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从一个学术概念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家理论上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和职能的认识,为实践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我们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困境,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也是《决定》的一个亮点。我们以前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分别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现在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将发展的目标与制度的目标衔接起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列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不但预示着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进入现代化进程,也的标志着我国政治伦理从传统到现代的重大跨越.在构建我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过程中,治理主体从一元变为多元,治理手段从德治转向法治,治理目标从善政迈向善治,体现了现代政治伦理对国家治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目标和要求,还是我国推进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因而其提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多是从上层建筑方面来提出的现代化,突出的是通过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适应性调整,来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加快生产力发展步伐。由此可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全新维度。我国现行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一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要符合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规律,也要体现本国特色,与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相适应。就我国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目标取向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因此,其标准必须既体现现代社会对国家治理的一般要求,又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要求相适应,其构成要素必须充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国家现代化总进程的重要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基本实现,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达到。现阶段,应当从四个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三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抓手,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党的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然而,在理解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过度地解释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忽视国家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将制度建设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突出位置,进而将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上再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发展的视角,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可以构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项二级指标的测评体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要克服未来的困难,政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7.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确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应包括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效能化、公平化等六个方面。这是一个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标准体系,既体现了全球化时代国家治理的总体趋势,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具体要求。只要严格遵循这些标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8.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法治是相互依存、良性互动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走法治之路,以法治来凝聚改革共识,以法治引领和规范改革行为,以法治降低改革的成本和风险,以法治巩固改革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又为法治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推动着法治体系日臻完善.要处理好改革的“变”与立法的“定”之间的关系,改革的“变”要依法而变,立法的“定”不应是消极被动地确认改革成果,而应是积极主动地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改革提供依据和指引.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法治互动共进,统一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9.
公共权力关系内外结构的全面改革,是科学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它可以推动公共权力结构改革的制度现代化进程。将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制度更新任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工程,必将形成有效制约并促使权力正常运行的“制度之笼”,规范权力运行,开启清明简政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内涵,本刊特别开设“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大家谈”专栏,为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交流和探讨的平台,邀请资深学者专家对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期为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特征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是法治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研究,加强对我国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中外现行国家治理体系的比较研究,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治理思想和实践的研究借鉴,加强对世界各国现代治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不能囿于西方话语体系的分析框架,而应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视角去考察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认为,国家是所有政治问题的核心,要从根本上理解国家行为,就必须从国家的本质入手;政治统治、社会管理与国家治理都被打上了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烙印,具有本质一致性,但在形式上又有显著区另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变,就必须要处理好国家治理中阶级性与社会性、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提升社会在“国家-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国家-社会”的正和博弈,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新型关系模式;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不仅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还关系到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发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既不能落入国家全能主义的陷阱,轻视市民社会的培育,也不能片面强调弱化国家力量,消解国家权威.应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前提下,努力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譬如党和政府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城乡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新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我党治国理政的理念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正"治理"(Governance)作为一个政治学及公共管理等领域的概念,是新近流行的,西人确立了其内涵,并认为与"管理"有所区别,一些学人将其引入中国,有的是在公民社会的语境中讨论,有的则对西人的治理概念加以改良[1],也有"从管理到治理"之说[2]。当代中国大陆对于治理的重视,不只是限于学术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国学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中国梦的提出,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吹响了新号角。为更好地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党必须要充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持续有效地开展党内的反腐治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为不断实现自身建设和治理的现代化"铸魂"、"强体"、"增用"。这样方可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铸造更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实现中国梦才能有各项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能力辩证地包涵了制度建构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与科学发展能力等在内的三重向度。制度建构能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改革创新能力是治理能力的推进过程,科学发展能力是治理能力的既定目标。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要保证这三重向度的有效运行,又要促进它们之间的协同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雪 《南方论刊》2014,(4):13-14,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改革作出了总体谋划,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接下来的改革重点之一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改革。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调整开始,政府管理实现由管治到公共治理的转型。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即推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化、制度化,现阶段应搭建起"国家-社会协同共治"的新型治理架构,把实现政府转型作为系统工程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有清晰、明确、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系列国家治理制度的集成和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价值、制度和行动三个层面构成的一种橄榄型的结构,三个层面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相互回应的闭合系统。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进入新阶段。总结梳理研究状况,对于深化关于国家治理规律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学术界主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与实现路径、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创新发展等视角,研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从中外治理差异性、制度论、本质论、价值论、目的论等角度,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从国家治理的要素、结构和功能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增强制度自信与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价值观建设等角度,研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今后,推进国家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应重点深化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方法、治理格局以及群众参与国家治理、提高国家治理成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重要关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制度自信",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客观要求,是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客观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