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Z2)
藏族是四川的主要民族之一,藏民全民信仰喇嘛教,宗教问题在藏区社会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达赖集团把对藏区的宗教渗透作为推行“藏独”的基本策略,加紧了对藏区的分裂活动。本文从四川省藏区宗教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当前藏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阐述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四川藏区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捌马阿末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72-76
当前藏区基础教育课程开发存在诸多不足。用多元文化理念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优化的最佳
途径,也是创建藏区教育特色的有力手段。因此,一类模式的课程要融入主体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
化,且所有学科教学均实行双语化;二三类模式的课程与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整合,进而培养既能适应现代
社会,又具有归属感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贡波扎西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1,(1)
对藏区地名的形成或者命名的几种主要情况分别加以介绍,并诠释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一是描述地理位置、形状的地名;二是表明自然资源和地理实体的颜色等特征的地名;三是反映历史事件、军事活动等情况的地名;四是反映藏族的崇尚心理和宗教信仰的地名;五是以部族名、人名、动植物名等命名的地名. 相似文献
4.
邵陵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2):27-31
全球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仅限于经济领域 ,而是全方位的。文化创新不容迟缓。教育全球化趋势正日益凸见。藏区社会生活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影响。因此 ,藏区应借助全球化趋势创造的有利机遇 ,推动教育早日实现现代化。本文认为 ,藏区教育现代化应首先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须充分利用各种国际教育资源 ,尽快推进网络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5.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08-113
尕藏加《藏区宗教文化生态》一书系统性地对藏区的宗教、文化和生态进行研究并试图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分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探讨了藏传佛教对藏区文化和生态的多方面影响,注重藏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变迁,重视从宽角度、多层次审视藏传佛教的社会功能,期望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比较,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使藏族地区摆脱经济文化滞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蒋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8):30-36
文章从城镇化与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着手,以四川藏区典型城镇——更庆镇为个案,考察了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变迁。文章认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全方位变迁,甚至产生文化失调和文化冲突。因此要充分认识城镇化对文化变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实现文化的现代化,以实现城镇化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邵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2):201-204
四川藏区的发展迎来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四川藏区经济尚处于较原始的粗放型农牧产业形态,与当代世界发达经济相距几个级差.但是四川藏区不能沿袭工业化老路逐级演进,而应该综合经济、生态、文化,可持续性地跨跃发展.这种发展带来的将是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整个四川藏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藏文化的变革.本文首先从四川藏区经济开发和藏文化创新入手,对四川藏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生态平衡需要、藏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整合需要、个体发展需要进行分析,并提出四川藏区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8.
谭立勤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2):32-35
企业文化的建设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但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上的误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 2 1世纪 ,企业必须走出这些认识误区 ,创造企业自己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8-22
云南藏区历史上就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共处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藏区通过"传统的发明",将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区域生态和文化,打造成风靡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闯出了一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而和谐的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有效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各方面良性互动的和谐发展路子,提前实现了建设全国最好藏区的目标,正在为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张正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3):67-72
文章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通过研究日本的企业神社、企业家的宗教信仰、企业员工培训的宗教活动、企业墓地及企业对已故职工的祭祀,论述了日本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文章认为这种精神价值文化与企业追求利润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的,企业管理阶层巧妙地利用了职工的宗教信仰,使职工与企业融为一体,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蒋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19-22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更庆镇居民宗教活动的个案考察 ,揭示了当代藏区城镇居民宗教活动的特点 ,认为解放 5 0多年以来 ,甘孜藏区居民特别是生活在城镇藏族的宗教信仰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看本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6)
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是藏传佛教文化圈中比较独特的道教文化个案.文章依据笔者田野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对安多藏区文昌神信仰的四种宗教仪式进行了描述,并试图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分析.认为这些仪式是多种宗教文化整合的产物,是展示和延续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段.形成了人与文昌神之间的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王大庆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Z1):79-83
持续发展意味着企业不仅必须拥有不断创造的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 ,还必须具备清晰、稳定的企业理念。本文着重从经营理念的角度剖析韩国三星集团保持持续发展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存在信仰缺乏症,带有宗教特征的巫文化与主流文化结合,部分地满足了人们的宗教信仰需求,表现出对传统主流文化的占位效应。在当下中国,由于大量具有宗教情结人口的存在,宗教信仰作为一项次好的选择,能够发挥对邪教的文化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杨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98-102
四川藏区是我国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四川藏区居民非宗教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但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本文在分析四川藏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当地非宗教文化消费的增长趋势特征及供求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基础上发展当地非宗教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宋冬英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51-55
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有因果学说、适应性学说和灵活性学说。通过对部分公司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关系问题的分析,得出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存在相关性,但较为脆弱,企业文化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向有利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增长的方向转化,而它的一些基本要素又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获得长期经营业绩的前提条件等结论。 相似文献
18.
夏毅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5):115-119
在我们时下进行的文化重建中,必须特别注意宗教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宗教在传统文化中的位置,看到以佛教、道教等为内容的宗教因素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其次,要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关于宗教批判的论述,因为只有当理论上认识清楚以后,才能科学地分析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文化体系中也有宗教的正常位置。第三,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中国呈现出种种复杂的局面,所以在文化重建过程中必须遵循"积极引导"的思想,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时下进行的文化重建中,必须特别注意宗教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宗教在传统文化中的位置,看到以佛教、道教等为内容的宗教因素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其次,要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关于宗教批判的论述,因为只有当理论上认识清楚以后,才能科学地分析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文化体系中也有宗教的正常位置。第三,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中国呈现出种种复杂的局面,所以在文化重建过程中必须遵循“积极引导”的思想,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士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8-2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藏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藏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藏区自然环境脆弱、以高寒农牧业产品为主以及藏传佛教影响深刻的现实,鼓励和调动当地人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以藏区实际为出发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藏区特点的人本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