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合翻译思想渊源于中西方哲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天人合一论"是和合翻译思想的理论基石,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庸之道"是其行为依据;西方文化的心理结构"存在实体说"是和合翻译思想系统科学性的源泉,西方文化的工作机制"四因说"则是其范式构建性的动因.同时,兼容中国人文精神和西方理性分析方法的和合翻译思想亦是中国译论"‘质'中兼‘效'、人文调和"的传统宗旨和西方译论"'效'中见‘质'、目的协和"的主流主旨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映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门开放型、综合性的学科,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或艺术,还是一种哲学活动.哲学为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翻译的整个过程离不开辩证地处理种种关系,因此,可以说哲学活动渗透了整个翻译过程.文章从翻译与翻译学的概念入手,探讨翻译与哲学的渊源,并进而从哲学的视角对翻译研究予以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西方翻译研究由来已久,但多年来未能形成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进入21世纪,翻译研究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特点更加凸显。西方古典和现代修辞哲学翻译观,为从修辞哲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可能。研究结果表明:修辞哲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的内容应包括修辞和翻译主体的研究、意义阐释过程的研究和知识构建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经过"文化转向"之后,当今的翻译绝不仅仅指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实践,而更多地指的是通过语言等媒介将一种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的核心问题,并且是翻译成败的关键。因此,翻译研究应当更多地考察翻译在不同文化之间所发挥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合学是当代的中国哲学,它的产生是作者多年体悟的结果,也是作者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面对人类共同的五大危机以及中国哲学所面临的挑战做出的回应,和合学的创造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生。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着对翻译话题的研究。前期看待翻译的视角机械单一,对象和非对象所指的语言符号存在绝对的可译和不可译的区分,不利于翻译实践。后期的翻译观重语言的功能用途,灵活可变,对翻译研究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石双华 《东方论坛》2013,(3):50-55,75
婚姻和合的文字起源,都离不开对男女、好合的暗示。从婚姻与和合的释义起源、婚姻中和合的显现、婚姻中和合原理的施化流行等三方面分析后可以发现:和合之意在最初离不开男女婚姻之事,经过各个时代的思想家的阐释与界定,逐渐赋予了其更丰富的含义;现代生活中许多风俗习惯、婚配礼仪等都存在和合文化象征;在婚姻中应用和合学五大原理,可以使婚姻关系臻至和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和合学超越宋明新儒学以道德形而上学为其基本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用和合学的方法建构以和合为核心的哲学,用对和合的研究取代对理、气、心、性的研究。和合哲学活动需要通过和合象性、和合实性及和合虚性的追求,走向和合生生之道。和合生生之道,是廓然与太虚同体的,是一个自由澄明的境界,是虚灵无物的道枢。“和合起来”的和生之道,是价值创造的枢纽,是化解与体贴的机理,是即超越即流行的生生本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翻译研究的逐步深化,影响文本生成的文本外因素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当前,意识形态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在翻译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愈发重要。从语言翻译的视角研究中美语言、文化差异,可以发现,意识形态这个一定社会语言与文化的产物始终以一种隐性的作用力影响着语言翻译。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翻译活动中,随着译者主体性的地位从"隐形"到"显形"的发展,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日益受到道德层面上的翻译伦理的制约和指导。多视角、多层次的翻译伦理的出现激发译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和合学理论为基础,在和合翻译观的视阈下寻找一种"和谐"之伦理——和合翻译伦理"诚",从科技翻译的灵活性和模式化的融合、科学性和文学性的融合两方面指导科技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1.
和合学是一种哲学和文化理论。和合思想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的"最佳、最优化的文化选择"。鲁迅翻译的文学作品化解了当时困惑年轻一代的人文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和价值危机四大危机。  相似文献   

12.
纽马克提倡的交际翻译理论是当今电影翻译中的主流原则,它适用于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文本。交际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更加自由,把信息翻译的有效性放在首位。但是,其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情形。本文主要以《魔羯星一号》等一些影片的字幕翻译为范例,从超语言因素的角度探讨交际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的内核对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中国传统译论的“模糊性”、“艺术性”及“人文关照”等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价值探究,彰显了中国传统译论的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也是两种语言间的跨文化交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言翻译也就是文化的翻译。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浓缩,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具有言简意赅、易于朗诵且内涵丰富等特点。文章着重以文化翻译论为视角,从源语特征和文化蕴含上解读我国大学校训的英译,探讨可循的校训汉英翻译原则与策略,以期达到中西文化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如何将翻译理论与对外汉语韩汉翻译教学相结合,使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韩国学习者能通过翻译课的学习实践,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法结构问题,并通过翻译的过程深入了解韩汉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汉语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检察视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检察视野下解读刑事和解的定义与定位及其在检察机关运行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检察机关刑事和解的操作机制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顺应论框架下的旅游语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为顺利实现交际目的,译者必须通过原文了解作者提供的交际目的,充分理解作者通过有目的选择语言结构而传达的原语文化和交际规则;在此基础上,通过顺应译人语的文化语境和交际规则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武术文献的翻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问题,武术翻译的本质是跨文化交流,必须坚持专业化策略、民族化策略和规范化策略,才能准确传达中华武术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翻译过程的复杂性不仅仅源于语言的异质性,更重要的是源于语言赖于生存的社会文化语境的相异性,因而,翻译是一个受各种文化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翻译过程的四个文化因素:语言因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原语文本的承载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目的语语境因素。该分析旨在揭示翻译过程的艰巨性,重新认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和对话手段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