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同于旅行社的旅游组织,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贵阳市旅游集散中心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不成熟,本文从上海、杭州、北京、青岛四个旅游集散中心发展过程中提炼经验.并结合贵阳市旅游集散中心本身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其将来发展提出五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省会城市有旅游资源优越区与非优区之别,旅游资源非优型省会必然表现出城市旅游"贫血症",它们突破资源瓶颈的途径是以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全面提升省会城市旅游吸引力的策略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全市各行各业之力,首先要巧用财政力量;通过营造省会旅游圈等办法,尽快实现从旅游集散中心向旅游中心城市的跨越;走观光、休闲、度假、文体、会展、节事、科教等多种旅游综合配套发展之路;借新城区建设之良机,强化城市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3.
西安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通过对西安旅游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和国内比较 ,界定了西安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明确了西安旅游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 ,为提升西安城市旅游竞争力奠定了总体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欧洲各国城市高度重视整体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和旅游问询业、双层观光巴士的发展,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一直长盛不衰;高星级酒店特别注意保持和充分展示自身及其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低星级酒店则讲究简约、实用,卫生条件俱佳,且员工数量少而素质高,服务理念突出以人为本;铁路旅游优势明显,方便游客;城市旅游宣传理念先进,促销手法到位。这些都值得中国城市借鉴。但欧洲城市旅游业也存在3星级及其以下的低星级酒店硬件设施相差悬殊、火车站候车设施和工作人员普遍不足、一些工作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中国酒店的规模和硬件一般超过欧洲,软件服务水平的差距也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5.
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与西部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金根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4):67-71
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事关西部大开发及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旅游业的发展靠旅游中心城市,西部旅游业要有突破性飞跃必须注重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在挖掘现有中心城市潜力的基础上建设新的旅游中心城市。要建设好旅游中心城市,在旅游中心城市的选择上要具战略性、分梯队、分层次;在建设上科学规划、大胆实践;正确看待旅游业与工农业、商贸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北京世界城市旅游体验中心游客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游客对体验式旅游的态度意愿、项目选择、行为动机以及制约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世界城市旅游体验中心的城市旅游体验营销提升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合肥发展城市夜间旅游,能够增加旅游资源的日利用时间,促进城市旅游、丰富城市形象,实现旅游产品错位竞争,为民俗文化提供新的宣传途径及表现形式,提高合肥旅游地位,拉动合肥就业.目前,合肥夜间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开发成熟度不高,现有夜游景区(点)仅是原景区(点)在经营时间轴上的延伸.据此,从旅游开发角度,论述了合肥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对策,提出开拓资源、打造夜游精品文化产品、市场拓展宣传、塑造城市夜游形象、城市夜游空间规划及采取夜游保障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滨海城市作为滨海旅游的支撑点和现代旅游的主体,其是否具有竞争力或竞争能力大小决定滨海城市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旅游竞争力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结合滨海城市的特色,探讨了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选取15个滨海城市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构建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模型,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5个滨海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范彬彬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46-50
本文通过横向比较剖析了焦作旅游模式和大连、沂水、婺源三个成功的旅游模式的共性与个性,总结出提升焦作旅游产业的具体建议,以期对焦作乃至其他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黄传荣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23-26
苏锡常都市圈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和对外开放的领先区。苏锡常三市实际利用FD I与GDP增长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方式、FD I业绩与潜力三方面对比说明,苏锡常都市圈中常州在利用外资的速度、方式及业绩、潜力均低于苏州和无锡。常州应尽快改变陈旧的引资方式,加大力度引进外资,提高FD I业绩指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社会发展由以经济发展为主转变为以"和谐社会"的均衡发展为主。在新发展观下,苏锡常三地之间的社会发展差异程度如何呢?在构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计算苏锡常和谐社会的综合指数,结果表明:苏州的社会和谐程度(0.53)最高,无锡(0.49)次之,常州的和谐指数(0.48)在三地中最低;相比无锡和常州,苏州社会的和谐程度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苏锡常都市圈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喻学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132-137
苏锡常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的总原则与总目标是 :以苏锡常区域的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城镇为依托 ,以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为支撑 ,深入挖掘吴文化的内涵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 ,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合理的旅游空间体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旅游倍增计划 ,促进苏锡常三市旅游业从三产支柱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跨越 ,将苏锡常区域旅游业打造成我国旅游业的形象区、精品区和高效益区 相似文献
14.
彭雪开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4):115-120
苏州古称勾吴,亦称工吴、句吴、攻吴、姑苏。约公元前11世纪,泰伯、仲雍自陕西“南奔”,建立勾吴,其后裔被周武王封为吴伯。其南奔路线,最有可能取“商於古道”,奔至今江苏晋江市一带筑城族居,后与古越部落融合,创造了文明程度不亚于中原文化且具地域特色的“湖熟文化”。吴国建都后,不断向东南迁徙,最终定都于姑苏(今苏州古城)。姑苏之“苏”,极可能为越语城邑台、宫地名。秦置会稽郡,治吴县,后有吴州、苏州之称,皆有历史文化渊源可考。 相似文献
15.
新苏南模式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无锡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苏南在经济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重新确立了发展的目标和发展路径,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混合所有制为支撑,以城乡一体化为形态的“新苏南模式”。无锡新区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在“新苏南模式”的发展中率先采取了若干富有远见和创见的举措,并形成了值得关注、研究和学习的发展路径。无锡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新区的行政主体资格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机构和编制尚未完善等,因此,无锡新区应根据新区实际,加快实施综合体制改革,通过不断开拓、创新,使得无锡新区“新苏南模式”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周良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评话、弹词是类别称谓。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是曲种称谓。而苏州评弹不是曲种称谓 ,它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或简称 ,指代这两个曲种。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是说唱艺术 相似文献
17.
略论区域科技主体的发展--以无锡市科技主体发展状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主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自身特点.无锡科技主体近年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结合无锡科技主体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海燕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27-29
对中美慈善思想及现状的比较研究,对正确认识中美慈善事业,加强慈善事业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借鉴,加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慈善事业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一项崇高而又有生命力的事业,加快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黄明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Z2)
苏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一系列矛盾。到2000年其土地适度人口容量所显示的前景不容乐观,粮食生产将供不应求。解决办法包括:稳定耕地规模,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发展规模经营及从区外输入粮食。 相似文献
20.
曹炳汝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3):74-77
文章运用国内外城市扩展与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和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演化规律,对无锡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与分布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无锡城乡空间结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力图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无锡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以及统筹无锡城乡一体化空间形态结构与布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