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美与艺术美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全面地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生活美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并着重指出,生活美艺术美“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  相似文献   

2.
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是美学史上的千古之谜,也是文艺创作和鉴赏实践中绕不开的难题。艺术美与生活美就其主要性质形态、生成构成、功能目的等方面是不同的,二者不能随意比较;而就其皆为“美”而言,又是可以比较的,这就是毛泽东所作出的“三个最”、“一个唯一”和“六个更”的著名结论和命题;其次,毛泽东在“讲话”中还精辟地分析了艺术美与生活美关系的辩证法,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需要以及相互创造转化,充分体现了生活美对艺术美的基础支配地位和艺术美对生活美的超越和改造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以“情”为主要审美范畴,展示出晚明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特色,但是汤显祖美学思想并没有抛弃儒家的中和以及兼济天下的美学追求。他倡导的“情”是把儒家的“志”统一于“情”的范畴之中的,形成了完整的“情”本质体系。汤显祖在文艺创作论、艺术功能论和《牡丹亭》艺术形象塑造等美学相关问题上均反映出儒家中和的美学理想以及“情”“志”统一的“情”本质论立场。  相似文献   

4.
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美学也不例外. 但是,自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便一直存在着争论.从历史上看,鲍姆加敦把美学界定为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黑格尔则把美学的研究局限于艺术范围,主张以艺术美为研究对象,因此,他把美学界定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哲学.”这种争论相沿至今. 仅以苏联和我国为例. 1940年以前,苏联美学家大都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是研究美感、审美趣味、人的  相似文献   

5.
从重新界定“美是什么”开始,桑塔耶那宣告了思辨美学的无效.他把感觉经验作为新美学的奠基石,将美与人的主观感觉紧紧相连,提出了美的“快感说”和艺术的冲动论.尽管桑塔耶那不同意传统思辨美学的客观主义立场,但是,把审美对象自然化、经验化,将诸种审美现象进行生物学和经验主义的诠释,使桑塔耶那的美学没能超越客观主义,也没能走出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6.
“美、审美、艺术”是建构美学、文艺学理论大厦的最基本的范畴。对这三个基本范畴的深入辨析和研究,是打开关学、文艺学大门,探索其全部奥秘及其历史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和切入点。五十多年前,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当时还是一个26岁的青年学子,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地投入了全国美学大讨论,并以《论美感、美和艺术》(《哲学研究》1956年第5期)长篇论文给中国美学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今天讨论“美、审美、艺术”的问题,看似是旧话重提,但仍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能够立足时代的多变,结合当今的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和美学、文艺学研究实际,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虽然提出了些问题,但需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王祖哲在《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文中认为,“快感”、“美”、“美感”、“审美”和“艺术”是关学中的五个基本概念,但分析发现,“快感”、“美”、“美感”和“审美”是含糊不清的。这是美学陷入停滞和混乱局面的原因之一。对美学有积极意义的概念只有“艺术”,而艺术及其相关经验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郭勇健针对王祖哲的文章认为,《概念分析》通篇都是把“美”视为一种生理学的“快感”或心理学的愉悦,而未把“美”作为价值来对待,从而也没有把“审美”经验视为对审美价值的领会与享受。由此带来的一些观点,如把快感、美和美感全部放逐出关学领域,把审美与艺术完全等同,并进而将美学与艺术哲学完全等同,都显得过于彻底,未必合理。王蓓则对王祖哲文中关于审美和艺术“是用两个不同术语表达同一个概念”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审美与美的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也绝非“没有关系”。从形象概念出发,作为动词的审美就是对形象(美的或者丑的形象)的欣赏。审美并不是艺术,而是以艺术形象为主要欣赏对象。时宏宇也分析了美、审美与艺术三个重要概念,认为虽然美的概念具有含混性和开放性,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不能因此就废弃,“美”的存在对美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审美与美不能混为一谈,审美就是感性,对事物形象的把握;艺术与审美不能等同,艺术的界定,应回归“经验”。(主持人简介:李衍柱,男,1933年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什么?“马克思怎样论审美关系”?马克思在哪里论过审美关系呀? 是的,从字面上看,马克思确实没有过“审美关系”的提法。但是,马克思又确实对这种关系有过深入的论述,揭示了它的基本特征,论述了它产生和发展的根源。这一切,首先就在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马克思《手稿》的美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若忽略了这方面的内容,是绝对得不到整体性的认识,因此也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丰富内涵的。  相似文献   

8.
舒斯特曼在生活与艺术、伦理与美学之间的桥梁意向集中表现于他以“伦理的审美生活”作为人和社会改造的终极目标——“把人做成一件艺术品”。这种“生活艺术”试图沟通善与美的理念,带有明显的消解差异之后现代性,关系到个人怎样实现自身价值与人类社会的未来——合乎人的美好生活——联系着的构想。这种文化选择通过审美活动与对生活的美学理想及日常的实践相连接,又通过政治道德理想与政治生活的实践相关联。同时,他的身体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提议”本身就包含着“非学科化“之悖谬。在审美经验与性经验关系上,他的桥梁意向的强化更遇到不可克服的“非美学化”或美学“非科学化”之困窘。如果说他的哲学和关学的价值在于桥梁愿望和作用,他的失误也正在这里。在无差别的同一性下,桥梁变成了要拆除的东西,可以说“成也桥梁,败也桥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文艺理论的探索中,有人对“写本质”的主张提出非议,认为:它“是对艺术特征的最粗暴的破坏”,是造成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的根本原因,是“直接损害”文艺创作的;因此,很有破除的必要。然而,我却并不以为然。“写本质”,或者说文艺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主张文艺必须反映生活的本质。早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的初期,马克思就使用“本质”这一术语,并以是否反映本质作为评价文艺作品的好坏的标准。他  相似文献   

