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熊市周期和股市间的周期协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整Pagan和Sossounov(2003)牛、熊市判别标准的基础上,本文诊断了我国股市的牛、熊市周期,探讨牛市和熊市的5个数量特征及股市间的周期协同性。研究表明:在1992年3月 ̄2004年8月间,上证综合和上证A股月度股价的牛、熊市周期结构完全一致,都经历9次完整的熊、牛市交替;深证成分和上证B股月度股价经历了7次完整的熊、牛市交替;我国股市价格服从带漂移的随机游走;上证综合和深证成分价格之间具有显著的牛、熊市周期协同性,而上证A、B股之间却没有显著的周期协同性。  相似文献   

2.
汇改后不同市态下汇市与股市溢出效应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将2005年7月22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样本子区间,采用样本子区间内的兴业银行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对数收益率的日数据,通过VAR(p)-BVGJR-GARCH(1,1)-BEKK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年汇改后不同市态下中国汇市和股市间溢出效应的异化现象.结果显示,汇改后,牛市和熊市中的中国汇市与股市间溢出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牛市时期,汇市和股市的条件方差对自身负冲击都具有非对称性,两市场间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但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都存在非对称效应.而熊市时期,只有汇市的条件方差对自身负冲击具有非对称性,汇市股市间只存在股市对汇市单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均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3.
权证发行对标的资产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  吴冲锋 《管理工程学报》2008,22(4):137-139,145
本文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了内陆认股权证上市对标的股价和交易量的影响.检验上市交易的总体认股权证样本,发现权证上市后短时期内股价下降和交易量增加;可创设权证的标的资产价格和交易量在发行后短时期内上升.原因可认为权证上市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利空信息,导致股价在权证上市前大幅下跌;其次卖空限制使股价下降风险得不到有效规避;最后市场规章制度的变化也是其中原因.异常收益检验结果证明内陆资本市场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2003年至2011年A股市场数据,从QFII投资个股的角度实证其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QFII的长期投资有利于提高股价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而短期投资行为会提高我国股价同涨同跌的程度.这一结论明显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在牛市中短期QFII增加同步性的作用显著,而在熊市长期QFII减低同步性的作用更加明显.此外,QFII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也明显受个股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频交易的特点,运用交易量和订单簿不平衡变化的极端分布构造了高频交易的代理变量,构建高频交易对价格发现效率影响的回归模型.通过利用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到2015年9月2日股指期货受限前的毫秒级别高频数据分析发现,高频交易对股指期货的永久价格冲击的影响显著为正,促进了价格发现;同时对瞬时定价误差的影响也显著为正,损害了瞬时定价效率.考察高频交易滞后项对瞬时定价误差的影响,发现显著为负,表明高频交易对瞬时定价误差的纠正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建议我国股指期货应该尽快恢复正常交易,可以允许信息驱动型和套利型的高频交易,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竞争力;但需要严格限制订单流驱动型的高频交易以减少高频交易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我国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卖空交易有助于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且通过工具变量法及考虑外生事件冲击等方法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之后,结论依然稳健。同时,在信息透明度较低、公司治理及外部监督机制较差的情况下,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卖空交易通过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和改善公司治理,从而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牛市中卖空交易很好地起到了负面信息挖掘的功能,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但却并未进一步加剧恶化较差市场行情下的股价崩盘风险;融资买空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为我国卖空实践的市场风险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政策因素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因素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政策因素进行系统的分类并量化;其次,以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标准差及上、下半标准差度量股票市场波动性,应用多元回归模型,从市场总体和不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类政策因素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因素是影响我国股市波动的主要因素,其在牛市行情中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大于熊市行情,对股市向下波动的解释程度大于向上波动的解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因素更容易在牛市行情中对股市波动产生影响,更容易引起股市向下波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价格变动与交易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0,自引:14,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怡玲  宋逢明   《管理科学》2000,3(2):62-68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股市的价格变动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 ,并用信息经济学的观点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中国股市存在不对称的交易量—价格变动关系 ,指出了一般认为股价变动与交易量正相关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并分析了预期交易量与非预期交易量与股价变动的关系 ,对股市信息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和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相似文献   

9.
袁怀宇  张宗成 《管理学报》2009,6(8):1098-1103
利用改进的BB法则划分股市的波动周期,运用EGARCH-GED模型比较研究了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性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上证综指的收益分布从长期来看呈负偏,而恒生指数呈正偏;在熊市中两个市场均存在"杠杆效应",在牛市中香港市场坏消息的影响仍然更大,而上海市场则存在"反杠杆效应".出现这一差异主要由于上海证券市场缺乏卖空机制,影响了价格对坏消息的吸收,这一结果能够解释我国内地股市"暴涨暴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上证指数波动持久性在牛熊市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研究表明,股市波动持久性在熊市会表现出比牛市更高的倾向,本文运用CGARCH模型检验了中国上证指数的波动持久性在牛熊市的差异。样本划分为3个熊市和4个牛市区间,并考虑了涨跌停板等政策变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股市在熊市阶段的波动持久性较低,在牛市波动持久性较高。鉴于以往研究通常把波动持久增大作为美国股市走熊的一种解释,我们的研究说明,这种解释在中国股市并不成立。我们更倾向于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解释波动持久性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