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纳问题并非一个逻辑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即归纳逻辑的哲学问题。针对归纳问题,学者们提出了种种解答方案。金岳霖先生对“归纳问题”的解答既有理论上的贡献,也有理论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语境主义是现有解答怀疑主义难题中最合理的理论。然而,对于语境主义解答方案,许多知识论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异议。这些异议概括地说有来自无用论的异议、来自缺陷论的异议和来自替代论的异议。分析发现反语境主义者对语境主义的批判要么是误解的,要么是无关痛痒的,要么是可辩解的。因此,虽然语境主义有需要修正之处,但是说“语境主义仍是现有解答怀疑主义难题中最合理的理论”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感觉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是人类认识的起点 ,对感觉的分析成为近现代哲学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近现代哲学思潮由于没有把感觉奠定在实践基础上 ,使其理论要么陷入不可知论 ,要么陷入唯我论 ,要么陷入抽象的思辩。文章通过考察近代哲学思潮对感觉的心理分析、逻辑语义分析、辩证分析 ,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实践分析 ,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对感觉、对认识作出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阮荣华 《新天地》2011,(11):72-72
高中思想政治试题中的“启示类”主观题,旨在考查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解问题的能力。对于“启示类”主观题的作答,大部分考生要么脱离材料,不管题目要求,简单罗列教材知识;要么原理与方法论相分离,不能兼顾二者的统一。针对考生在解答这类试题作答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题型特征、解题思路、典题演示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使广大考生走出解题的迷茫,在解题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收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休谟在《人类理解研究》中得出所谓"休谟问题"的论证过程,可以从问题产生源头分析休谟问题本质。真正首提"休谟的问题"一说法者实为康德。以下仅论述认识论意义上的"休谟问题",其本质即为彻底的经验论内部蕴含的、无可回避的逻辑结局。休谟问题的本质要么是"因果问题",要么是"归纳问题",两者必有一者更为根本。从休谟得出问题的原始论证过程看,休谟问题本质应为因果问题。由于因果关系是人类得到"实际的事情"方面知识的重要依据,休谟试图为因果关系寻找必然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绿蓝问题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问题是近代以来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之一。波普尔首先把归纳问题转化为假说的选择与接受问题,然后在其证伪主义范式下对其作了正面解答。波普尔的解决方案在经验层面上诉诸可证伪度标准,或者说潜在证伪者类标准,但该标准没能解决绿蓝问题。在方法论层面上,波普尔用被他拒斥的“狭隘合理性”规则来攻击归纳,从而陷入了不协调的窘境。  相似文献   

7.
按照一般人的观点,任何事物的价值要么就是其商业价值,要么就是其使用价值.换言之,脱离人类价值主体的“价值赋予活动”,客观事物自身是没有其内在价值的.而我们则试图对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提出挑战.我们试图论证,对于任何事物而言,在它所具有的所有价值属性中,至少有一些属性是不依赖于人类的“价值赋予”活动而存在的,而是内在于事物自身的.从这个元伦理学立场出发,我们还将引申出一个规范伦理学的结论,即对于事物内在价值的尊重,应当成为我们和事物打交道时一个不可被还原的“可被否决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休谟提出的归纳问题,即根据已观察到的事物推出未观察到的事物、由果及因或由因及果、从过去如此到普遍如此的推论的合理性问题,简言之,由特殊到普遍的归纳原理是否能被证明为正当有理,在他本人的哲学中举足轻重,在西方哲学史上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至今是个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在对这个问题深化研究的同时,回顾它的出现的历史源流、提问方式和功过得失,对于认清这个问题的实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隐喻的映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在映射过程中,要么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所映射的事物之间的一对一的关联,要么是平行的多方同时响应的多项关联。结构映射过程是概念结构的映射过程。其结构再现是由事物的自身及其属性,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更高一层的关系构成的。类比映射过程则首先在两个再现情境之间建立了一种结构上的一致性,然后再进行推论的投射。结构映射过程和类比映射过程的推论都是在系统性的指导下进行的。人们并非把毫无关联的事实从源域投射到目标域,而是把能够形成完整的符合情理的关系系统的东西投射过去。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事物的本质是无限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统一体,我们不可能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完全绝对的归纳证明。归纳证明,其中包括完全归纳证明以及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等不完全归纳证明,都具有相对性,都不可能获得具有完全绝对意义上的真实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