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邵桂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1-4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是 :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比较中说明其必要性和艰巨性、长期性。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 :经济上从比较谨慎到急于求成 ,政治上从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两步走是关系到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的战略策略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 ,其间经历了多次选择、多次曲折 ,甚至多次失败。最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并形成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王红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6-28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不懈探索,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系列思想原则,包括对中国社会建设模式的初步认识,进行社会建设的方针、条件及目标的确定等.这些思想原则奠定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认识基础,这些思想原则历经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检验,至今依然具有现实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征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60-63
任何辉煌都有其历史的起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作出了不朽的功绩———尽管发生过挫折和错误 相似文献
5.
蔡和森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2):16-19
蔡和森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主要包括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从蔡和森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来看 ,它上承李大钊、下启毛泽东 ,因而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国瑞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1-7
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大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有挫折,有教训,更有许多伟大的创新。我们今天反思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青山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1-3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年的奋斗中,相继开辟了三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这些道路的开辟,给我们以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新道路的开辟伴随党奋斗的整个历史实践,且直接关联党的事业的成败;新道路的开辟必须紧密联系世情,并以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为前提;新道路的开辟往往历经坎坷,需在克服错误总结经验中不懈探索前进;新道路的开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廖胜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1-6
从建国之初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进行了初步和有益的探索,但由于没能形成经常化和制度化,致使这几十年的探索历经曲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制度改革,并从肃清封建遗毒出发对制度建设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制度改革的精神上进行制度创新,胡锦涛则在吸纳继承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从零散到系统,从雏形到定型,从初步到成熟,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经历了一条艰难曲折却日渐理性科学的发展之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廖胜平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6
从建国之初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进行了初步和有益的探索,但由于没能形成经常化和制度化,致使这几十年的探索历经曲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制度改革,并从肃清封建遗毒出发对制度建设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制度改革的精神上进行制度创新,胡锦涛则在吸纳继承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从零散到系统,从雏形到定型,从初步到成熟,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经历了一条艰难曲折却日渐理性科学的发展之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钟海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2):48-52
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戒”,总结我国建国初期建设国民经济过程中的得与失,在不断的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过程中,最终创造出一条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这一伟大理论成果具有长远的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开拓了我国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思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制度模式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度优势的不断形成、改革开放时期制度优势的不断彰显、新时代制度体系不断完备和制度优势全面激发的百年探索历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这些显著优势归结为13个方面,这些显著制度优势的形成和彰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根本体现.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历史经验,对于正在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实质上是一部逐步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不仅是现代化的实践者,而且是领导者.反帝反封建是现代化的展开形式.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跃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20-2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非常关注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历史证明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确立 ,在思想上和学术领域里才能获得自由解放与巨大进步 ,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认真总结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经验 ,深刻领会党的知识分子方针政策 ,对于学习、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切实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荣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4)
百余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 :中国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历史的抉择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国情研究为基础 ,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在改革开放中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难题的两次回应 ;面向 2 1世纪 ,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拓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进一步把握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大趋势 ,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马雅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63-67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党的建设中 ,文化建设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 ,提高共产党人的文化素质 ,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 ,党的文化建设处于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李莹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4):386-391,39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奋斗史,始终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经过长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具有与以往现代化模式不同的突出亮点:其一,它不是套用西方资本现代化的模板,而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其二,它不是照搬苏联模式的翻版,而吸纳了“市场经济”的鲜活力量;其三,它不是重蹈国强必霸的再版,而展现出“和平友好”的复兴姿态。在21世纪“现代化剧本”的舞台上,中国坚定“走自己的路”的方案、智慧和力量,为人类贡献了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王友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5-20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在革命和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担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组织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当前,我们应在认真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对全党的理论武装,并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解决好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多种风险的能力.只有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我们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杨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4-23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复兴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辛亥革命的发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四次历史性总结,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90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保持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对于实现民族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薛世孝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7-256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在煤矿上建党的社会、阶级和思想基础,论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党在煤矿的建立、发展及其斗争,为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建设史研究提供了翔实和系统的历史资料。这对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在煤矿的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祥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16-19
从国情与民主革命的胜利、国情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国情与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国情留下的思考四个方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80年,是依据国情、立足于国情、逐步认识国情的80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