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祖菜(1909—1977)是现代优秀女词人,她的词作在词坛上获誉甚高。在作者生平见刊的516首词作中,包含了大量的联章词,共计55组296首,占其全部词作的一半以上,其中以《浣溪沙》为词牌的联章词数量最多。本文以沈祖菜词作中《浣溪沙》联章词为研究对象,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这些词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并探讨组词在叙事抒情上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程千帆、程丽则父女和沈氏亲属所提供的翔实材料,学界对沈祖棻生年的界定有误。沈祖棻《自传》所写年龄乃因个人原因而少填两岁,程千帆力主“还原历史”,应予尊重。《沈祖菜年谱》中的纪事也需要作必要的补充。《沈祖菜的文学生涯》一书中所作的记述,有欠准确之处,需要澄清,力求真实。沈祖菜最可贵的品格是对祖国、对事业、对亲情和友情的忠诚,处险不惊,志浩行芳,是知识女性的典范。最有价值的是她的诗词创作,堪称史诗。  相似文献   

3.
沈祖棻是二十世纪富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型女性作家。晚期旧体诗的创作是把诗歌当作苦难人生的精神支柱,亦是一种个人化的写作,同时在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空前杰作的《早早诗》中成功作到“旧瓶新酒”、“深衷浅语”,创造性地运用旧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生存体验,是其一生文学创作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从《七绝诗论》到《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棻在师承胡小石、传承东南诗学传统的同时,走出了自己的学术道路。她重视内容与形式,在传统学风与现代规范之间相互取鉴。当受众从课堂的学生转化为社会读者,她将视听体验最大限度地通过文字进行传播。她秉承着自觉的文化传承意识,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研究生涯中,撰写出各具特色的教案与书稿,终将之转化为经典的文化普及读物。这既是其个人的学术进益与价值实现,也是从学术传承到文化普及的经典案例,更是一代东南学人孜孜以求兼具传承与普世意义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沈祖棻是李清照之后最杰出的女词人.从女性词史的角度说,<涉江词>是<漱玉集>之后最好的女性词集;从新文学传统的角度说,沈祖棻词较当时同辈词人多了现代性,却少了沉郁;从学人词的传统角度说,20世纪词家,大多受清代学人词传统影响,与同辈两位女词人吕碧城、丁宁相比,沈词最见学养.  相似文献   

6.
~~沈祖棻词体创作论@王芳$山东德州学院中文系!山东德州253023~~~~~~  相似文献   

7.
贵州近代人莫庭芝的诗词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咏贫士诗描写了自己的穷困生活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亲情友情诗抒发了对亲人朋友的深情.山水田园诗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咏贫士词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感叹时光流逝,描写了自己的愁思.山水田园词描绘景物生动.  相似文献   

8.
李士棻乃清末道光、光绪年间一位出色诗人,文章从考订李士棻的名号、在蜀中、京城的诗篇,以及晚年流落上海的经历入手,对其诗作加以研究,考证了诗人李士棻传奇的生平事迹,使这位巴渝才子重焕光彩。  相似文献   

9.
李端棻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贵州籍大员,他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端棻思想的形成及转变是他个人的人生经历与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迁合力影响的结果,《苾园诗存》是反映其思想转变的宝贵资料。本文试通过《苾园诗存》去探寻李端棻思想转变的心路历程,即从传统的修齐治平、忠君爱民的思想,逐渐上升到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思想,进而接近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北宋经济繁荣 ,词“别是一家”。靖康之难使山河破碎 ,南渡诗人在国破家亡之时 ,于诗中屡写国难 ,词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时代的色彩。至姜夔 ,既固守“缘情”传统 ,又融“志”入词 ,因而诗词之思想多有相通。其主要表现 :忧国之嗟、羁旅之愁、不遇之叹等。其相通之因主要是 :文学自身的特征、整合融会的思想及诗词同源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为数不多、纯粹意义上的“乡土文学”作家之一。其文艺创作以“本真的存在”为元话语,采用我思主体对本身的思考使其文艺作品成为社会公认的经典,而他本人却始终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在文艺作品具有社会性与作者本人站在社会对立面的悖论中,沈从文“本真”的生存方式消减了后者的独立存在,保留了前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反思性,捍卫着反思主体的独立存在,这正是反思主体“本真”的存在方式在文艺创作实践上和思维范式上的体现,也是沈从文文艺创作的膨胀力和张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煜传达感情相当独特 ,十分清晰 ,极为真挚 ,使其词作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的潜能 ;后世不同的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与体验去阅读、欣赏 ,终于使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美感效应 ,艺术魅力的潜能转化为不同的心理能量那种将李煜词作的艺术魅力归结于“写普通人”说、“包容”说、“写尽”说、“变成”说、“超越”说和“融合”“推进”说 ,未免有些牵强误会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朴野、粗犷的民风习俗,作为小说中人物的外化即外在表现而存在。同时,作家笔下的人物以其近乎类型化的"单纯",表现着自由舒展的人性,成为诠释生命原型的载体。在对"天人合一"的对象世界的塑造中,作家实现了对于真、善、美的守护。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地缘表述包括乡土书写和现代都市书写,其地缘表述背后具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情怀与人类意识。沈从文在“人类”意识及其“人类”视域之下,实现了对湘西本土意识、民族国家意识的超越,走向了对人类整体生命及其生存境遇的思考。沈从文的人类本体艺术思想主张:审美和艺术应该以人及人类为起点和终点,应该坚持引人向善,构建人性之美以实现人类整体和谐为终极目标;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也应该持守人类情怀,要有历史担当意识和历史理性,应该在孤独中坚守为人及人类而立命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诗歌的创作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写下的400余首诗歌,无论是对当代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仅对他的诗歌创作理论及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方回是一个大节有损小节有亏的人物,然而他却创作出了很多关心民生疾苦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种诗品人品两相违的状况不仅仅出现在方回身上,而是带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分析这样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岑参在嘉州逗留时间虽然不长,但其诗歌很有特色.其诗歌创作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嘉州风物的歌吟、对故乡的遥念、对佛门归隐的向往,表现出诗人晚年的复杂心态.其诗作在嘉州的流布传承有序,对嘉州文学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创作初期,沈从文在湘西题材的创作中,用审美的方式对湘西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系统进行深度描写,为我们保存了一个异质于现代文明的文化空间,他这种异质的文化空间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种种堕落的反观之镜,这使得沈从文湘西文学题材选择与创作具有了极高的人类学价值,也使得他的湘西题材创作具有了鲜明的人类学诗学特征。沈从文湘西题材的文学创作本身具有比较鲜明的原始主义倾向,沈从文梦回湘西,营造了一个审美乌托邦世界,把湘西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资源之一,这是沈从文的艺术审美思想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但此时沈从文的人类学诗学创作面临着困境,缘于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思考缺失历史理性。站在历史理性的高度,从为湘西文化到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甚至是为人类整体文化而代言,创作思想着眼于关爱人类整体的命运,这种悲天悯人、大仁大爱的思想立足点,是沈从文的人类学诗学创作困境突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自称是"乡下人"的沈从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一个风格独特的文人。他执著追求与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理想人生形态,抒发了他对湘西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沈从文的这类小说被称为"乡土抒情小说",《边城》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