10.
论不和谐美     
和谐美同不和谐美,是美的两种不同风格和情趣表现,它们本来是互为补充、相互生辉的,这无论在生活领域或艺术领域,都是明显的事实.但是,一方面由于不和谐美在各个领域表现得较少也不够经常,比起随时随处可见的大量和谐美,很容易被忽视和淹没,所以历来研究不和谐美的人和理论就相应地少和不多见;另方面由于传统美学强调美在于和谐,把怪诞、奇幻、不协调、不和谐排斥在审美大门之外,甚至认为它们“无益于乐”“患莫甚矣”;这样,长期以来便造成一种错觉和偏见,以为美即是和谐,和谐、匀称、协调是美的本质和普遍存在的绝对标志,不和谐则与审美毫不相干,被逐出美学领域、许多人和著作根本不把它作为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劳动创造了美”.这是美学史上崭新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美学观.它向人们昭示,美是与人类自觉、有目的和能动的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卓有成效地解决文艺创作和无产阶级文艺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致杨绍萱、齐燕铭》和《致陈毅》等光辉论著,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包括毛泽东同志的艺术实践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审美理论的主要来源是德国古典美学,其中康德和席勒最为重要.关于美,康德提出了"美的理想"说,认为理想的美是合主观规律(审美的规范观念)与合他律目的(理性观念即道德)的统一;席勒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美是"技巧中的自然",即美的对象是合客观规律(技巧或技艺性)与合自律目的(自然或称本性)的统一.二者的观点都良莠互现,马克思汲取了前二者理论的有价值部分,认为美是合种的尺度(客观规律)与合内在的尺度(自律与他律目的)的统一.这样,马克思就科学地解决了德国古典美学所遗留下来的"审美与自由"之历史谜题.  相似文献   

13.
在美学讨论中,曾经出现过一种意见,认为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反映,生活丑在美学中没有地位,倘若以生活丑为艺术描写对象,就会削弱以至破坏艺术美。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在文艺创作中能不能以生活丑为描写对象?描写生活丑是否与创造艺术美相对立?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审美认识论的研究视野之所以抑止了美学的生机,就是因为它不是面对生动纷繁的审美生活去提出问题,而是以一种盲目的自信态度去规定本质。这就把美学变成了一种非历史的艺术理论.美学是一门人丈色彩很强的学科.其发展的生枳.0根于现时代人类的审美活动,因此必须在关注20世纪人类发展这一前提下,面对时代去阐扬一种有个性的美学理论。质言之,贴近文化发展,贴进文艺创作实践,唤醒人们对艺术的自觉意识,是美学繁荣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包装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美的。它就象绘画、戏剧、音乐那样复杂,要求达到直觉审美与意蕴审美的一致,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庞大的设计美学中有重要地位的包装装满设计美学,正以其“实用美”的磁石引力,对整个审美场产生“向心”的作用。美不能离开美感。人生产了艺术,同样艺术也造就了人,能欣赏音乐的耳朵,创造厂听觉艺术,反之,听觉艺术也创造厂“音乐的耳朵”。审美感知既是感性的,又是超感性的,当美构成超形式与人的身心发生同构感应时,社会性也蕴藏其中。一、传统文化对装精设计美学的影响1.人性化。中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是…  相似文献   

16.
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是美学史上的千古之谜,也是文艺创作和鉴赏实践中绕不开的难题。艺术美与生活美就其主要性质形态、生成构成、功能目的等方面是不同的,二者不能随意比较;而就其皆为"美"而言,又是可以比较的,这就是毛泽东所作出的"三个最"、"一个唯一"和"六个更"的著名结论和命题;其次,毛泽东在"讲话"中还精辟地分析了艺术美与生活美关系的辩证法,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需要以及相互创造转化,充分体现了生活美对艺术美的基础支配地位和艺术美对生活美的超越和改造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7.
1 最近几年,人们在进行中西美学思想比较时,常把“和”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我觉得,笼统地谈“和”,并不能说明中西美学思想的差异。中西方的古典美学思想,虽然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强调“和”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西方自毕达哥拉斯起就认为,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美的本质就是数的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是最初的和谐,艺术摹仿自然以造成新的和谐。亚里斯多德则认为“美与不美的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古希腊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和谐静穆,这一点在文克尔曼·莱辛那里得到首肯,也为后代艺术家所公认。我认为,要区别中西美学思想和艺术的异同,不仅在于指出“和”是中国美学思想和艺术的特点,还应历史地具体地指出古代中国所谈的“和”的特点,考察“和”的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专门的美学论著,但是,他的许多光辉著作却广泛地涉及了不少重要的美学问题。尤其是在他的文艺观中,阐发了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很值得认真探讨。一美是文艺的本质属性之一,或者说文艺作为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具有审美特性,这是毛泽东文艺观中一贯而明确的审美思想。文艺的本质或特性,是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文艺理论界普通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这当然是不错的,但又是不够的。毛泽东同志并不把文艺看作一般的意识形态,而是十分强调文艺的审美特性,强调文艺的“美”。  相似文献   

19.
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的历史是自己创造的.恩格斯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马克思也曾指出:“这全部所谓历史不外是人类经过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类”.而且,“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就是说,没有人的劳动也就没有人类自身;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劳动发展史,是生产主体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不断地改造客体世界使之适应主体需要的社会实践史.美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以审美经验为中介来研究美、美感、艺术和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与一般规律的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有着深厚的西方现代美学背景。西方现代美学认为美不再是纯客观的实体存在,而是包含着主体的关系存在。马克思提出的生产规律之一的“美的规律”也必然不再仅仅是美的事物的规律,而是包含着主体情感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