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现在的社区也就是过去的居民委员会。教育部2004年16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社区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凸显,社区是我国社会的缩影,要站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上认识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意义,增强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本文试就社区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即社区对退休人员的教育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社会工作是社会的“稳定器”、“安全阀”,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是对社会工作的形象比喻。但在我国北方的经济欠发达城市,家庭结构相对完整,流动人口较少,社会相对稳定,如何提高辖区居民社会福利服务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社会服务需求便成了社会工作的重要职能。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以社区为阵地,以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工作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转为社会职能,人们也逐渐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区人”。社区作为人们生息相关的活动场所,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渐趋全方位、多角度地服务于全体社区成员。而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成为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的老年人比例将迅速增大,尽管子女在主观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十分孝敬老人。并有赡养老人的愿望。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子女将不具备照料和赡养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最早的华人移民社区——唐人街,出现于19世纪末,它是美国历史上西海岸反华运动和1882年联邦政府排华法案产生的直接结果。在随后的发展中,唐人街逐渐形成了它鲜明的族裔文化和经济特色,赢得了早期华人移民的认同,成为美国最具特色的族裔聚居区之一。在过去的30多年间,伴随着华裔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新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加,美国华人移民社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传统的东西海岸华人聚居城市及其他城市中涌现出许多与唐人街有着质的差别的新华人聚居区,纽约市的法拉盛社区和洛杉矶地区的蒙特利公园市就是其中的典型。当今美国华人移民社区的转型成为目前移民社会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族裔资本为中心”的解释性框架,可以尝试解释“美国华人移民社区转型”的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丁元竹、江汛清同志在《社会学和人类学对“社区”的界定》一文中阐述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对“社区”概念的不同评价。认为我国社会学界关于“社区”的界定不仅是清楚的,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概念同其它概念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社区”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社会自身的变化和人们对“社区”认识的深化。“社区”概念的变化并不妨碍传统的社区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存在。恰恰相反,把“社区”理解为空间结构中的一个环节的观点反倒带来了许多理论上的混乱。作者最后提出了认识“社区”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狄金华  周敏 《社会学研究》2016,(4):193-217,246
族裔聚居区是国际移民社会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它的发展与治理形态对于国际移民及其移居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族裔聚居区而展开的个体或群体行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从族裔聚居区内在的结构来分析其对族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本文在细致梳理族裔聚居区研究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检视族裔聚居区经济理论"从社会看经济"研究路径的内在逻辑,并剖析其分析概念和架构的局限所在,进而提出"从经济看社会"路径在未来族裔聚居区研究中的可能与可为。本文认为,"从经济看社会"有助于将族裔聚居区重新置于研究分析的中心位置,并跳出原有的"隔离—融入"(边缘—主流)的二元对立分析框架,在一个多元的视角中,以族裔聚居区为中心来审视作为不同族裔的国际移民群体之间、移民群体与本土其他族裔群体之间由于冲突、合作与博弈构成的社区结构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7.
