视,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由移民组成的多元社会国家,在多民族共处的过程中,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直接孕育着多元文化教育的生长.多元文化教育的主旨是把少数民族文化视为两国民族文化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各民族文化群体不分种族、性别和社会阶层都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多元文化教育是两国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多共性.由于两国历史渊源的不同和现实因素的差异,多元文化教育在理论范型,实践模式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不论在美国还是在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消除种族歧视,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七十周年。十月革命开辟了苏联图书馆事业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在世界上第一次使图书馆变为人人都能利用的普及机构,在苏联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图书馆系统。苏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但它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今日的苏联,是一个文化普及程度很高的国家。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读书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和文明程度。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广大群众被引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七十周年。十月革命开辟了苏联图书馆事业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在世界上第一次使图书馆变为人人都能利用的普及机构,在苏联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图书馆系统。苏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但它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今日的苏联,是一个文化普及程度很高的国家。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读书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和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元文化教育是以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多种文化共同教育的途径。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应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元文化教育对于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都对祖国的缔造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不断发展。在社会主义时期,只有不断地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增强民族自强心和民族自尊心,民族才能不断地进步发展.彝族是我们民族大家庭中杰出的一员,彝学研究是民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民族中好的传统文化,不断改革、克服封闭观念,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及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实验区。为了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致力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同时,对文化教育建设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初步改变了边区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不仅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庆祝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深切怀念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长、延边大学校长朱德海同志。延边的发展和延大的成长都有着朱德海同志心血的浇灌。从打一九四五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我就一直在朱德海同志的身边做文化教育工作。朱德海同志那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求实苦干、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一向激励着我、鼓舞着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北解放后,朱德海同志一直做民族地区工作。他十分重视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在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事业上,倍加关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今,一谈起延边大学的昨天和今天,许多老教师、老干部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朱德海同志,忘不了这位老校长的功劳。朱德海同志是筹建延边大学的领导人之一。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中共东北局在吉  相似文献   

10.
1923年,郭道甫在考察了外蒙及苏联后,致力于创建内蒙人民的革命政党。在1925年10月诞生的人民革命党中任秘书长,做了大量宣传革命的工作,由于党内出现分歧,郭道甫又加入了新的组织——内蒙古青年革命党,继续为内蒙古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力争取自治和民治,组织了呼伦贝尔暴动。在他的晚年,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为蒙古族培养人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造就、培养一批民族革命人才。在民族观上,他主张要实现民族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并指出,实现真正自治,是以国家统一,民族互助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新时期我国民族。作实际,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认为我国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促进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民族工作的最高准则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关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思想。一、把经济建设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强调国家帮助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五、判断我们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是否正确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解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内地汉区相比较,发展还是十分缓慢的。特别是十年浩劫,使文化教育事业处于停顿,甚至倒退状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深刻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重要原因就是民族教育事业太落后。一个地区没有大批有文化、懂科学的建设人才,发展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西北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文化教育事业较落后,民族和宗教相互影响等问题,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文章提出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策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积极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着力推进西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文明进程的加快,上世纪后半期开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呈上升趋势,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倍受关注.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所进行的民族教育、跨文化教育、双语教育,对我们进行少数民族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宗教冲突加剧,民族矛盾日趋激化的情况下,新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始终保持着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56个民族和睦相处,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家园,这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民族矛盾加剧,民族分裂势力抬头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团结事业,可以说,我国民族大团结局面的形成和民族团结事业的巨大成就,完全归功于我党对民族团结事业的高度重视和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科学文化的竞争,从某些意义上可以说是教育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普及教育做为一项基本国策。因为通过普及教育不但可以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可以提高一般劳动者的文化教育水平,劳动生产技术,而且可以为高级人材的培养提供肥田沃野。1980年中央发表了《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决定》,要求在全国普及小学教育。1985年5月又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今绍兴市被称作越州,其治城是浙江地区的军政、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南朝迄隋唐,置于今绍兴市的州级政区经历过几度演替,即东扬州--吴州--越州--会稽郡--越州的变化.隋开皇九年始,在越州城(今绍兴)先后建置吴州总管府、越州总管府、越州都督府、浙东观察司和镇东军节度司等地方高层管理机构.开元末年,越府管8州,相当今浙江省的绝大部分.越州城是隋唐时期浙江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历史地位表现在:绍宁平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其中心城市的出现、越州城是联结内地与海外交通的中枢节点、越州城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文化名人辈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疆维吾尔文化促进会维文会成立后,本着"地方教育不振兴,不能发达其事业"的精神,从乌鲁木齐的维文总会到各区、各县分会积极兴办文化教育,大致经历了初期、发展、转制三个阶段,成为当时新疆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促进了新疆维吾尔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解放后新疆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黔东南民族地区在国家政策、东中部人口和企事业西迁的推动下,城市发展一改过去封闭、落后状态,在经济、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城市现代性不断增强,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形成了抗战时期黔东南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但受政治、地理、民族、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与黔中等区域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