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既是我国欠发达地区通过实施赶超战略缩小与东中部地区之间增长差距的重大举措 ,同时 ,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推行的一项公共政策又带有制度变迁特征。这种在信息传递、资源分配、动员方式以及选择领域带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方式 ,具有组织实施成本相对较低、长期收益显著的特点 ,强制性制度变迁应作为西部大开发制度变迁的基本途径。它既能解决西部大开发的近期收益低下与长期收益丰富的矛盾 ,又可以处理好资源行政配置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此外 ,市场经济条件下 ,也还要注意培育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经济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但是也遇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东西部差距仍在继续拉大;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因素远未形成;盲目开发、盲目投资、盲目建设现象、重复出现,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将对未来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产生严重影响。充分重视西部大开发出现的新问题,深入研究新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正确发挥政府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离不开商业的参与,商业要想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进行商业制度创新.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首先对商业制度创新理论进行概括,接着总结了改革以来东部经济发展中的商业制度创新,最后指出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进行商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首要问题,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后又对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创新对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作了实证分析,并把西部地区的现实情况同东部地区进行对比,从而论证了制度创新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其自身特点.提出了对西部大开发中制度演进和设计过程中的制度创新主体转换问题和制度创新成本的一些看法及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5.
概述中国开发贫困地区进行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阐述在西部大开发中进行超前性制度框架设计的必要性及其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指出西部开发战略要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构造创新制度,作者从培养创新实体、市场化激励方式及国家有效的扶持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创新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制度创新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首要问题,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后又对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创新对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作了实证分析。并把西部地区的现实情况同东部地区进行对比,从而论证了制度创新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其自身特点,提出了对西部大开发中制度演进和设计过程中的制度创新主体转换问题和制度创新成本的一些看法及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8.
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理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实行的是非平衡增长战略.目前的西部大开发我们仍要坚持不平衡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对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理论的比较来分析西部大开发实行非平衡增长的必要性,以及在开发中如何落实"非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9.
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理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实行的是非平衡增长战略。目前的西部大开发我们仍要坚持不平衡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对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理论的比较来分析西部大开发实行非平衡增长的必要性 ,以及在开发中如何落实“非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所处的国际背景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所处的国内环境是东西部差距仍在拉大,西部经济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参与竞争的能力却相对下降。西部大开发的首要问题是观念的转变,树立新的发展观,首先要以全新的视角理解现代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的增长要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要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制度为保证。同时,西部大开发在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全面理解发展的含义,从一开始就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实现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面对新世纪人类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加快西部开发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这就客观要求必须重新审视西部开发的发展思路、开发模式、战略目标,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重视解决少数民族发展问题,明确西部开发不是新一轮的区域开发、资源开发、项目开发,而是一个能够真正带动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战略,更是一个关注长远、关注未来、关注少数民族发展的综合战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市场的逻辑出发,推导出利益诱导机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大作用,考察了西部在各利益集团博弈中的地位,揭示了各利益集团为获取西部开发中的潜在利益而促进制度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探讨了西部制度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我国东、西部金融发展水平的比较,发现西部金融正处于一种迟缓发展状态,因而未能真正发挥出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经过分析,认为西部应选择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道路,主动通过金融先行发展来加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葛兆强 《南都学坛》2012,32(2):127-135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消费的作用是积极的。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不仅会使大量投资形成产能过剩,而且会导致已形成的生产能力开工不足,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增长艰难。中国必须把扩大消费定位于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而且应将消费总量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打造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推动力量。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不仅会抑制消费增长,严重弱化经济增长的内生拉动力,更会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突出,进而引发社会动荡乃至社会危机。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快消费升级;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域合作视角的西三角经济圈规划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良好基础和现实差距,国家应尽早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本文从"一心双核多轴带"的城市群体系、立体综合通道网络体系、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对接、信息共享及合作平台等方面构想了西三角经济圈内部融合的架构,并提出利用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新增长极着力点、以圈内圈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的综合通道网络、以科教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重庆地位提升构筑"一心双核多轴带"城市群体系、以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以成渝经济区规划拓展区为联接带的区域一体化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资源、环境、文化、观念、人才等方面的开发.因此,以转变观念推动开发;以深化改革促进开发;以全面开放扩大开发;以优化人才环境支撑开发;以可持续发展保障开发;以东部发展经验为借鉴加快开发;以东西互动推进开发;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开发等思路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如何?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多大?笔者收集了1996~2001年全国31个省区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空间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动态角度,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绩效要大于物质资本;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经济绩效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章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西部吸引人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西部开发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西部地区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分配制度和用人机制,并且做好西部的宣传工作,使西部成为人才创业的热土。  相似文献   

19.
民营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扩张 ,促进和支持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 ,缓解和弥补西部开发的资金紧张状况 ,对提高西部地区工业整体水平和经济竞争力产生积极的作用。西部地区的政府和社会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采取各种措施充分保护民营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 ,创造充分、公平的竞争环境 ,消除对民营经济的不合理的准入限制 ,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从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等特区以及广州、温州等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看,决定经济发展的不是资金、技术、人才、制度、观念、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而是市场,是市场中的有效需求。经济发展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这样的路径:市场——资金投入——生产——销售(市场)——资金回收(并再投入)——再生产,并由此循环往复。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选准市场,并积极开拓市场、融入市场。从温州模式与广东模式的比较看,温州发展模式对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发展道路的选择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