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活动从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着眼,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强健体魄、锻炼意志,振奋精神,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习惯和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等方面均有其重要作用。目前,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容易走入锻炼的误区。我们的调查结  相似文献   

2.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能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能 ,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 ,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和本领 ,是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它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 ,形成一定的技能 ,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自我锻炼。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 ,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体育课练习的组织和方法 ,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很多 ,如带领法 :由教师或体育骨干带领 ,…  相似文献   

3.
数学能培养一个人对科学的兴趣,锻炼人的逻辑性,更重要的是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很多问题;是包括电脑编程、物力研究等学科的基础学科。如果数学掌握得不够好,那么对以后的很多新知识的学习,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但由于很多中职生在以往教育中数学基础没有打好,造成很多中职生害怕学数学,对数学感到恐惧。很多中职生提出了"数学无用论"的言语,认为只要学会了加减乘除最基本的四则运算,就不需要学习更深的数学知识。因此在中等专业技校的数学课程上,中职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与此同时,很多学校也把学生的技能培养放在了首位,对基础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很多毕业生专业知识达标、基础知识严重不合格的情况。这样的毕业生步入社会面对工作时,也需要接受新的知识培训,而往往正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情况。因此,提高中职生对数学的解题能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中职生数学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授技巧,更需要育人、育心,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本文根据师范生的特点,从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师范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并就如何未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5.
体操是体育院系体育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已呈现出两大明显的变化趋势:一是从提高学生竞技水平为中心转向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为主;二是由偏重传授运动技术向重视提高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努力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掌握健身方法的转变”。①相应地,体操普修课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以打破传统的体操普修课教学受单一的“金牌”…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並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奠定体质基础。而体育教学是实现上述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一直是体育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对体育教学中的美感教育,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各项运动技术,通过锻炼增强体质。而且,要在教学中注意美感教育,以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师学生应具备的体育能力是一种教师职业必备的特殊能力,高师学生是未来的中等学校教师,他们应懂得体育基本知识,应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和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技术和技能组织指导班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自我锻炼健身的本领。高师学生应具备的体育能力主要是: (一)正确认识体育的能力 (二)自我炼锻健身的能力 (三)开展班级体育活动的能力 (四)体育观赏的能力 (五)体育比赛的裁判能力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导入与结课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应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技巧及结课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术技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是体育系学生的必修课。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体育练习的生物力学基础,特别是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基础,介绍为有效地运用体育练习进行体育教学和提高运动成绩所必需的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和研究方法,以认识活体物理学特点,理解运动活动中各种动作的实质,从而寻求科学的锻炼方法。学习生物力学这门课程主要是采用课堂上通过老师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这一形式。但如果只采用这一种单纯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从书本到书本,老师讲原理,学生背定义的形式,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  相似文献   

10.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活动。盲目进行体育锻炼,违反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不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还会损害健康。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是:“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科学的锻练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师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 ,除了应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知识、技能外 ,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 ,以此为手段 ,可以在毕业以后继续开展体育活动 ,为终生体育奠定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它既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从而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强体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要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塑造美的心灵。体育和美育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两种教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手段、互为目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所以,学校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有它独特的教育方法,而且,有其独特的教育效果,更能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美的意识、美的修养,自觉做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5.
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时尚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社会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等,同时定向运动也适应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定向运动的介绍及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和理论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定向运动列入体育专业课程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他们增强体质、锻炼体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尝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设定向运动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增进熟读地图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启发智力,培养独立思考、快速反应、果断处事能力,对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终身锻炼等都将产生全面而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定向运动的教学与训练实验研究,为定向运动列入高校体育教材内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初中体育短跑练习是能够培养学生速度素质和承受极限能力的基础的教学内容.传统田径中的短距离跑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技术与方法为主,比较忽视学生对教材的全过程教学程序的掌握和运用、并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短跑教学内容技术结构和教学顺序进行分阶段教学,配合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达标率,为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特定民族文化的反映 ,它同各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是各个民族生存的手段 ,也是各民族体力、心理锻炼的特殊方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促进人们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培养人们的自强、竞争、健康意识及文化素养等整体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 ,体现民族的信仰和价值观 ,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体质,并使他们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这里重要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使他们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好地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四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身体的强壮,体质的增强,一方面表现为运动成绩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体生理机能能力的提高。青少年正处于迅速的生长发育时期,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