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使政府机会主义形成的因素涉及到从文化心理到制度建设的各个层面.机会主义行为不但有损于行政效率和公平,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同时也有可能成为社会政治失序的重要诱因. 机会主义,根植于人的自利本性,意指利用不正当手段(如撒谎、偷窃、欺骗、误导、曲解、隐瞒、混淆、迷惑等)谋取私利的行为倾向,它严重背离了利益双方所建立的正式或非正式协议、契约关系,并对契约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政府机会主义,最初可能仅是一种情绪或倾向,在为了个体利益、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而进行违法实践时,它导致政府治理失序、公信力下降,进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机会主义是制度经济学的前提假设之一,认为在交易中,主体的有限理性(主观)和信息不对称(客观),使交易成本上升,难以完成契约.改革开放以来,转型中国的复杂环境使机会主义发生变异,呈现出泛化趋势.其中,政府机会主义成为典型.作为公权力的执掌者,政府本质上是与民众确立了一种公共契约关系.政府机会主义则因逐利性而背弃公共性,破坏着具体的契约利益,更侵蚀着大众的规则意识、制度意识和法治意识,使潜规则代替了正式规则,为中国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制造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正处于急速变革时期,特定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使得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不仅在私人领域大行其道,在公共领域也呈现出泛化之势.当掌握公权力的政府不能将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发展目标控制在合理的边界之内,政府的自利行为势必不断膨胀并对公共管理秩序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如何有效地规制政府机会主义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公权力运行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成本,进而提升政府治理绩效,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机会主义”并不是指那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而是指利用法律法规不明确的地方,为自身谋得利益的一种倾向.因此,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就要预先考虑到如何避免“机会主义”的“钻空子”行为.而更重要的是,要从主观上培育人的规范意识,建立长期的、系统的道德培育方案.毕竟,我们面临的环境是多变而复杂的,固定下来的法律法规或许并不能将所有的情况都涵括在内.从人的规范性意识入手,或许能更加有效地避免“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5.
欲有效防治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单靠社会动员式的短期反腐运动远远不够,只有切实落实“依法治国”,重塑法制权威,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政府机会主义行为作为一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投机行为普遍存在于现代政治生活之中.转型阶段,我国政府机会主义行为更是呈现出形式多样化、诱因复杂化、高频集中爆发等特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之诱因复杂多样,但是,在利己人性和社会文化氛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制度在规范政府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逆向选择本意上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主要是指受众(如消费者、顾客等)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行为选择.在劳动力市场领域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即资方)来说有企业逆向选择,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利用其在劳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逃避责任、回避管制行为,并且这些行为与政府意志、劳工利益相违背.  相似文献   

7.
胡善菊  李一军 《职业》2008,(8):30-31
逆向选择本意上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主要是指受众(如消费者、顾客等)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行为选择。在劳动力市场领域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即资方)来说有企业逆向选择,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利用其在劳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逃避责任、回避管制行为,并且这些行为与政府意志、劳工利益相违背。  相似文献   

8.
预算最大化倾向的产生每年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时候,各地政府都会进行工作总结与计划,总结不外乎汇报之前工作所取得的进展,计划则往往涉及到政府预算的编制和财政收入的投向。政府部门的行政官员往往会尽量高估政府工作的成本投入,并且尽可能多地开展各种建设投资项目。这一状况可以归结为一种预算最大化的倾向,政府部门似乎认为:只有将财政预算尽可能地增加,才能给自身政绩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和基础。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改革开放深入的过程中,公共财政体制和民主财政建设尚未完善,政府部门单纯着眼于短期经济行为的利益目标,…  相似文献   

