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时代内涵,要发挥它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作用,必须从现实出发,基于时代的要求,着力发掘蕴涵于传统家庭中的人文资源,对之进行现代价值的再创造,从而实现传统与时代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美德之一。笔者以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时,可以而且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鉴于此,本文拟探讨诚信道德规范的一般含义和具体含义,并思考诚信道德的现代价值。(一)诚与信,从道德层面上理解,其意义相同。《说文解字》作了权威性的注释,"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知,诚与信可以互训。也就是说,诚即信,信即诚。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诚的基本含义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王船山说:"诚也者,实也,实…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自然法与道德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民 《东南学术》2005,(5):122-126
自然法是托马斯·阿奎那伦理学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建立在前人思想基础之上。自然法是理性受造物所分享的永恒法。它是用来称呼人的理性所宣布的反省的结果、理性藉此而颁示的命令。因此,被称为“自然道德律”。伦理自然法与道德价值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在西方自然法观念的演化中,阿奎那的自然法学说富于创造性,而且自成体系,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苏珊·沃尔夫认为道德圣人,如果真的存在,也是有着严重的性格缺陷。他们无趣,缺少魅力,因为他们缺少非道德的美德。而亚当斯则认为圣人的概念仅适用于宗教人士。但他们都有错误。亚当斯缺少支持其论点的证据。有三点理由证明沃尔夫的论点不成立(1)道德是否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判断者的主观因素的问题;(2)我们有放弃一些有趣事情的无趣的义务;(3)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理论都可以用来抵消沃尔夫的批评。  相似文献   

5.
贺琛 《江汉论坛》2012,(8):73-77
当今时代对于新闻传播者的责任要求有两个维度:规范维度和美德维度。新闻传播者规范维度的道德责任包括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新闻,真实、客观、无私地再现事实,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传播优秀文化、塑造良好社会道德精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仁爱、诚实、勇敢和公正是新闻传播者美德维度的道德责任,也是新闻传播者实现人文关怀、追求真实客观、探求新闻真相和高扬新闻正义的核心德目。只有规范维度和美德维度的道德责任相辅相成,才能共同塑造道德的新闻传播者和培养道德的新闻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6.
当社会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适应新的社会历史要求的新的道德规范系统,唯有借助外力帮助才能重新确立自身的权威地位。本文通过对道德强制的概念、性质及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底下实施道德强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及基本途径,以及实施道德强制对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德自我的确证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性价值.唐君毅把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作为文化宇宙意识的主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道德境界也指向超越性道德自我价值.道德的本真精神在于克己和为他性、理想性、创造性;道德自我是将伦理德性、法权德性有机统一和升华,以良心和义务作为行为动因,体现个体道德自主性、自律性、自由性、同一性、超越性的完善人格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8.
丁雪枫 《人文杂志》2004,1(2):32-37
形式法对意志的外部规定在道德领域被克服,意志自由在主体内心得以实现,但道德又有主观无限性的局限,突出表现为仅有道德的主体将"处于作恶的待发点上";伦理因权利和义务的真正统一而实现了对道德的价值颠覆,其实体性定在--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和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向度.  相似文献   

9.
10.
当代两种伦理学理论范型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羽 《学术论坛》2002,1(2):142-145
约翰·罗尔斯以其力作《正义论》使规范伦理学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使义务论伦理学范型再度复苏与张扬 ;阿拉斯戴尔·表金太尔的代表作《德性之后》和《谁之正义 ?何种合理性 ?》,从文化与哲学交融的视角对整个西方规范伦理学传统提出挑战。探究当代这两种有关伦理学代表的范型 ,对于我国伦理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应联系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现实实践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结合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体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际 ,简要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应有的时代创新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析传统道德理念的等级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忠世 《齐鲁学刊》2001,1(6):50-62
等级性是中国传统道德理念的基本内涵之一,在这一等级性的道德形态中,伦理规范的基本功能和根本目的,是明尊卑、别贵贱,道德资源归优势地位者垄断,道德标准是双重的甚至是不确定的。等级性伦理由“五伦”特别是“三纲”集中体现出来,而且是在最温和、最理想的设计中体现出来。由等级理念和相应的社会、文化所制约,传统伦理道德中某些非等级性因素,也跳不出等级框架,反而处处带上等级性色彩。改造旧理念,是传统伦理道使走向现代形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道德记忆虽然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不是一个显性范畴,但在人类的道德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道德生活连续性的承载者,它保证了作为主体的集体和个体在道德反应上始终具有连续性。从集体向度上看,道德记忆保证了共同体中道德传统的生命力;从个体向度上看,道德记忆为个体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提供了动力。可以说,对道德现象的记忆与回溯,使得人类始终过着一种合理的道德生活。当然,作为新概念,道德记忆能否被证成,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道德研究的新领域:从规范伦理学到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伦理学是研究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未加证明的前提和假设的理性反思活动。没有对这些前提和假设的讨论和证明,规范伦理学对许多问题的探讨和证明是不充分的,并有可能犯“论点预设不当”的错误。这些前提和假设包括:道德判断是否表达可以有真假的信念?究竟有无道德事实?道德知识如何可能?道德动机如何可能?道德辩护如何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和探索,最终会导致对实践理性的考察和反思,反过来会极大推动道德问题以及和行动相关的其他学科,如政治学、国际关系学、行政管理学、决策学等的研究。因此,如果人们想更深入地探讨规范伦理学的问题以及道德问题,就必须考察规范伦理学所预设的前提和假设,开拓新的道德研究领域,从规范伦理学走向元伦理学。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道德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在社会公德方面,朋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公共伦理关系的重心,注重社会公益心和礼让、爱护环境、规范垃圾处理已成公共道德生活的内容与道德观。在职业道德方面,敬业爱业已成为多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理念,同事关系成为职业伦理关系的焦点。在家庭美德方面,家庭成员分担家务已成为多数人的家庭道德观,夫妻关系仍然是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心,夫妻平等、和睦、经常交谈增进了解,赡养父母、注重孩子做人的品德的培养已成为多数家庭道德生活方式。在网络道德建设方面,网络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呼之欲出,网友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网络伦理关系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习俗有道德习俗与非道德习俗之分。道德习俗对人德性生成有巨大影响。这样,生活德育的最佳切入路径在改变道德习俗,其中,学校生活德育的最佳切入路径是改变学校的道德习俗;家庭和社会生活德育的最佳切入路径是改变本国、本地区的道德习俗。  相似文献   

17.
杜威的伦理学是他的哲学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对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断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他的“彻底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而且在道德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与行为选择,道德自我与道德情境,道德判断与道德知识的关系,看看他如何将道德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揭示他对道德哲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宗教的道德信仰资源探析——由宗教道德擢升为道德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道德信仰弱化、工具理性膨胀的今天,应当改变对宗教简单否定的态度,从中汲取积极的伦理资源。一定程度上,宗教能为解决人生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提供路径,而且具有重要的道德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能为道德超越世俗而达神圣提供净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这个世界“既不存在无语言载体的意识形态 ,也不存在无意识形态导向的空洞的语言形式。”[1 ] 意识形态是客观存在的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承担起意识形态灌输这一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又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德育的生活化。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文就二者对德育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语境下,人们总在道德焦虑中面临深刻的道德困惑。“委屈奖”是道德宽容还是道德妥协,“次道德”是道德还是不道德,“见义巧为”是道德应然还是道德功利?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论争、解读与再思考中进行。只有增强道德自信,提高道德自觉,才能走向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