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铭 《唐都学刊》2002,18(2):84-88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曰 :“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其原因可从两方面寻绎。从思想性格来说 ,晁、张初入“苏门” ,正处于尚未成熟的青年后期 ,与苏轼建立的是一种纯粹的师弟关系 ;秦观的情况则与黄庭坚类似 ,拜师苏轼以思想性格的相融相契为前提 ,处于亦师亦友之间 ,比较而言 ,相契程度仍有深浅高低之别。其次从交往频度来看 ,元丰元年至八年间 ,苏、秦五次相聚 ,在不曾相聚的日子里书信、诗文往来频繁。而在此期间 ,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与苏轼的交往则十分稀少  相似文献   

2.
<正>下面我们就以黄庭坚和杨万里两个比较有特色的诗人为例,从具体的诗来看一下宋诗的特色,之后再来看钱钟书本人诗的特色。首先,我们先举一首诗来看黄庭坚诗的特色。黄庭坚有一首诗题目是《寄黄几复》,是写给他的朋友黄几复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3.
丁建伟 《社科纵横》2013,(11):151-153
口语交际与诗文诵读在心理机制上都存在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选择加工性、情绪的反馈性和传码的自控性。但是因为诗文诵读有文本依托,所以诗文诵读的编码和口语交际的编码不太一样,这样导致诗文诵读在心理机制上没有思维的零乱疏漏性。再者,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循环过程,而诗文诵读却是单向的,可以把诗文诵读看成是口语交际的一个子过程。正因为以上诗文诵读与口语交际心理机制的异同,才使得通过诗文诵读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有了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4.
毛正天 《学术交流》2006,(12):154-158
中国古代诗学以“气“论文,认为诗文的言语情事只是可指认的物质外表,关键在于流动于中,使之成为一体的文气。气是万物的本原,诗文中的文气也是决定诗文高下优劣的根本。因此,“诗文以气脉为上”便成为衡断诗文境界的标尺。“气”是心理的、审美的,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与思维方式的表述,经历了从哲学到美学到诗学的长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色彩,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就像大多数当时的文人一样,黄庭坚在中国历史上的身份也不单单是书法家,或许可以说,书法家是其众多身分当中最无关紧要的一个。黄庭坚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任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与当时的另一位头面人物苏轼交好,政治上屡遭谗害。但这些坎坷波折丝毫没有影响其在文学艺术上的  相似文献   

6.
杨慧芸 《创新》2009,3(10):42-45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城市形象传播中,具有突出的样本意义。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依据,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试图呈现桂林的旅游城市形象。桂林的旅游城市形象如何进行传播,以期得到一些旅游城市形象传播的普适性策略。  相似文献   

7.
桂林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于2003年1月,是广西桂林保险业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桂林监管分局,登记管理机关是桂林市民政局. 协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尤其是2020年,积极响应号召,携手会员单位在开展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以及定点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梅华 《唐都学刊》2012,28(6):96-99
苏、黄诸人"以诗为词"自北宋以来已成为共识,但黄庭坚的"以诗为词"则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在理论上,与苏轼认为词是"诗之苗裔"不同,他注重以学问为词;在实践上由于受到其诗学理论的影响,他更注重用诗歌的创作手法来写词,即"寓诗人句法入词"。故对黄庭坚"以诗为词"的正确认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破体"、"立体"两种文体观,从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典文学研究的新收获──《濡沫斋诗文论集》评介鞠明《濡沫斋诗文论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是周蒙、冯字合作撰写的第五部专著,也是两位教授多年来研究古典诗文单篇文章的结集。从中可见作者几十年来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方向和趋势。该书具有以下特...  相似文献   

10.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世龙  吕观盛 《创新》2010,4(6):77-80,8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已比较成熟,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传承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问题,并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桂林应从构建融博物馆和主题公园为一体的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园区、建立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示范研究基地、打造桂林非物质文化旅游节庆、建设桂林戏曲曲艺演艺场馆、设计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共5种非物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钟书林 《唐都学刊》2012,28(2):19-24
汉字单音,易于对偶,因而我国古代文章注重骈偶之美,敦煌文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文字的骈偶之美,郑振铎、姜书阁等先生曾从不同角度予以肯定。文章结合民族心理、时代风气、佛教文化、敦煌纸张匮乏等因素,探讨了敦煌文讲求骈偶的多种渊源,并从对偶、平仄、句法、数典隶事等方面探索其骈偶之美的具体表现。敦煌文作品起于魏晋南北朝,以至晚唐五代,几乎与骈文发展的历史兴衰同步,随着骈俪之文的衰微,也导致了它自身发展的不景气。但敦煌文崇尚骈偶之美的创作形式,对宋代乃至后世散文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以后,骈俪之文别为一体,号为四六文,而其中"上梁文"一体,最早的作品则始见于敦煌文中,而后繁荣于宋代。  相似文献   