9.
奥地利法学家尤根·埃利希认为,规则可以分为法律规则与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是指“法律规范以外的其他规范,如道德、宗教、伦理等规范”;法律规则是指“法院对人们的争执做出裁决的依据”。简单说法律规则是明显以国家强制力为其保证的,而宗教、伦理、惯例等行为规则虽不如法律的强制性那么明显,但一样通过精神、社会舆论控制着人的行动,因此也有一定的强制性。任何规则在一定的社会中都受制于压力或强制,没有强制或压力,规则不可能被人们自觉遵守。换言之,规则的行使实际上是人们利益衡量的结果。如果行使该规则所获得的利益明显大于不行使规则所遭受的损失,则人们肯定会趋利弊害,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10.
王桢桢 《城市观察》2010,(3):123-130
城市更新是城市改造、重建、再生和延续的过程。从广州城市改造的经验观察,实践中所运用的政府、市场以及混合改造模式都存在治理困境。政府改造模式导致“角色”错位,市场改造模式导致公共利益受损,混合改造模式导致成本外溢。传统的改造模式由于没有将改造成本内部化,不论是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都会产生负外部性。笔者由此提出新的治理模式——利益共同体模式。这种模式区分行动者的不同角色,以产权为纽带,以外部性成本内部化为基础,通过合约安排使政府、开发商和原住地居民组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在这样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模式运作下,旧城改造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和市场行为,而是一个兼顾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社区集体行为。这种治理模式符合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能将旧城改造的成本内部化,使产权人享有真正意义的决策权,有利于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中国,政府机会主义已经成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阻碍,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进程,就必须铲除政府机会主义,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有利的社会政治条件.在这里,笔者主要就政府机会主义的危害谈几点看法,以强调铲除政府机会主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行政垄断的实质是行政主体出于利益的驱动,滥用行政权力,阻碍、限制或扭曲市场竞争。其手段包括:行政机关在解决市场主体间的争议时,偏袒一方当事人,而使对方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地方政府或行政机关以命令、指示、文件甚至地方立法、部门规章的方式分割市场、阻碍市场竞争的行为;行政主体通过具体行政行为干预市场竞争。行政垄断的根源在于,行政机关虽然不是市场竞争者,不从事市场竞争活动、不追求独立的经济利益,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将其所掌握的管理权力运用于市场关系中进行寻租,与某个竞争主体进行共谋,运用自己掌握的行政权力使后者在市…  相似文献   

13.
摊派     
茅于轼 《中外书摘》2009,(12):33-34
摊派最大的恶果是降低了政府的威信。搞摊派的政府机关自己破坏市场规则,它还有什么资格去维持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4.
中东安全困境的历史和现状需要学界从各方面探寻其产生的原因.新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中各行为体在寻求自身安全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对他国的权力和意图存在着误判和误读.建构主义认为,各行为体在互动过程中缺乏共有知识.以上两者都导致了安全困境的产生.本文认为,均势难以解决中东地区的安全困境,各方在互动的基础上促进互信、进而建立地区安全机制的现实可能性也较低.  相似文献   

15.
莫海燕 《职业》2004,(7):20-21
如果在开始一项比赛之前,不去看一看规则,你就不会知道该如何竞技.在职场中生存也是一样,职业化是职场人的基本规则,也是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6.
王中雨 《职业》2008,(11):115
一、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障碍 1.观念滞后 精品课程建设存在凭老经验办事的现象,如:一些教师认为教学主要是搞好备课、讲课、辅导、作业、考试,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到课程建设中去.有些教师认为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相似文献   

17.
《安家》2009,(Z2):174-175
<正>"政府不需要拿钱去救市,而是要给市场信心。"——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孟晓苏认为,近期解冻保险企业投资不动产的动议,是政府"救市"的真正有用招数,因为这有利于地产市场重建信心。  相似文献   

18.
据悉,中房集团将继华能集团和中国航空集团之后,启动第三单地产重组业务,与以前不一样的是,此次重组不再是“免费午餐”,按照市场规则,中房将支付一定的“资产权益补偿费”。今时今日的央企重组,实际上不能套用以前那种简单的解困思路,其中牵涉到了三方利益:政府、企业和公众。政府当然是希望  相似文献   

19.
如果政府体系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没有根本的改变,政府的信用即所谓的公信力将会逐步丧失,那么“煤矿官股”类的现象将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同时也将导致地方官员“机会主义”式地使用公共权力,于是也就形成官商勾结的恶性循环和机会主义在全社会的泛滥。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书画市场,依然存在这么一个错误的观点,即大众普遍认为谁的作品卖得市场价格高,谁就画得好,就称得上是名家.即便认为画得不好,也会把其当成名家名作来看待.于是一些艺术品经营商便开始关注并试图与其发生联系,其中免不了为其宣传、炒作、造势等,并想方设法从利益链条中沾光,捞到油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