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庚子五月二十九日粤督李鸿章致盛宣怀电文中所谓“廿五矫诏,粤断不奉”,并非针对清廷五月二十五日“宣战”诏书,而是针对同日所发“集义民御外侮”谕旨。该谕经袁世凯电转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及盛宣怀后,盛宣怀立即致电刘、张、李,主张不必“拘泥”该谕,同时提出与各国互保东南的“补救”方案。张之洞率先对该方案表示支持,并加以补充,刘坤一随后跟进赞成,李鸿章则仅复以“廿五矫诏,粤断不奉”,未对互保方案表示意见。而后经过盛宣怀居间在刘、张与李鸿章之间密集沟通,再加上刘坤一直接电李征询意见,李鸿章终于在上海道余联沅及盛宣怀等与各国驻沪领事最后协商东南互保约款前,表态愿意与刘、张采取一致行动。中外互保东南原则达成后,刘坤一方收到荣禄寄来“宣战”电旨,并传给余联沅、盛宣怀。在盛宣怀建议下,刘、张、李均主张坚持原议,东南互保大局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2.
论盛宣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宣怀是大家所熟知的辛亥革命的主要打击对象,他之所以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打击对象,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本文拟对盛宣怀作较为全面的论述,以见其发展的过程。盛宣怀是怎样起家和发迹的?答曰是办洋务起家发迹的。李鸿章在盛宣怀洋务活动之初,即说盛“欲办大事,兼作高官。官既未操左券,事又无从着手”。事实上,在李鸿章讲  相似文献   

3.
荆门矿务总局停办原因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矿业最早采用西方技术的是台湾基隆煤矿,其次为湖北。湖北近代矿业是从一八七五年盛宣怀奉派筹设的官办湖北开采煤铁总局(以下简称鄂局)开始的。一八七九年五月下旬李鸿章决定结束鄂局,“招商试办”。六月,盛宣怀与李金镛着手招集商股,设立荆门矿务总局(亦称湖北矿务总局,以下简称荆局),八月十八日正式在产煤地当阳观音寺开局营业。荆局的性质,史料称之为“商办”,但我们研究其实际内容,可以看到,它不同于纯粹的商办,而是早期的一批宫督商办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期间,盛宣怀身兼津海关道、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总局督办和总理后路转运事宜四项职务,他作为直接指挥战争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重要助手,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笔者略述己见,以俟指教。 一、致力于战时保障工作 在甲午战争中,盛宣怀主持电报通讯,总理后路  相似文献   

5.
招商局创办于1873年元月17日(清同治十二年),是我国清末民初自办的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初为洋务派官办,后招商集股演变为官督商办,到光绪年中叶,盛宣怀、李鸿章两大家族的私股已占绝大比重,宣统年间盛宣怀利用担任邮传尚书的权力,将招商局改为完全商办。1932年11月15日国民党政府发布《招商局收归国营令》,由当时的国家银行——中央银行将全部商股以低价收购,取缔了该局的董事会制度,建立总经理负责制。刘鸿生是招商局改为国营后的第一任总经理,对该局的兴利除弊,改革新生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盛宣怀是清季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洋务运动后期,因兴办民用企业而闻名华夏。他从1870年被荐入李鸿章幕后,即涉足于洋务民用企业的各个部门,几乎承包了洋务民用企业的经办和督理。有人说他:“且又独揽轮船、铁政、铁路、煤矿、纺织诸大政,所谓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他既是朝廷倚重的“不可少之人”,也  相似文献   

