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会主义是制度经济学的前提假设之一,认为在交易中,主体的有限理性(主观)和信息不对称(客观),使交易成本上升,难以完成契约.改革开放以来,转型中国的复杂环境使机会主义发生变异,呈现出泛化趋势.其中,政府机会主义成为典型.作为公权力的执掌者,政府本质上是与民众确立了一种公共契约关系.政府机会主义则因逐利性而背弃公共性,破坏着具体的契约利益,更侵蚀着大众的规则意识、制度意识和法治意识,使潜规则代替了正式规则,为中国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制造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2.
欲有效防治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单靠社会动员式的短期反腐运动远远不够,只有切实落实“依法治国”,重塑法制权威,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政府机会主义行为作为一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投机行为普遍存在于现代政治生活之中.转型阶段,我国政府机会主义行为更是呈现出形式多样化、诱因复杂化、高频集中爆发等特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之诱因复杂多样,但是,在利己人性和社会文化氛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制度在规范政府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让经济活动获得必要的自由,把政治权力关进笼子,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诉求.不过,中国社会对自由市场和政治公权力的理解跟西方社会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对于西方社会来说,经济活动的权力优先于政治权力,私权力压倒公权力,经济力量统治政治力量本身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当代西方一些学界和政界人士对经济自由最大化和政府规模最小化的诉求,主要是为了防止民主政治染指经济活动.因为在公共领域运转的代议制政府,天然地会按照数人头的多数表决机制来劫富济贫.  相似文献   

4.
王发臣 《现代交际》2011,(6):121-121
服务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政府职能转变,而政府职能转变则意味着某些原属政府的社会治理功能将转移给非政府主体。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即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政府职能转变后,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格局将取代传统的一元主体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呈现为社会治理的开放性、公共性、合作性及民主性。在期待和乐见公共治理格局形成的同时,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政府在社会治理的某些职能领域能够退出、应该退出,但其始终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对公共治理中非政府行为的规范与引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又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存在既有制度和规则不完善、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深度参与到市场行为中去,这些都为其投机行为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机会主义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用来描述人类经济行为的,它认为,人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倾向于通过打破规则来获取利益,因此投机取巧、钻空子、走捷径等现象层出不穷.因为政府需要处理与市场的关系,或者直接参与到市场行为中去,所以,政府也经常被认为符合“经济人”的假设,即政府也存在谋取特殊利益的倾向.当然,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完全等同于市场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中国,政府机会主义已经成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阻碍,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进程,就必须铲除政府机会主义,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有利的社会政治条件.在这里,笔者主要就政府机会主义的危害谈几点看法,以强调铲除政府机会主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促使政府机会主义形成的因素涉及到从文化心理到制度建设的各个层面.机会主义行为不但有损于行政效率和公平,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同时也有可能成为社会政治失序的重要诱因. 机会主义,根植于人的自利本性,意指利用不正当手段(如撒谎、偷窃、欺骗、误导、曲解、隐瞒、混淆、迷惑等)谋取私利的行为倾向,它严重背离了利益双方所建立的正式或非正式协议、契约关系,并对契约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政府机会主义,最初可能仅是一种情绪或倾向,在为了个体利益、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而进行违法实践时,它导致政府治理失序、公信力下降,进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利害相关方,有各自独特的行为逻辑与权利边界。在公共治理理论中,主体多元化要求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进行良性互动。文章试图探讨三者的互动模式,从而发挥政府、市场及公民社会的比较优势,实现公共领域的良好治理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增进。  相似文献   

9.
李豪 《公关世界》2008,(11):56-57
近年来,我国已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我国政府正面临着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严峻考验。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危机往往是巨大的,灾害性和破坏性往往是严重的,而政府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预警机制,则可从源头上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管理和防御能力,提高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来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大多采用“事后补救行为”,以较大的社会成本解决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政府(政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和社会(社会领域)分别以不同机制发挥作用。国家以强制性作为行为依据,其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市场通过竞争提高效率,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则依靠互助与合作发挥其公共领域功能。福利多元化主张由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承担输送社会福利的责任,强调“分权”和“参与”。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现在整个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支持创新的环境上都存在不足.政府应该创造环境,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使资源有利于向创新领域流动.  相似文献   

12.
一.现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分工如果我们把个人和家庭出为自然个体成员,而不作为社会人为组织的活,那么就社会人为组织而言,笔者认为,社会组织结约及其各自功能大效应由以下五个方面组成.1.政府.政府在现代社会功能如何呢?概括地讲,政府的功能在于组织公民民主地进行公共决策并将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决策贯彻执行下去.公共决策范围限于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社会的行为规则并贯彻执行.让其成员循规蹈距地行动,避免行为冲突;第二,提供公共物品.这类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市场难以有效供应.所以由政策提供;第三,清除外部影响.即有些社会行为不是直接设计为危害他人的.但是却作为副作用危害他人.称之为外部负影响,如环境污员;第四.组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第五.进行特田管制,对于自然垄断行业,即技术上要求大规模独家经营的行业,由政府管制其独家垄断经营.原获规模经济效益,又能使民众分享这一好处;第六,进行宏观调控,防止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缤稳定发展.政府须代表全社会经营国有资本.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主要是指一种不受政府干预的社会成员自由批判、参与政治活动、商讨公共事务的公共交往场所."公共领域"的核心内容应是公众在公开讨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典型批判性特征的公众舆论.本文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开始,以新华网、天涯论坛为例浅析网络社区在扮演"公共领域"特质的现实意义和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如果政府体系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没有根本的改变,政府的信用即所谓的公信力将会逐步丧失,那么“煤矿官股”类的现象将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同时也将导致地方官员“机会主义”式地使用公共权力,于是也就形成官商勾结的恶性循环和机会主义在全社会的泛滥。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第三形态理论随着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提出而产生,以"自由权和社会权——公共行政权"为主轴,目的是适应新型治理模式,为之提供法治保障。国家应对行政主体理论加以完善,赋予社会公权力组织和行使公权力的个人在行政主体的地位;在实践上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重新构建适应社会管理新格局和新要求的行政主体理论,并从法律、资金、监督方面对行政主体权力的运行提供保障,为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社会政治变革的转型阶段,市场经济也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群体利益格局变化,各类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公众与社会正常生活。如何更好的处理公共危机,及时化解矛盾、降低损失,成为了团工委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博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微博作为当代社会重要的公共领域,出现了诚信危机.虚假信息的传播势必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结合微博传播的新特性,提出了面对诚信危机,以制度建设为主,诚信教育为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青年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环境知识水平和风险感知对青年环境友好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但环境知识水平和环境风险感知对青年环境友好行为有积极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部分受到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的抑制。同时,青年私人领域环境友好行为和青年公共领域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青年私人领域环境友好行为受到阅历、经济基础和风险感知的影响,公共领域环境友好行为与"人的现代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杜敏 《城市》2017,(12):69-74
共享单车是在"互联网+"、 新发展理念和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由需求导向催生的新业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是典型的B2C类型(business to custome)的分享经济.共享单车在解决民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无序投放、 乱停乱放、 私化破坏、 争抢路权等新治理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人人享有、 人人尽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共享单车的治理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治理路径.笔者在分析共享单车治理困境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由政府、 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原容莲 《现代妇女》2014,(4):226-226
本文主要就在我国不断出现的大自然破坏力作用于人类社会造成灾害公共危机事件,从中探究政府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救灾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从而揭示政府行为、政府职能以及政府角色转变的内在机制和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