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莎士比亚本人对友谊的敬慕与崇拜促使他创作出大量赞美友谊的优秀诗作.仔细研读这些作品,可以发现,莎氏十四行诗不仅是传颂永恒友谊的不朽诗篇,更是诗人谱写的一曲追求生命长存、爱之永恒的灵魂交响乐.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本人对友谊的敬慕与崇拜促使他创作出大量赞美友谊的优秀诗作。仔细研读这些作品,可以发现,莎氏十四行诗不仅是传颂永恒友谊的不朽诗篇,更是诗人谱写的一曲追求生命长存、爱之永恒的灵魂交响乐。  相似文献   

3.
中国舞台上曾多次改编过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越剧《第十二夜》是众多改编中较为成功的一部.越剧《第十二夜》的改编,在固守莎剧精神、原著精髓和主题意蕴的基础上,以现代意识灌注于该剧的改编和演出之中,在莎剧和越剧之间架设起了一座天然桥梁,为中国莎剧改编提供了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感觉、现代信息、现代情感,深受现代观众喜爱,具有鲜明美学追求的越剧莎剧.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以其精彩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段闻名于世,拟人是莎剧修辞的主要辞格之一,其翻译亦是修辞翻译的一大难题。以莎剧《麦克白》和《李尔王》中的拟人修辞为语料,考察现有译本的相关翻译,以"辞格翻译方法模型"分析这两个剧本中拟人修辞及其汉译,分析各翻译家的汉译特色,探讨拟人修辞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是16~17世纪伟大艺术家。他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功名卓著,而且在经营理财和管理思想方面亦颇有建树。本文总结和概述了莎士比亚著作中体现的艺术化的、人文主义的早期管理思想,论证了研究莎士比亚管理思想对了解西方管理理论萌芽的社会背景,提高现代管理者的管理艺术水平以及丰富管理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莎士比亚走进中国到现在,已引起了中国戏剧界、翻译界、出版界、评论界等诸多领域对他长达百年的关注。中国也开始了对莎士比亚从文本、文化到历史、宗教等多视角研究的百年曲折历程。经历了起步与发展、初步繁荣、复兴与爆发和深入拓展四个发展阶段。不同的时期,中国都赋予了自己的莎学研究独特的风格。中国莎学走出了一条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多元的漫长研究之路。本文从史实入手就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做一个系统的且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从而真实而客观地探究出完整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7.
越剧<马龙将军>实现了越剧与莎剧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体现出互文性特点.莎剧<麦克白>的狂乱精神世界在得到表现的同时,实现了越剧形式的替换与重构.从而在越剧形式的基础上,将中国戏曲意识、形式运用于<马龙将军>的表演.以音舞诠释"情与理"、人性中的丑恶,以唱腔、程式、身段对原作的叙事给予鲜明的美丑对比建构,以越剧形式成功实现了与莎士比亚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朱生豪莎剧翻译中的古诗是朱译本中文词最出彩、意境最悠远、表达最极致的部分,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最突出的文本特征是互文性,由此内容重点、修辞手段、意象建构和情感效果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古诗译文主要体现在墓志铭、书信、歌谣、结束语等文体形式中,通过运用互文性,传奇神韵,达其意趣,显其命意,展其特色,集中再现了朱生豪莎剧翻译的中国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研究理论化趋势自1980年代以来日益显现,对应了文学研究在学科交叉和多元视角下的发展态势。本文以亚登书局的莎士比亚理论系列(Arden Shakespeare and Theory)中霍克斯(David Hawkes)的《莎士比亚与经济理论》为切入点,对其跨学科的莎学批评视角和观点进行分析与评述。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经历着各种经济转型和重大变化,而其中新经济语境下社会、心理、美学、伦理等方面的微妙变化让莎剧和经济学发生了批评的关联。莎剧创作、表演和莎士比亚时代的剧场究其根本并非单纯的美学艺术事业,更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商品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梳理和厘清“经济”一词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莎士比亚影响的关系,莎士比亚时代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的经济学转变,以及相关的重要观点和案例分析等一一被阐明。通过莎士比亚的创作和经济学视角的批评,我们能进一步领悟人类和金钱相互主客体转化的现象和进程,并深入观察和了解莎翁时代英国社会在心理、文化和社会上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论莎士比亚研究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研方法是莎研领域的薄弱环节。本文将莎研方法归纳为5种,即审美鉴赏法、心理分析法、文化阐释法、语言考证法、综合评判法,并给予深入剖析。综合运用诸法将极大地提高莎研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11部莎剧中"人生"隐喻的研究发现,常规隐喻与新奇隐喻构成规约化程度从高至低的连续体。