7.
陈礼茂 《云梦学刊》2006,27(2):56-59
盛宣怀操纵着早期中国通商银行的具体业务,包括为该行招揽存款,重视押款,反复要求降低汇费,规范银行帐目,强调“自家生意自家做”。在中国通商银行遭遇几个金融案件困扰之际,盛宣怀努力进行疏通,以减少该行的损失。盛宣怀对中国通商银行的操纵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它使得该行随着盛宣怀的命运而起伏,并往往偏离业务经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盛宣怀从1875年5月至1881年10月在湖北创办煤铁矿务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75年5月至1876年1月为广济官煤厂阶段。此阶段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着手试办。1876年1月至1879年7月为湖北开采煤铁总局阶段。此阶段采用官办的经营方式,一面雇用矿工土法采掘,一面雇用洋师以洋法勘矿,冀图勘出佳矿,用洋法采掘。其几经周折勘明荆当煤矿、大冶铁矿后,因经费不继,被迫停顿。1879年6月至1881年10月为荆门矿务总局阶段。此阶段是上一阶段过渡性、权宜性的业务继续。它以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解决官本不继的困难,以土法采煤为日后洋法炼铁铺平道路;它是李鸿章、盛宣怀以“先煤后铁”的策略来挽救湖北煤铁矿务免遭功亏一篑思想的产物。但此阶段却并未专力开采,而是主要经营煤斤的贩销业务。1881年10月,李鸿章批饬裁撤荆局,湖北矿务至此终止、夭折。通观盛宣怀早期创办湖北煤铁矿务的全过程,我认为导致其夭折的主观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盛宣怀与洋务企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盛宣怀(1844—1916年)是大家所熟知的洋务活动的骨干分子,洋务派的核心人物。他虽不象李鸿章那样与洋务运动相始终、且控制运动的全面,却基本独揽了洋务民用工业企业的督理权。而洋务工商业的经营,既是洋务运动的重点,也是盛宣怀赖以发迹的基础。盛宣怀的经历,在清王朝中是颇为特殊的。他在1866年考中秀才之后,多次报考举人,都名落孙山。但后来却平步青云,继1884年一度代理天津道后两年,1887年正式任山东登莱青道,1892年调任天津道直至_1896年。此后即到清朝廷中任职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商约副大臣、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右侍郎,1911年进入内阁当上了邮传部尚书。不经科举正途而做到这样的高官,在清王朝中是仅见的。这是什么原因?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甲午中日战争与汉阳铁厂的“招商承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勤 《理论界》2009,(2):122-123
张之洞于1889年创办汉阳铁厂时选择了官办形式,但他与李鸿章、盛宣怀在采用何种体制上,从一开始就存在官办和官督商办之争,直到1896年铁厂才从官办转变为官督商办.催化这一结果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它所导致的清政府战后的财政崩溃、经济政策转变以及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为铁厂改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矿业经历了长期坎坷曲折的过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诞生。李鸿章委派盛宣怀督办的湖北开采煤铁总局(以下简称鄂局),是清政府继直隶磁州与台湾基隆之后批准设立的第三个矿局。它从1875年5月筹办,至1879年7月结束,仅四年零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活动范围广泛,具有一些特点。对它的几个主要问题加以分析,这对研究洋务派新办早期矿业或许不无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电报局与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民用企业中经营得较有气色的两个企业。兴办洋务的干将盛宣怀曾将轮、电两局喻为肥壤,而将铁厂比作瘠土。盛宣怀说过,他之所以敢于承担张之洞感到棘手的汉阳铁厂,是因为有了轮、电两局的资本作后盾之故。“轮、电两局可资挹注耳”。但是,以往对电局的研究似嫌不够,例如有的《中国近代史》对电报事业的创办与发展只字未提,有的《中国近代经济史》提出的电报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洋务派的电报事业实际上由丹麦和英国垄断”等等论述也值得商榷。我们认为,电报局是研究洋务运动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应忽视。本文试图对电报事业的创立、发展及其性质、作用等问题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造纸厂的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办的第一家机器造纸厂,已经出版的近代经济史论著,一般都称1891年在上海开设的伦章造纸厂为其“嚆矢”。几年前,徐新吾、何百谦同志写的《伦章造纸局考》一文,对伦章作了辨误和考证,否定了伦章为李鸿章所办,肯定它是由一些官僚、买办等集资开设的纯属商办性质的民族资本企业。同时,该文还认为,伦章在筹设时期的名称是“上海机器造纸局”,并根据一些资料推理认定,上海机器造纸局“根本没有建造新厂,而是从  相似文献   

14.
武艳敏 《兰州学刊》2006,(7):50-51,58
在洋务运动以后的清末,盛宣怀作为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官僚实业家,力主采取借洋债的办法解决开办实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在“致富”、“抵洋”、“保权”的思想支配下,盛宣怀主持并参与了多次借债活动,创办并经营了多个近代企业,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因借外债而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陈礼茂 《兰州学刊》2005,(5):269-272
中国通商银行镇江分行经理人尹稚山侵吞镇江关巨额公款.盛宣怀派人会同官府查封尹稚山及其叔尹德坤的家产,并以之开彩,其所得俱作为赔款,而不足部分分年予以摊赔.尹稚山亏蚀案暴露出中国通商银行内部运作机制的一些弊病及其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劣.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为窦宗仪先生《李鸿章年(日)谱》在国内再版的序言。李鸿章作为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很长时间内,为慈禧所宠信,独当清朝内政外交之要冲。李氏所办政务,有许多是同外国人直接打交道。因此,外国人对李鸿章的活动的记载,对于了解李鸿章一生的功过是非,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选择该书作者搜集的外国档案、外国人日记、报告以及在华的《字林西报》记者所记载的李鸿章史料为中心,探讨了李氏一生的重大事件:戈登与李鸿章苏州杀降、处理金玉均严重失策、签订《中俄密约》的主要责任不能归于李鸿章,以及李鸿章在甲午、戊戌、庚子的表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资本运作,乃至整个企业经营,均应围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规模市场来进行,有多大规模市场(包括可预期者),即进行多大规模的资本运作。萍乡煤务局和萍宜矿务利和有限公司是近代萍矿的前身,它是近代萍矿唯一良性资本运作的时期。盛宣怀仅为保障汉阳铁厂的煤焦供应,即投入巨额资本创办萍乡煤矿。萍矿创办后,产能严重过剩,加上汉阳铁厂及其关联企业对于萍矿产品的低价购买政策,导致萍矿资本收益低下,始终身负巨债经营,近代萍矿的资本运作以失败告终。没有规模市场的规模资本运作,必将导致企业产能过剩,与规模资本收益目的南辕北辙。不规范的资本运作机制,也同样严重制约企业获得资本和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盛宣怀 ( 184 4 - 1916)这个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人物 ,其是非得失在生前就存有很大的争议。一般的结论是将其划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动阵营一边 ,视为“大买办官僚”、“洋奴买办”而加以否定。久而久之 ,盛宣怀几乎成了一个盖棺定论、无可争议的人物。夏东元教授为这样一个人立传 ,看似无识 ,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史识。诚如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教授在对《盛宣怀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初版 )所作书评中说 :写人物传是难事 ,“重新评论久有成说或定论的人物 ,并为之写出一部全传更是难上加难 ,而《盛传》正解决了这样一个难点。”(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