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占领东北进而灭亡中国的罪恶阴谋,中共满洲省委明确提出无论在工运、农运、兵运、学运和市民群众运动中,都把反日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东北青年运动通过发动青年学生开展反日爱国斗争,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谋取东北路权的阴谋,最终,促成"反帝大同盟"的成立.为"九·一八"事变后中共迅速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全民抗日,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桑兵 《学术研究》2023,(3):109-122
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中共的对日口号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化,主导的趋向,就是从“反日”转向“抗日”。“抗日”与“反日”两种口号,均出现于1928年济南事变触发的反日风潮中。日本占领东北,由于国民党表示“抗日”,中共针锋相对,以“反日”为号召,并与反蒋联动。经过承认东北、华北及上海民众士兵的“抗日”,到逐渐对党外使用“抗日”的名义,进而打出“抗日”的旗帜,两种口号内外有别,长期混用,分际日见淡化。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共产国际统一战线策略的调整以及中共领导权的易位,中共中央针对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危局,顺应舆情民意,从坚决反日反蒋的国际阶级路线逐渐调整到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切党派合作抗日的民族战争的轨道上来,使得全面抗战来临之际全体中国人集合在“抗日”的旗帜下,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相似文献   

3.
1905年11月日本逼迫朝鲜王朝签订《乙巳保护条约》,开始变朝鲜为自己的"保护国"和独占殖民地,从此,朝鲜反日民族运动逐步扩展到国外朝鲜移民社会.20世纪初,在朝鲜国外移民中,人口较多、反日民族运动较为活跃的地方是中国东北和俄国沿海州地区.沿海州朝鲜移民的反日运动在朝鲜反日民族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朝鲜民族初期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起到了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北沦陷区中文报纸存在一个特别现象:文化身份与政治身份分裂,副刊叛离了正刊。当报纸正刊是日伪舆论宣传工具时,副刊却发表大量抵抗文学作品,成为东北人民精神抵抗的阵地。文章以伪满洲国国务院政府机关报《大同报》为例细述这一现象,同时发现《大同报》现象并非个案,副刊叛离在东北沦陷区中文报纸中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原因,这是东北人民坚强抵抗的结果和日本侵略者统治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敝帚千金》是刘孟扬等人负责编撰的早期白话通俗刊物,其内容集中体现着刘孟扬等人对民众的早期爱国思想启蒙:一方面,以通俗的文字和浅显的表达宣传御侮救国的道理,教育民众树立公德心和自强进取的精神,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以笔为旗,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晚清的黑暗政治,同时以刊物为阵地,引领民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投身救亡图存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国民党统一中国而制造屠杀中国军民的暴行.作为一个尚未得到国际社会承认且处于弱势地位的国民政府,为使日本暴行大白于天下,宣传策略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国民党中常委和国民政府直接领导了这次宣传工作,结果在国际上得到了欧美列强政治和道义的支持,国内舆论统一,民众反日运动有条不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救国时报》是中共在国外从事抗日宣传的机关报。作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该刊的筹备、创办和稳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救国时报》以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主要任务,对国内外华人的抗日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救国时报》对毛泽东的宣传,是中共党报党刊史上的第一次。这次宣传主要包括著作、照片、生平三个方面。通过这次宣传,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影响急剧扩大,特别是对东北抗日联军学习贯彻遵义会议以来的中共中央政治路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向导》周报为主要阵地,对《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五卅"惨案等国耻事件进行了系统报道、广泛宣传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革命勾勒出一个敌人与朋友的谱系。在国民革命兴起和展开的过程中,中共"国耻"论述呈现出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既相互交融、又此消彼长的特征。通过纪念国耻、剖析国耻到洗雪国耻的逻辑链条,中共成功地将阶级斗争融入民族解放的叙述框架,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思潮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农业合作社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冀 《江西社会科学》2008,3(2):146-150
1942-1945年间,陕甘宁根据地开展的合作化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而不仅仅是革命危急形势下的应急之举.从整体上看,它是中共创新地利用乡村互助合作生产的传统,以合作社为契机,全方位推进乡村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此举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广大民众通过合作社组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参与中形成了与中共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中共逐渐实现了对乡村社会资源的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6,(9):114-118
《中国妇女》月刊(1939—1941年)不仅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刊物,而且是面向社会的专门的妇女刊物。《中国妇女》月刊启用女共产党员、女革命青年作为核心执笔群,成为宣传中共妇女观的第一阵地;搭建时空网络、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塑造新女性的媒体形象,成为传播中共妇女观的主要媒介;阐释中国妇女解放与民族社会解放、中国共产党、妇女干部、妇女群众的关系,成为系统表达中共妇女观的重要平台。《中国妇女》月刊为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妇女工作、全面领导妇女运动,提供了及时、有益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借鉴,成为衔接中共妇女观与妇女工作、妇女解放运动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以雷海宗、林同济、陈铨等为代表的“战国策派”,他们从文化形态史观出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考察,提出了战国时代重演论、中国历史文化的分期和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其思想实质是宣扬民族主义。他们以《战国策》等刊物为宣传阵地,积极撰文进行学术研究,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为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论长白文化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形成一股文化研究热.近几年,随着对传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民族文化研究的拓展,又有当代编史修志热潮为之加温,我国的文化研究迅速向区域研究扩展,兴起了一股区域文化研究热,提出了一系列区域文化概念,如楚文化、晋文化、蜀文化、齐鲁文化、中州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潮汕文化等等,不胜列举.就连素称文化落后的东北,也有一批学者正在积极构建区域文化理论.例如,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张碧波先生主持的北方民族文化研究,已经有所进展,出版有论文集及《北方民族文化史》专著.最近,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东北文化丛书》,其中包括《东北文学史》、《东北俗文化史》、《东北艺术史》、《东北古文化》,《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等.这套丛书从文化的视角对东北社会历史进行了多层面的系统研究,展示了东北古代社会文化的总体概貌,是区域文化研究的新成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李治亭先生牵头组织编纂《关东文化大辞典》,是一部近三百万字的大型区域文化工具书他写的《关东文化论》《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1期一文对关东文化进行了系统阐释和界定在学术界引起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14.
《民众的大联合》是毛泽东早期的重要代表作。从其撰著语境及基本观念来看,《民众的大联合》是青年毛泽东在五四爱国运动热潮中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来回应社会召唤的一篇时政文章。在《民众的大联合》里,毛泽东早期思想中出现了一些向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的征兆。  相似文献   

