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佑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2)
哈尼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山区。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现有人口1253952人。近几个世纪以来,哈尼族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汉族文化的不断影响,其父系血亲家族结构中的私有成份比重不断加大,但父系血亲家族制度的残余形态“启波然”却在血缘联系和地缘联系、传统亲族劳动组合方式同新的劳动组合方式相互交织的畸形态势中,仍然潜藏不衰。本文仅以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哈尼族的父系血亲家族制度的残余形态“启波然”作一简要探析,为研究哈尼族历史和现状的学者提供一些线索。一、何谓“启波然”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比较缓慢,到解放前尚无本民族文字,故其史前社会形态的文 相似文献
2.
姚卫群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5):22-31
“心识”观念是世界哲学中讨论的重要问题。古代中西印哲学中的这方面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意识的来源和作用问题,涉及人与思想的关系问题,还涉及意识的主要种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丰富世界文明史的知识,吸收借鉴古代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促进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范明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61-66
"心"的理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禅三家皆重视心的作用。中国哲学一般将心分为本心和习心两个层面,本心被认为是道德、知识、宗教和艺术的前提,而致力于本心的发明则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点。这种思想影响到中国古代对艺术的看法,即特别重视艺术主体的优先地位、心在艺术创作中的统帅作用以及艺术境界的建构与创造。 相似文献
4.
白云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汉文石刻的“牛宗碑”,记录了哈尼族村寨一直沿袭着的古老的“牛宗乡规”习惯法。本文以民俗文化的视角研究“牛宗碑”文化内涵,认为研究并揭示习惯法与民族法律文化的渊源关系,裨益於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的建设,有利於推进民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位于蓬安与广安交界地带的来苏寨,流传着得名于苏轼之来居的说法。事实证明,这个说法是望文生义。来苏寨之名源于《尚书》,来苏意为盼望明君来拯救苦难,以获得苏息。如此解读来苏,并未贬低来苏寨的文化内涵,反而提升了文化底蕴,何况这座山寨在明清之际还承载着区域治乱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4月18日上午,由镇江市侨办、侨联主办,京口区侨办、侨联协办,正东路街道办事处、江滨医院健康服务中心承办的"关爱健康,凝聚侨心"广场义诊活动在梦溪广场举行。活动现场,由江滨医院健康服务中心资深医疗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7.
毛佑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莫批” 哈尼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但由于社会发展缓慢,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和文献,故其民族历史,传统文化,风尚,礼仪,以及文学艺术等,都依靠口头沿传。这种代代口头相承的沿袭方式,使得哈尼族社会中的少部分人,成了继承、保存和传授本民族历史文化,以及道德规范的人,这些人被群众称作“莫批”,意为知识丰富受尊敬的长者,即世人通称的贝玛。按照哈尼族传统观念,社会由三种能人管理:一是头人,管理社会秩序,以免造成混乱;二是“莫批”,为众人驱邪除害,祈祷幸福;三是工匠,盖房屋造工具,民间史诗所吟唱的 相似文献
8.
9.
10.
“我是来自河北邢台在大悦城酒店务工的流动党员刘宇鹏,我能不能参加楼字工作站?”近日,北京市西城区商务楼宇党建办公室在大悦城举办的“党员咖啡屋”主题活动有序进行着。据了解,此前西长安街街道社会工作党委根据西单商圈外来务工人员多、党员流动性大等特点,为了使他们亮出身份,找到“家”,特地在大悦城二层的星巴克咖啡厅、明珠市场一层的吉野家设立“党员流动站”,为前来登记的流动党员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1.
12.
13.
吴澄论“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群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56-62
元代理学家吴澄的心性论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吴澄从心能弘、心即仁及心具道三方面,结合“仁”、“道”、“理”等重要范畴对心性之可能及其形上根据进行充分论述,并以“弘”强调主体的道德自觉在心性之动态展开与现实呈现过程中的重要性。吴澄以“弘”统贯心的三种基本含义(即知觉之义、主宰之义以及道德之义),并以“仁”为本心之全德。在此基础上,吴澄通过对“心”的辨析疏理,为心学正名,将心学纳入儒家道统,体现了其弘扬心性的治学取向。 相似文献
14.
15.
佛教的“涅槃”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卫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从对涅一词的主要含义 ,它在印度佛教史上的形成、发展、影响及在中国的传播的考察 ,以及对佛教的涅观念与婆罗门教的解脱观念之间的关联的分析 ,我们发现 ,佛教的许多基本理论都涉及涅观念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涅观念有明显差别 ,涅观念传入中国后在佛教界有较大影响 ,中国佛教宗派的不少重要理论都围绕涅观念展开 相似文献
16.
肖发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4):68-71,75
在中国传统的性别文化中,"男女有别"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直到今天,这一观念仍然制约着两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把"男女有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先秦历史文献进行梳理,我们发现:诞生礼仪从一开始就灌输了"男女有别"的观念,教育则不仅巩固已有的差别而且还增加新的内容;居处隔离的存在从生活的细节上强化了这一观念,而左右方位的内涵转变则成了又一显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形如螺蛳,宛若蛟龙,巨眼含情,孤峰八角,幽谷深深……这就是桂林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的奇异丹霞地貌写真。三月末,记者应朋友之邀,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丹霞之旅,切实感受到八角寨风景区地貌的瑰丽与清凉。八角寨丹霞地貌发育典型,雄、奇、险、峻、秀、幽自然结合,似鬼斧神工凿就,极为罕见,融“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眉之秀”于一体,被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和高品位的国家级观赏园林。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份,居住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始版桥社区12岁的民工孩子陈凯超差一点就辍了学,因为其父母都是背井离乡,手头不富裕,面对200元的借读费,他们无力解决。 相似文献
20.
毛佑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4):41-44
居住于滇南山区的哈尼族所信奉的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其迷蒙、杂芜的神灵观念,除天上至高无上的天神“摩米”之外还可分作三个层次:一是卫护躯体的神灵;二是无恶不作的鬼;三是善恶兼施的自然神。文章通过对哈尼族原始宗教观念中的魂、鬼、神文化内涵的探析,揭示了山居农耕民族社会文化走势和观念形态衍异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