孔俊婷  孔江伟 《城市》2015,(7):64-67
“蚁族”是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社会现象.大城市边缘地区的“蚁族”聚居现象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笔者选择天津市西青区大学城附近的“蚁族”聚居区——侯台新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调研分析手法,进行深入的居住实态调查;重点对“蚁族”聚居区的物质空间环境、住户群体特征、住户居住满意度及意愿进行分析研究,并归纳总结其现状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对未来理想居住环境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刘汶蓉  张亮 《社会学》2005,(2):35-41
“社区”作为与“社会”相对的一个概念,其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同质的社区文化,即具有内聚力的社区精神(卢汉龙,2000;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课题组,2001)。楼组建设是现代社会的邻里关系建设,是在法定社区中培育自然社区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际关系,这直指社区文化的本质,在促进社区居民达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增强社区凝聚力方面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是社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意识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人的行为有着积极能动作用地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组织意识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类型,是指人们自发自觉组织起来的愿望和心理状态,是人们“组织起来”的前提和向导.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社区”逐渐替代“单位”,成为社会的细胞,社区管理也随之成为城市管理的主题之一.社区管理的取向是走向公民治理,而社区居民自发组建起来的各种社会组织则是实现公民治理的关键,这就需要居民具有较强的组织意识和能力.但通过整理和分析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的有关数据发现,居民的组织意识是淡薄的.而“传统文化”、“没有经费”及“登记注册难”则是导致居民组织意识淡薄的三驾马车.为此,需要从居民思想意识出发,清除阻碍因素,形成强烈的组织意识,从而实现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地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基层社会服务的“整合”,就其要求而言,就是家庭自我服务、社区居民互助、社团(含经济性团体)服务在社区服务上的共同参与,在充分发挥家庭功能、社区居民互助功能搞好家庭自我服务的基础上,政府部门之间、社区之间及政府部门与社团之间,围绕搞好社区服务这一目标,统一协调,互相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经济发展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社区服务的“整合”是建亚社会饱眼务体系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工作节奏加快,迫切要求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根…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非专业人士往往误将“在社区的社会工作”称为“社区工作”。其实,两者只是“疑同概念”,内涵存在区别。由于两者都包含“社区”概念,因此,有必要首先对“社区”内涵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12.
市场因素下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对中部中国一个村庄社会结构变革的实证研究刘倩本文描述分析了一个独特社区———南街村。在中部中国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村落,社会经济的崛起、社区生活及文化模式的特征诸方面都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作者认为,类似的社区在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单位,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开始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一个空间和承载能力极大的领域,并逐步成为社会矛盾的汇集地、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地,成为强化党对广大群众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感召力的工作平台。如何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企业社会管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城市社会成员从过去依赖单位、以单位为中心的“单位人”逐渐转为依赖社区、以社区为生活重心的“社区人”,“单位人”属性逐渐减弱。作为“单位人”的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的转为“社会人”而进入社区。城市社区老年人口集中,密度大,给社区老龄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创新是迎接挑战、解决新课题的重要方法。致力于观念、思路、方法、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创新,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公众认同的社区老龄工作的新路径,是老龄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上海市委提出的“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的工作要求,在上海市有关部门指导下,徐汇区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特点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推进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如2003年,徐汇区在全市率先组织社会工作人员参加职业培训,目前全区已获“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共379人。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世界》2010,(14):4-5
赤峰市红山区站前街道昭乌达社区,是一个建立早、规模大、人口多、老干部多的社区。从2006年5月以来,社区始终按照市、区的要求,为推进“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落实离退休干部“社会待遇”,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在实现离退休干部“四就近”的目标要求方面彰显了社区服务特色,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日前,天津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对社区工作者逐步向职业化、专业化社工转变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指出,在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时,优先录用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资格的人员;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要在两年内取得社会工作员以上资格;现有45周岁以下的社区工作者,要在3年内取得社工资格,并作为续聘的主要依据。《意见》还提出要支持培育社会组织,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  相似文献   

18.
“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方面,主要表现为社区建设。在城市社区建设的带动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之后,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也开始正式启动。在没有历史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各地开始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大村庄制”是山东省临沂市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适合当地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社互动”的核心 在“三社”建设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看起来与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三分天下”,但在“三社”互动中,社工人才建设却居于更主动的地位,发挥着更多的效能,它为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创新提供着强劲的人才支撑,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亮点所在。  相似文献   

20.
祖国大陆和香港社区照顾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70年代开始,“社区照顾”作为一种服务设计和提供的形式逐渐在西方福利国家流行。在华人社会,邻里互助自古就有重要的位置。香港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一向重视街坊组织和志愿福利机构为区内居民服务。祖国大陆解放后,农村和城市社区亦承担了不少的福利工作。特别在1987年,民政部大力提倡“社区服务”,为此项工作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本文试就祖国大陆和香港的社区照顾经验作一比较。概会及政茉上的演变社区照顾本身的意思十分模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首先,何谓“社区”,就没有公认的定义,而且,与社区照顾有关的还有很多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