15.
日军为侵占中国东北编造了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其实为虚假谎言。在日本军部的引导和严密控制下,日本主流媒体为配合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实施军事占领,刊发了大量支持对华侵略的言论,其中《读卖新闻》的表现最为突出。一方面,该报通过社论的形式,为日军侵占中国东北的野蛮行径辩护,号召日本国民理解和支持日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另一方面有选择地报道日本军界、政界、金融工商界、社会团体以及日本普通民众支持对华侵略的言行,极力煽动对华战争情绪。《读卖新闻》的相关报道固然有迎合军部及民众参战热情的趋向,亦说明在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军政当局对华宣传战略方针的逐步确立以及由媒体配合的舆论鼓噪,支持对华战争的共识已经逐步渗透到日本社会各个阶层,并为日本军部继续推动战争进程以及实施舆论统制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读卖新闻》为代表的日本报界逐步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在日本对华侵略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考察《读卖新闻》对九一八事件的相关报道,还可以了解这一时期日本舆情与日本侵华战争机器发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鄂豫皖苏区文化建设模式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豫皖苏区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工农兵群众为主体、以革命知识分子为骨干、以服务革命战争为目的,从发展教育事业、创办革命报刊、组织文艺团体、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等入手并取得了明显成就,这不仅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中共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辟之初,乡村民众对戏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戏剧活动多是围观而不参与。中共政权借助思想教育、组织动员、演出革命戏剧、规范村剧团行为等路径,使乡村民众逐渐改变了对戏剧的态度,实现了由围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在"运动群众"参与乡村戏剧活动的基础上,中共政权通过政策引导、机构协调、专业剧社帮扶、媒体推动等举措,为民众参与戏剧活动创造条件,使乡村戏剧活动逐渐演变为群众性戏剧运动。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乡村戏剧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边区戏剧的繁荣与发展,丰富了民众精神文化生活;而群众性戏剧运动的开展,也极大地配合与推动了各项群众工作,对动员民众拥护、支持和参与中共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戏剧建设与群众运动交融共生,成为中共抗日根据地乡村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对解放战争及以后一定时期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翠荣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121-130
近代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大量报刊,以"开通民智""联络邦交"为名义,实际上则以文化侵略为目的,主要是为日本武力侵占东北制造舆论。《盛京时报》作为其忠实代言者,自创刊起,便长期霸占东三省的舆论空间,充任"意见领袖"之角色,笼络欺骗了许多东北民众。而以《东三省民报》为首的国人报纸作为先知先觉者,在参透日人报纸的险恶用心后,时常进行议程设置,以犀利的笔锋不断对其实施的新闻侵略加以警示和抵制。尤其是在1924—1925年间,围绕日本对中国实施的"文化侵略"及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的"五卅惨案",《东三省民报》与《盛京时报》展开长时间激烈的笔战,从而充分唤醒了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对日本殖民统治、殖民文化侵袭的反抗,可谓开国人媒体抵抗日本新闻侵略之先河。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广西社会科学》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广西"十佳"社科期刊,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等全文收录。主要栏目有中共执政理论、广西论坛、文化产业研究等。近期,《广西社会科学》继续朝着为社会科学界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更好的学习宣传阵地方向,刊发社会科学各学科有创见的理论研究成果,重点征集以下论题的稿件:  相似文献   

20.
伪满《大同报》文艺副刊《夜哨》是1933年东北沦陷区文学的一个重镇,在有限的21期刊物中,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作家以此为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为武器,以揭露与控诉黑暗现实、反映青年觉醒反抗为基本主题,拉开了东北沦陷区抗日文学的序幕,成为东北文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弥足珍贵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