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遥是真诚而矛盾的, 一方面他肯定了一些有才华的农村青年在追求城市文明中所展现出来的进步和觉醒, 以及苦难中的奋斗和抗争; 另一方面源于他对黄土地的深情,他又希望他们能扎根农村、改造农村。诗意和苦难的张力使其作品赢得了无数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路遥继承了从赵树理到柳青的文学传统,对现实主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路遥现实主义的美感来源,归纳出路遥现实主义具有的三大审美价值:通过构建真实的"现实生活"确立小说的审美之基,提高农民审美话语在当代审美结构中的地位,塑造肯定农村劳动的审美文化。除此之外,路遥现实主义审美精神还包含了他对劳动的审美矛盾心理,我们据此讨论了当代审美共同体的构建问题。最后展望了如何继承和发展路遥的现实主义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3.
路遥苦难论     
路遥文学资源中最重要的遗产可能是其有关生活的苦难哲学.路遥的苦难情结是其崇高思想和人格的如实写照.他始终歌咏理想,赞颂劳动和土地,并把幸福真正建立在上面.路遥从不轻视独立、敏感的心灵,但却更为看重人民和生活的天地,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充分、深入地理解其作品朴实、深沉、炽烈而又壮丽的风格和追求.从写作伦理出发,即便可以展开和设置小说意义生成可能性或复杂性的角色,也很容易因为苦难精神的缺失而受到冷落.路遥作品普遍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对自己最熟悉的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生活的有力再现.路遥的苦难意义也许就在“过渡”.  相似文献   

4.
路遥论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遥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遗产恐怕是他有关生活的苦难哲学。路遥的苦难情结是他崇高思想和人格的如实写照。路遥始终歌咏理想、赞颂劳动和土地,并把幸福真正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路遥从来也不轻视独立、敏感的心灵,但却更为看重人民和生活的天地,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充分、深入地理解他作品朴实、深沉、炽烈而又壮丽的风格与精髓。从写作伦理出发,即便可以展开和设置小说意义生成可能性或复杂性的角色,这些角色也很容易因为苦难精神的缺失而受到冷落。路遥作品普遍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对自己最熟悉的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生活的有力再现。路遥的苦难意义也许就在“过渡”。回眸路遥,可以说是仰慕文学理想年代的繁华,凭吊文学永远的精魂。  相似文献   

5.
路遥的人格结构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研究其人格结构,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本文从苦难意识、英雄情结、政治情结、平民意识四个方面对路遥的人格结构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陕北的黄土地,是路遥一生钟情的对象,因而也构成了他小说世界中重要的审美内容。作为一个在陕北黄土高原上长大,满熏着农民气质的作家,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对他是那么亲近,那么富有诱惑力。可以说,只有你对土地的恋情象路遥那样炽热,也曾有过对故土刻骨铭心般的情感体验,你才能够深切地理解,为什么在路遥的笔底对土地汹涌着那般狂暴的激情。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对路遥的心理世界及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沉深入髓的。路遥以自己“农裔城籍”这一身份特征为原型,塑造了诸多城乡交叉地带的“两栖型”艺术形象,路遥在城乡交叉道路上的苦恼与探求展现了其追求城乡和谐的心路历程,《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是路瑶文化心理的表现,也是其矛盾文化人格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8.
路遥是一个具有明确自觉的艺术追求和鲜明个性的作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路遥小说的美学追求进行分析:在对现实人生的热情拥抱与理性透视中,真实地展现当代生活的风貌,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对社会总体态势的艺术把握所表现出的宏大的气魄,史诗的品格;在对苦难人生的深层发掘中表现出来的悲壮、苍凉的情感格调,沉雄、崇高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9.
路遥作品写出了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农民向城市无产者转化之际产生的精神苦难。社会主义改革促使农村青年在思想上激烈地反抗自身的小农意识,同时又因找寻不到新的意识形态认同而产生巨大的精神痛苦,这种创伤型"单子"在文类规约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为作者设置了难题。路遥的苦难哲学作为一种准宗教的意识形态,为中国式"单子"提供了一种超阶级的认同,但因其对劳动的完全抽象的救赎,也使它在30年后的今天,日趋成为一种道德-审美的奇观而不复有介入现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1975—1985年转型时期陕北农村人口的再生产和家庭关系,文章将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视为一种历史文本,以双水村为样本,通过数据统计与文本阅读,分别讨论生活资料、土地制度、国家政策、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认为:人民公社时期和承包责任制后生活资料、土地制度和国家政策对陕北农村的生育情况有不同的影响;农村教育成本很高,但农民始终尊重教育,女性生活空间也因此向外延伸;家庭关系和农村文化秩序产生诸多变化,这也正是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路遥被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忽略和遗忘”的现象引起了路遥研究者的关注,由此引申出“《平凡的世界》现象”、“路遥现象”的说法。几年之内,有关“路遥现象”的阐释文章集中出现,由此带动的路遥研究资料述评和汇编工作,为路遥研究的“重生”提供了契机、蕴蓄了力量。至2007年前后,对路遥的多样化研究形态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作为个体作家路遥的“再解读”、对历史序列中的路遥进行纵向系谱学式的梳理、对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路遥进行横向系谱学式的梳理、对边缘地带路遥的实证式考察。由此形成的“重读路遥”浪潮,与“重返八十年代”学术思潮暗相交织,多维度共同建构起了一个“整体化”的路遥。  相似文献   

