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灾难性摄影报道自身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和独特的审美内涵。作为摄影师所创作的灾难影像,要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完全取决于摄影师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以及对灾难背后深层意义的挖掘。  相似文献   

2.
灾难摄影在新闻领域的各个要素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灾难摄影在政治、经济、文化选择、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必然存在着复杂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关系,引起了在传媒领域及整个社会的诸多伦理问题。因此,对灾难摄影的伦理道德研究显得更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本文分析了灾难摄影中的伦理困境,并提出了灾难摄影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进一步探寻了解决灾难摄影伦理困境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灾难新闻的精确报道在我国新闻界已出现多年,但很少有学者对二者的结合形式和效果进行理论阐释。本文从数字化新闻、公众心理及行为调查、舆论反馈和互动、灾难事件的精确报道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灾难新闻引进精确报道方式有利于报道的真实、强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媒体明确报道方向和政府决策。同时,二者的结合方式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言在社会中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委婉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几乎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它不仅存在于修辞学当中 ,同时也是一面反映社会文化的镜子。因为受其上下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所以委婉语自产生以来就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闻转载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效应。新闻转载对媒介生态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媒体之间的这种相互转载既能满足社会公众对重大社会事项及时知晓的需要,又有在某种程度上提升首发媒体的影响力的作用,如果合理恰当地运用转载,必然能发挥它应有的正面作用,促进媒介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统的差异带来中西方新闻价值取向及报道观念的差异。本文以灾难新闻报道为例,从传播者角色定位、新闻主体选择、报道方式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考察中西方新闻报道观念的差异,并对形成这一差异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和超越才能带来新闻报道观念的变革,才能带来新闻报道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以摄影图片对正在发生的事件报道,而人文精神是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情怀作为探索实践的强大动力和心灵支撑,在新闻摄影作品中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价值,以人为本、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新闻图片的"所指"的深远性是新闻摄影应突显人文精神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摄影是视觉艺术,形象是摄影的表达工具。在新闻摄影活动中,怎样正确把握形象表现手段,是一个传统研究课题.从现代传播学角度来看,新闻摄影的形象表现应当服从于新闻信息传递的总体目标,同时,对于新闻素材形象价值的发现,恰当的摄影语言选择,以及如何使新闻摄影作品具有现场目击感、瞬间魅力和视觉冲击力,都是新闻摄影从理论到实践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从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新闻摄影的形象表现理论内涵丰富、自成体系,反映了新闻摄影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受数字化技术影响以及网络平台日趋成熟,视觉新闻的传播形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融合态势。视频新闻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其集声音、图像、动画、特效等于一身,在多种媒介传播平台尤其是网络媒体上得到应用,这无疑给新闻摄影发展带来挑战。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存在差异,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践中要彰显两种媒介特色,弘扬两种媒介的传播价值,使二者彼此借鉴,适应未来媒介融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新闻价值研究,成强调事实中蕴含的客观新闻价值,或注重事实传播后所体现的表现价值。本文认为,这种只注重一面的认识都有失偏颇,而应将新闻价值作为从客现阶段到主现阶段、从静态到动态的流变整体来理解,即新闻价值是原始事实中的客观新闻价值和传播流变后的主观新闻价值的总称。这种观点既反映了该理论的本质,又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正确地选择新闻。  相似文献   

11.
股票期权制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它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我国在积极推广股票期权制度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限制股票期权制度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非典时期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价值开发及正向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面新闻信息存在着深刻的价值开发意义,即危机事件作为挫折教训的信源价值而予以恰当开发,就可以通过新闻传播驱动个人、组织或社会的发展,产生正向的效应。这种价值开发必须遵循坦诚合理传播、将危肋转化为驱动、通过挫折激荡人心的基本原则。非典时期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正向效应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政治凝聚、认识、激励、警戒、平衡、审美等一系列综合效应之上,为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体制转型期,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利益分化,如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化、区域之间利益失衡和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扩大.利益分化对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有着正负效应,适度的利益分化有着积极作用,是效率的一种体现,它是人们追求制度变革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利益激励;利益分化还存在着负效应,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心理层面进行解析,也提高了国民经济顺畅运行的成本,还不利于政治稳定,利益分化可能产生"相对被剥夺感".总之,应将利益分化的负效应降至最低点,从而推动社会机制的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的失业正负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荆友奎 《东方论坛》2003,(3):116-120
失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是一柄效率与灾难的双刃剑 ,但从总体上看 ,其负效应更为明显 ,已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对失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可以扬长避短 ,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作为对应于国家统一课程并以学校内外成员为主体而开发研制的课程 ,其根本功能是育人 ,这种育人功能表现为校本课程具有培养富有主体性和个性、全面发展且主动发展的学生的功能 ,且有塑造研究型教师的功能 ,具有造就专家型校长的功能。除此 ,校本课程还具有彰显学校特色、创设特色学校的功能以及对学校和社会的统合功能。另外 ,校本课程还有针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个体或群体的指向、激励和评价等功能。当然 ,校本课程也有其负面影响 ,这同样应引起注意 ,并加以研究和设法克服之 ,促使校本课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考虑正负系数中立型时滞微分方程(x(t)-P(t)x(t-τ))'+Q(t)x(t-σ)-R(t)x(t-γ)=0(*)本文获得了方程(*)存在有界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本文结果回答了文献[1]中的公开问题3。  相似文献   

17.
负语用迁移对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正面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负语用迁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造成语用失误的首要因素 ,大量研究集中在如何克服负语用迁移对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 ,而忽略了它的正面作用。因此 ,外语教师和学习者把负语用迁移当成外语学习中的障碍 ,而没有充分利用它的正面作用来加快目的语的习得。本文着重探讨负语用迁移对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正面影响 ,并藉此提出几点对外语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积极的一面,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情绪,它与人格之间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积极情绪可以对人格进行渗透,通过诸如当事人健康的归因方式、正确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以及通过中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一些特定途径与方式形成健康的人格,减少和消除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使人处在健康、幸福和快乐的主观感受之中.在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浅析母语迁移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负效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强调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必然产生一定影响的同时,对母语迁移现象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正负效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进行双语对比,充分利用母语迁移的正效用,努力克服母语迁移的负效用,对英语素质的提高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科学命题从提出到现在的60多年的历史进程深深地扎根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等三大理论成果,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时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曾陷入过把马克思主义偶像化、片面化、教条化、凝固化等理论"误区",给我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不仅要研读马克思文本,而且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立足现实,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