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汉成对词词序具有不可颠倒的各种理据。根据语言相似性的观点,“与典型说话人接近”原则是支配英汉成对词词序不可颠倒的主要原则,同时需综合考虑语音、文化、语域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许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102-103
成对词是英语习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构词和使用都有鲜明的特点.文章从构词理据、语义理解和语法应用等几个方面对成对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俞理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86-91
非理复合词是汉语词汇在历史发展中,一些来源于多个语素却又不能按一般语义结构规则分析的词。它有四个来源两个不同层次的成分长期相邻使用,形成跨层次凝合词;从一个常用词语中选取部分音素或音节组合成等义的新形式形成缩略词;从一个熟习的词语中略去所要表达的词,让剩余部分表示被略去词的意义,是隐缺词;用不对应成分替换一个词的部分,造成一个与原词整体意义对应的词,产生非理仿词。 相似文献
4.
俞理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非理复合词是汉语词汇在历史发展中,一些来源于多个语素却又不能按一般语义结构规则分析的词。它有四个来源:两个不同层次的成分长期相邻使用,形成跨层次凝合词;从一个常用词语中选取部分音素或音节组合成等义的新形式形成缩略词;从一个熟习的词语中略去所要表达的词,让剩余部分表示被略去词的意义,是隐缺词;用不对应成分替换一个词的部分,造成一个与原词整体意义对应的词,产生非理仿词。 相似文献
5.
文钟哲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15-120
朝鲜民族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的语言,因此在朝鲜语语汇中约有60%-70%的汉字词,而这些汉字词成为朝鲜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较系统地阐明了朝鲜语汉字词的来源,分析了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异同,探讨了理解记忆和把握朝鲜语汉字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英语一词多义的转喻认知机制——以head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碧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4):68-71
根据转喻的认知原则、邻近原则和突显原则,"head"名词词义延伸义项存在三种转喻形式,即"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部分代部分","head"转化为动词主要涉及"主体代行为"、"工具代行为"和"方式代行为"转喻,形容词延伸义也体现了突显原则,因此"head"词义延伸存在转喻认知机制,认知转喻思维在英语词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端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85-89
汉语言文字研究的语音、语法、词汇、文字等几个主要方面中,"词"的问题最困难,主要是划分"词"的标准问题。词的确定标准,在现有词汇理论方面存在异质因素,每一种标准都很难贯彻到底,表现在词典分词上则更为混乱。其实,"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知命名的心理现象,划分"词"的标准要循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知命名的心理去寻找。造词之初本义理据的整合性为汉语划分"词"提供了正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龙艳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88-90
文章以Lakoff的转喻映射模型为指导,从微观角度对苏轼贬谪词进行认知解读,借助转喻理论对其构建及识解进行阐释,同时也说明转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是基于人类经验之上的一种基本概念机制,对人们的思维能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能说明贬谪词中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巧妙,而且它也是词人认识和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春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44-349
汉藏语系语言普遍具有四音格词。汉语中四音格联绵词也极其丰富,但学界多将研究集中在双音节联绵词上,对语音造词方式产生的四音格联绵词却关注较少。我们以汉赋作为关注点,发现在汉赋中存在丰富的四音格联绵词,通过对这些四音格联绵词语音的分析,发现它们在语音上存在着整齐的语音模式,对其语音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归纳。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的颜色词族中,红色词族是文化蕴含最为丰富的一个词族。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尚红习俗。从尚红习俗的形成原因及在生活中的表现入手,能更好地从历史、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的角度,了解颜色浓浓的人文色彩以及各种颜色词饱含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颜色词。 相似文献
11.
张雪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78-81
英汉语序在句子中不仅起着语法作用,而且还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在同一概念的若干句子中语序不同会产生一定的语义差异。文章就英汉语序作些简单的比较及翻译,归纳出英汉语序的异同以及在句子中的常序和殊序,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英汉不同语序句子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2.
胡明亮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153-156
汉英前置定语内部的语序,在形式上受词性和长短的影响。在语义上,都呈现"限定词语-颜色和形状等词语-性质和分类词语"的顺序,但汉语数量词的位置更灵活,地点和时间词的位置更靠前。在语用上,汉语前置定语内部的语序及定语的后置,与语篇衔接有关。英语后置定语出于语篇衔接的需要,也可以被其他成分隔开。 相似文献
13.
陈永亮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5):123-127
本文以对比手段来分析研究英语同义词对子和汉语重叠词结构相似性的关系,学习对比语言学,对跨文化语言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世英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6-110
有关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的研究目前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并列短语”的概念之争、并列短语的界定、并列短语与并列复合词的异同、并列短语的词序。为解决这些问题与分歧,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假设、范畴的原型观、语言的象似观、概念整合理论以及词汇化和短语固化等理论和观点构成研究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以上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范畴的原型观,并列短语具有典型性,为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象似性在并列短语中大量存在,尤其是顺序象似或时间顺序原则,在汉语中尤为明显;词语整合具有层级性,并列短语在词汇化和固化程度上的不同,与概念的整合层级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朱一楠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1):41-42
汉语和英语的语序问题是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原因。本文对此问题通过汉、英对比研究方法,来揭示汉、英语序之差异,以期帮助学生掌握汉、英语序的差异,从而可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张连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6):88-95
本文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句法学领域少有探讨的古英语(Old English,OE)的句法。在简要分析了古英语的屈折性和句法特征之后,从跨语言的角度发现古英语句法和现代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具有某些句法上的相似性,并找到存在差异的原因。用生成句法学的方法探讨了古英语词序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动词和宾语的变异,即表层结构OV和VO词序的交替,提出了统一潜在的无标记VO词序。由于古英语的名词屈折特征强,必须在拼读之前进行核查,提到Spec-AgrOP以满足进入逻辑式的“完全解释原则”。这就形成了拼读后语音表达式的OV词序。另一个是主语和动词的词序。不同类型的主语发生在不同的结构位置。解释古英语句子词序的关键是VP中心语V的句法位置。当嫁接语在动词前置结构中,主语和动词产生了“非邻接”。通过分析以及语料统计表明古英语动词无论移到C还是C之下的较低中心语X,都产生了“XP-主语”结构。从古英语OV到早期英语VO的演变受三种基本机制的制约和推进。 相似文献
17.
杜泽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85-86,89
语序的实质是语言成分按语法关系进行的线性组合序列。从语言结构上讲,汉英同属于分析性语言,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语序来表现。文章就英汉两种语言的语序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处理汉英语序转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序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立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5):94-96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序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上有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区别,汉语构句重逻辑顺序,属于自然语序,而英语构句较灵活,自然语序与特异语序兼之。 相似文献
19.
王朝培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
语音因素、句法因素、语义因素和语用因素影响英语及物性动词-小品词结构的语序,"末端重量"、信息结构及语义靠近等可以对其两种语序选择进行解释,但没有统一性.本文运用可别度领前原理和语义靠近原理对其进行统一、简明的解释,认为连续式和分裂式这两种语序并非自由选择,而是可别度领前原理和语义靠近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韩海霞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02-304
颜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英语和汉语在色彩词的使用方面多有不同。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这些不同进行描述,着眼于对六种原色黑、白、红、黄、绿、蓝的在英汉中联想意义的异同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