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玉河 《中州学刊》2004,(5):123-126
中国古代没有西方近代意义上的学术分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自己的学术分类体系.从"孔门四科"到"儒学四门",体现了中国传统学术按照自身的历史逻辑,开始向近代分科性的学术门类演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四部分类与近代中国学术分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初年以来 ,不少学者将中国古代图书文献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视为中国传统的学术分类。然而从学术史和图书分类学双向角度具体考察从近代西方分科概念传入后中国人对自身的学术分科的认识 ,并通过分析一些学者以四部为学术分类的实例 ,可以发现以四部之名来确定学科的勉强之处  相似文献   

3.
从学术史、图书分类的角度看"国学是通学",博通的综合与专精的分析,两者并存于一体,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只是因时因人而异,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学是通学"不仅与中国古代史不符,与现代学术发展趋势相悖,更与中国传统图书分类方法大相径庭.主张国学是通学,虽然有克服学术分科过于狭窄的意愿.但实际上在国学研究领域很难真正做到.  相似文献   

4.
黄涛 《学术界》2007,(2):293-30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资产阶级目录学的启蒙者,他的《西学书目表》确立了近代目录学的三大分类架构,标志着中国近代图书分类法体系的诞生,在政治方面对戊戌变法时期的西学传播和思想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质疑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文明在科学上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导源干希腊时代的科学精神和逻辑理性,中国传统儒学虽使人文精神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墨学以及其所包含的逻辑和科学精神的没落,对中国的文化体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通过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思考墨学和现代哲学在中西文明会通基础上的"视域融合",进一步促进墨学的复兴;另一方面,有助于培育民族文化体系中的科学精神和逻辑理性.  相似文献   