莎剧对"人生"在精神方面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显著拓展,而对位移类隐喻的创新较少。莎剧通过扩展、细化、质疑、混合、泛化等方式在常规隐喻的基础上创造新奇隐喻,并在语言层面利用明喻、暗喻等显性修辞手段体现概念隐喻的作用。发掘莎剧中隐喻的创新方式,对深入认识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探寻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自由和幸福贡献出了全部心血;他在解放人、富裕人和发展人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学思想。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贡献。深入研究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医生职业在人类社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医生角色不时地作为一种承担特殊社会意义和负载作家审美理想的独特形象进入文学的视野。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作家的思想演变,同一作家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医者"形象与内涵亦不断变迁。在此拟对莎翁早期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期悲剧《麦克白》以及后期传奇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等几部作品中的"医者"形象进行分析,重点关照戏剧创作的特定社会历史情境,指出莎剧中的"医者"形象是莎士比亚精心设置的一类人物,承载着作者本人的思想意识,不同时期作品中的"医者"形象体现了莎翁本人的思想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点面结合、侧重归纳的方法,研究朱译《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译文学表征问题,认为译文以散体为主,兼有诗体。散体部分文学性强,节奏感明显,韵句为数不少。诗体部分虽不多,但颇有中国古诗韵味。译文语言倾向于口语化,兼备书面语特征和表演性,用词古朴典雅,鲜活灵动、风趣活泼,契合人物身份。剧中作料翻译灵活多样,符合原文意图和效果。这些翻译文学表征是朱译成为莎剧汉译典范、中国翻译文学佳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洛克认为在一个和平、自由、人人平等的自然状态下,一切物品都为全人类共同所有,正是劳动的因素导致了财产由“公有”转化为“私有”。同时基于其天赋权利的学说,洛克倡导一种权利本位,从而成为财产个人主义、所有权绝对思想的基石;其劳动价值学说更是为财产权找到了合法性基础。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对后世在建构财产权理论基础、解释传统财产权的合理性方面依旧具有重大的价值。研究洛克的财产思想对理解其整个政治学说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澧在莎学研究中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解析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并注重影响莎士比亚创作的时代因素,进而把握莎士比亚的特征和重点莎剧的主题思想、艺术特点,还对西方莎学和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中的谬误提出了批评.他的莎学研究为中国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代台湾著名文化人黄清源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广泛深远。他所编著的《中国传统思想——静道》一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静道”思想所蕴涵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及社会哲学在现代的重新整理和解读,不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它与人类心性的本质联系,分析了它与西方文化思想的接触点和沟通程度,以及它在中西文明冲突中调适与融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史从价值角度说,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社会公正的过程。西方社会公正思想源远流长,可以划分为古希腊德性论公正思想、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公正思想、近代功利主义和道义论公正思想、现代以罗尔斯和诺奇克为代表的权利平等思想等不同发展时期。西方社会公正思想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公正问题正由宏观的伦理公正不断向政治公正、经济公正和法律公正各个微观领域扩展。西方社会公正思想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理性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人类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更是人类不断解放自身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的 ,其中悲剧创作尤为突出。人文主义原则虽然遭到现实的挫折 ,但莎士比亚始终未能放弃 ,一直把它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只是把人类前途寄托在道德改善上而无力变革现实 ,因此 ,往往使自己陷入无法解决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 ,这样的心理矛盾产生了莎士比亚的抑郁愤懑的悲剧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