12.
晋武帝于泰始四年举行亲耕籍田的仪式,推行了诸如务本俭用、约法省刑、因循任下等一系列具有清静无为特点的政治举措。这是晋武帝有意模仿汉文帝的黄老无为之治,为缓和前朝所遗留的政俗诸弊而采取的手段。这些举措确实起到充实西晋国力的作用,也为伐吴之役及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对这些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司马氏标榜儒学名教之治的表面下,黄老思想实际上推动着晋初政治的进程,并对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祖 《阅江学刊》2009,(3):107-113
黄郛早年系“同盟会”成员,后留学日本结识蒋介石,并与其结为盟兄弟,关系非比寻常。20世纪20年代中期,迅速崛起的蒋介石曾多次邀请黄郛担任政府职务以作襄助,但黄郛始终游离于政府边缘。然而,是否具有政府官员的正式身份,并不减弱黄郛作为蒋介石“高级幕僚和咨政”的作用。蒋、黄之间的关系却在“请”、“辞”互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维系。黄郛是蒋政治棋局中一颗关键的“棋子”,更是对日妥协外交中的同盟。  相似文献   

14.
车宝仁 《唐都学刊》2006,22(1):131-135
中华始祖轩辕黄帝与西安市辖区之故土有无关系?今人没有专门论述。其实黄帝与西安有密切关系。首先,据载黄帝时开始冶炼,铸铜鼎象征国家权力,“铸三鼎于荆山之阳”,在西安市阎良区荆山原南。鼎在此,此即当时国家的中心地区。其次,黄帝仙逝之地,汉武帝修建鼎湖延寿宫,其地在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再次,黄帝梦游华胥氏国,其地在今蓝田县华胥镇一带。复次,黄帝的史官苍颉创造文字,古代修了纪念性建筑——造书(字)台,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办长里村。最后,黄帝时的文明创造:如作宫室、劝蚕稼、做冠冕衣裳、制陶器瓦甑等,在西安的半坡、姜寨等古遗址中多有发现。  相似文献   

15.
谈思维表达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菊凡 《唐都学刊》2001,17(4):112-114
只有熟悉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并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才能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思维习惯,防止“中国式英语”的产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唐都学刊》2007,23(4):43-48
鉴真作为唐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象征,近年备受中日两国学术界关注,但是研究者多侧重于宗教、历史以及艺术、医学等,运用文学资料独辟蹊径者寥寥无几。日本学者藏中进较早注意到唐诗与鉴真的关系,指出唐人皇甫曾《赠鉴上人》实系送别鉴真之诗。这一独创性阐释,不仅对传统的鉴真研究形成冲击,而且也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增添佳话。本文在吸收和扬弃藏中进成果的基础上,对《赠鉴上人》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认为《全唐诗》列为别题的“赠别筌公”应是正题,并利用唐人佚书《延历僧录》的资料,论证“筌公”或为鉴真名号;同时稽考皇甫曾与鉴真的人际关系,指出灵一、灵祐是皇甫曾与鉴真交往的接点,纠正了藏中进的某些观点,补强了藏中进学说的部分环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实践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实践观的基础上,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完善、发展的,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人们跳出了单一思维模式,实现了思维多样化,人们从封闭保守转变为开放创新;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人们的精神状态健康向上。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ing form of knowledge in socialwork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oryand practice. In particular, it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newsystems related to a range of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 (ICTs) and the shift from a narrative to a databaseway of thinking and operating. In doing so, it attempts to identifya series of key challenges and questions which need to be consideredin order to engage with the changes. In particular, it addresseshow far social work is still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subjectsand their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argues that social work nowoperates less on the terrain of the ‘social’ andmore on the terrain of the ‘informational’. Suchchange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and practice in social work and the nature of ‘social’work itself.  相似文献   

19.
肆州沿革考     
祁剑青 《唐都学刊》2013,29(4):94-97
政区建置沿革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肆州置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隋开皇五年(585)更名为代州,治所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所辖郡县亦因时调整。运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对相关地理志、地方志等文献资料中有关肆州的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对肆州的这些变化进行详尽的考证,弄清楚了肆州变迁的原委,纠正了以往的错误认识,对辖境进行剖析,基本勾勒出肆州历史时期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