12.
路遥的<人生>有效地采用虚构性、修辞性叙事策略,牢牢控制着文本,将毁掉爱的"契约"的高家林赶回了农村.通过对文本的解析,认为路遥的情感及其艺术世界从属于"过去时态",这既是路遥的局限,也是路遥的优点.指出在传统审美世界的"公共期待视城"里,作者与读者审美情感的交融是<人生>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路遥:文学战场上的"红卫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路遥在"文革"初期的红卫兵经历入手,通过对路遥作品、创作随笔以及路遥生前好友回忆文章的仔细解读,分析了青年时期的红卫兵经历对路遥精神气质、性情、心理所发生的重大影响.红卫兵经历形成了路遥一生都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具体体现为受难情结、政治情结、绝望意识,这直接影响到路遥的创作心理以及作品的具体写作.  相似文献   

14.
作家路遥出生在陕北山区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曾在《路遥小说选》自序中这样写道 :“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因此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创作过程。”一体现在路遥作品中 ,鲜明的思想倾向之一是对农村的深深依恋之情以及对农村的无限热爱 ,这也是从农村走出的作家的共性。贾平凹曾这样说过 :“知青受了一点苦 ,所以写了很多小说 ;农民受了很多苦 ,所以什么也没有写出来。”怜惜之情溢于言表。路遥也不例外 ,他的作品中的浓郁的…  相似文献   

15.
韩鑫 《中华魂》2013,(2):22-24
路遥(1949-1992),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陕北一个农民家庭,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历史视野、深沉的思想品质和睿智的文化学识,全景式地展现了从1975年到1985年的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深层变化,堪称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十几年来,《平凡的世界》和路遥的其他著作版本之多、销售量之大,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6.
路遥执著于"悲情"书写,他的小说创作着力呈现生存的苦难和生活的悲剧。同时,路遥注重发掘苦难境遇中普通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力量,以及生活与爱情悲剧中散发出的生命色彩。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对现实主义创作的追求及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使得路遥格外钟情于悲情叙事,这在中国当代文坛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路遥小说中的悲情书写可以看做是一种现实生活与人生理想的冲突与矛盾的反映,是路遥对人生、对生命的内心体悟的一种外在呈现。  相似文献   

17.
路遥是人生舞台上的强者,又是一个把文学创作当作神圣使命,以生命为赌注,全力以赴去创造的作家.路遥的文学作品感动人的至深至情的因素是渗透作品中的无法抹去的人文关怀情感.路遥以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人生信念,暖可化冰的热心关注中国农村青年的成长,关注中国人在苦难岁月和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操守,关注生活于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爱铸就了自己的文学丰碑.  相似文献   

18.
农民土地财产权是指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所依法享有的各种财产利益的自由和资格。农民土地财产权是以宪法为基本依据的民事财产权。农民土地财产权的权利主体"农民"应当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作为权利主体具有多维性的特质。农民土地财产权是以农村集体土地为基本客体的不动产财产权,农村集体土地具有资源性、资产性、空间性和层次性的特征。农民土地财产权是农民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应当拥有各种财产利益的权利,包括以土地归属为财产利益的权利、以土地利用为财产利益的权利、以土地流转为财产利益的权利和以预期利益为财产利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黄色与红色构成了陕北文化的重要底色,黄土地也成为路遥小说中着力营构的文学意象。荒凉、苦焦并不是黄土地的真实内涵,她用干瘪的乳房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陕北人,为千千万万的如同路遥那样渴望改变命运,改变贫穷的有志青年提供不竭的动力,黄土地也用她那博大、宽广的胸怀接纳、抚慰着迷茫、失落的奋斗者。路遥在苦难中寻找出路,在失败中顽强崛起,在黄土地的沟峁拐梁里谱写着一曲曲凝重、悲怆的不屈之歌。  相似文献   

20.
路遥前辈是真正用"土地"和"劳动",为陕北的平凡者而深情歌唱的第一人。本文主要论及路遥先生在陕北的特殊地位;路遥生平及其创作成果;分析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简评《平凡的世界》并非《人生》之继续;综述路遥创作思想倾向以及路遥先生对我国当代文学的贡献与意义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