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确定原子基态的定则是洪特(Hund)定则,但是如何根据洪特定则来具体确定原子的基态,在一般教科书中只给出了各元素原子基态光谱项的表式,而未提供较为方便的方法,加之学生对微观体系的物理图象缺乏形象思维,因而不容易掌握。西南师院殷传宗、万中义二位同志提出了《确定原子基态的具体方法》,安微教育学院吕洪君同志关于《原子  相似文献   

2.
对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价电子的原子基态的确定,一般原子物理教科书中并不详细叙述.从原则上讲,任何元素的原子基态,都可以这样来确定:根据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求出该电子组态所能具有的所有原子态,把其中违反泡里原理的态除去,再根据洪特定则、等价轨道原理与能级次序规则确定能级最低的态即为基态.这种方法在理论上  相似文献   

3.
在能量最小原理、Pauli原理以及Hund定则的制约下,推导出计算原子基态谱项L和S的一套简洁公式,解决了L—S耦合下原子基态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结合原子物理教学实际讨论原子基态时的壳层能量,从而对原子基态时的特殊电子排布作出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改进的判断原子及离子外层轨道能级高低次序和划分轨道能级组的规则。验证表明,本文改进规则在判断原子基态电子构型、离子外层电子构型和划分轨道能级组方面能符合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理论证明换路定则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并举例说明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可以跃变。  相似文献   

7.
选用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全电子的双ζ加极化加弥散函数基组(DZP++)下,对Si3Hn(n=1~6)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它们的基态结构是以三个硅原子形成的环为基本骨架,硅原子尽可能以四配位键接氢原子在环外或形成桥式结构.同时对它们在气相中可能的断裂途径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选用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全电子的双ξ加极化加弥散函数基组(DZP )下.对Si3Hn(n=1~6)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它们的基态结构是以三个硅原子形成的环为基本骨架.硅原子尽可能以四配位键接氢原子在环外或形成桥式结构.同时对它们在气相中可能的断裂途径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从确定非同科电子L-S耦合原子态出发,运用泡利不相容原理及附加条件,过渡到确定相应同科电子L-S耦合原子态。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对父权社会批判的同时,提出了未来社会两性关系的“情缘定则”,它比“现代的性爱”更能反映未来社会的两性关系。这种两性关系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治"和"法治"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时期在进行"依法治国"的同时强调"以德治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一方面要正确对待传统的"德治",需对之进行"扬弃";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以德治国"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需从之着手.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关注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观念的影响下,"法治"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越来越强,相对而言,"德治"的作用却日渐被人忽略。而道德规范是对法治失灵最好的补充机制。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应当走出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实行"德法兼治",形成德法并举、互为补充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上类推仅仅被看作是法律适用的补充性技术,而考夫曼在诠释学的观照下主张所有的法律适用都是类推的过程。天下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案件,法律适用就是规范与事实不断逼近的过程,由此只有在规范与事实的对应中才会产生真实的法。类推的过程可以从考察规范与事实的共有意义、回归立法目的和判断相似性等方式来操作,从而实现类推从本体论到方法论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有学者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法治应当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价值,而不适于考虑实体要求。虽然在一些国家范围内法治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但宏观来看,法治并不应仅限于形式领域,更应当有正义的追求,“法律乃公正与善良之艺术”|而就国际法自身而言,国际法体系尚处于初级的、不成熟的法律状态,不适于仅仅考虑形式,而必须同时强调良法和善治。因国际法不成体系,故追求形式法治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国际法的程序不足,故树立形式法治也近于无本之木|国际法的二元体系使缺乏实体法价值的形式法治容易误入歧途。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国际法治的倡导应当将良法和善治结合在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价值律为中心,可以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分为三个类型。1·以道德律为指导,谋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公共利益(儒家的德治主义);2·以非道德的铜律为指导,谋求社会和谐(墨家的功利主义);3·以反道德的铁律为指导,最高统治者奴役和驱使各级被统治者,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法家的极权主义)。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现代化的国家管理方法,法治他律的威力是巨大的,但是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能穷尽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和一切层次。道德教化的自律恰好能弥补法治的上述不足。二者作用各异、相辅相成、互不排斥,又不可相互替代。把二者结合,建立一种德法并用、教罚互补、标本兼治的社会管理模式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18.
帅国文 《南都学坛》2001,21(1):83-8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文提出了以中西文化差异性来否定法治必要性、紧迫性的观点。在法治不足、人治有余而又迫切需要法治之时,我们应该呼唤法治而不是排挤它,更不应借口文化差异、国情不同而否定它。在法治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现象。但它如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总有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以比较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法治、兼容法治。  相似文献   

19.
论"一分为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论述了"一分为三"之"一"与"三"的哲学意义;"一分为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一分为三"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创新和完善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是由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 ;介绍了中国古代传统治国理念中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合理思想 ,指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对中国古代治国传统的批判继承 ;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中 ,必须始终注意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 ,二者并举 ,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