6.
16-18世纪是中国和西欧进行全面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特征凸显出来.近代西方文化,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第一次传到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国的儒家文化也传到西欧,中西方文化传统发生了剧烈的交融与冲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中西文化双向互动",具有文化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图书分类法有显明阶级性。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否定地主阶级的图书分类法,建立资产阶级的图书分类法。社会主义社会,理应否定资产阶级的图书分类法,树立无产阶级图书分类法。这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的任务。 现在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许多同志化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编成的,有历史贡献;但是我以为没有完成资产阶级图书分类法转化为无产阶级图书分类法的历史任务,没有达到编者规定的“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统一”的目标。 我们希望经过学术讨论,弄清无产阶级图书分类的理论,进而编成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无产阶级的中国社会主义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8.
图书分类主词目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分类法是图书馆藏书组织的根本大法,百年大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配合向科学进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为读者服务,需要一套新的图书分类编目制度。我国图书分类目录自从汉代的“七略”以来,二千多年间,虽然经过了不断的改变与改善,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性与发展性原则,缺乏图书分类法的基本理论的指导,近代又受到外国学院派图书分类法形式主义的影响,大纲小目罗列满纸,使分类目录的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近代"地理环境论"最早的介绍和宣传者。同时,他的学术著述也受到这一学说的影响,在他的史学思想、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学术史研究中都有体现。这种影响在梁启超20世纪初和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阶段的学术著述中表现不同,体现了梁启超对"地理环境论"认识、吸纳和评价的不断深化,也揭示出近代西方学术思想"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如何结合中国传统学术的特点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来完成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其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经历,又使王国维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有所区别.他在治学上涉及多个领域,并都卓有成就.本文主要就其治学转变的原因作一分析和探讨,通过其"为学三变”,来了解王国维的个性及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学科认同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如个人和族群的认同,在简单的名号之下,隐伏着错综复杂的内容。近代"西学"在中国确立,西方学术分类被引进并成为具有权威性的分科标准,既存中国学问受到极大挑战。从清季办新学开始到民初大学里的学科设置,这一学术大逆转不过二三十年就基本定型。转换的速成也遗留下不少问题,并遮蔽了一些以后可能随时变而发酵、发酵遂凸显的问题。通过考察近代一些象征性的现象和有代表性的言说,侧重学问标准、学科名称与学问归属等面相,勾勒近代学科的发展轨迹,进而探讨中国学人在近代"道出于二"语境下学科认同的一些困惑及其对学术主体性的探索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邓文锋 《河北学刊》2001,21(6):93-97
考察中国近世图书特征 ,必须将其放置在近代社会发生深刻变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究整个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事业史 ,尽管充满了中西、新旧之争 ,但寻求独立富强、挽救民族危亡始终成为其鲜明的时代主题。与此同时 ,伴随着西方机械印刷术的传入、出版机构的多元化、图书结构的新趋向以及一系列出版法令的制定颁行 ,中国图书出版业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甲午以后,随着西学异质文化的大规模传入,崇尚西学、新学之风日盛,中国传统学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秩序处于重建的大动荡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接受新知与保存、改造传统之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以刚接受的西方新知、新理、新法整理中国传统旧籍,发明中国旧学之新义,以适应近代学术演进之大势,成为晚清学术演进之必然趋势.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打开了中国近代思想家的视野,使近代学人得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宇宙、认识自然,客观上促进了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开辟了一条文化秩序重建的道路.章太炎、康有为及粱启超堪为其中之典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研究存在的方法上的局限性,即:受西方建筑历史研究影响的形式风格分类的研究方法,以及建筑风格变迁的线性设定.进而讨论了以"后殖民"理论的方法和"事件·人物"多样化的角度研究和解读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前,哲学被看做是笼罩一切的.步入近代,西方的走向是,各个具体学科力图摆脱哲学的空洞与玄想,走向经验、应用与操作.而传统中国,由于从来就没有过所谓(纯粹意义上的)"哲学",因而,在近代,学人们走着与西方相反的道路,致力于清除传统思想史中伦理的、治理的具体内容,抽取出可以与西方相对应的"哲学"及其逻辑演变史.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哲学的前近代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宏 《文史哲》2002,(1):44-48
明末耶稣会士引入的西方学术文化,与当时中国社会崇尚实学的社会思潮相结合,引起了中国哲学在天道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一系列具有近代性质的变革,孕育出中国哲学在向近代形态转型之前的近代性气质,从而构成了这一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7.
王韬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最早走向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站在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前沿,矢志不渝地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而形成了独特而又具鲜明时代性的西方观.探寻王韬西方观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线索,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回顾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所谓图书分类法,就是依照图书的内容和特征,根据科学分类理论分门别类地组成图书分类体系的法典。图书分类法的研究和发展是同科学及文献的发展相辅相成的,是以组织及检索文献为依据的。如果人们需要驾驭群书发、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入门治学的话,那么,图书分类法就依然有其存在发展下去的生命力。本文的主要任务,试图将中外图书分类法的发展简史,向广大读者作说明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档案分类与图书分类,既有很大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本世纪20一40年代,档案学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受当时已趋于成熟的图书分类的影响,在档案工作实践中,曾出现过将档案分类与图书分类混为一谈,或仿照图书分类法来分档案的情况,其结果是由于违背了档案的基本特性而逐渐被以后的档案工作实践所否定。近年来,随着我国档案工作标准化、现代化和建立档案信息中心等工作的逐步开展,以及与图书情报部门不断交流与合作,档案分类工作大大得到了加强与改进,特别是《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的编制和出版,不仅标志着我国档案…  相似文献   

20.
曾燕 《学术论坛》2008,31(4):132-136
"礼仪之争"的结局不仅仅是禁教、两大文明对话之窗关闭,东西方因此所付代价之高昂足令后世深长思之.中国与世界的通断离合与东西方近代盛衰兴替实有密不可分之内在联系.中国向近代转变步履迟滞是系统机理问题,也是思维模式问题,非可以政权或社会性质简单定性,笼统带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