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举是中国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自隋至清,科举历1300年之久,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地方文化,就不能不考察科举状况。文章通过对无锡科举的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以期加深对无锡历史乃至江南区域文化的体认。  相似文献   

2.
唐代宗广德元年的科举变革是对于安史之乱的深刻反思。强调科举取士重视人才品德要求恢复乡举里选的主张是对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科举变革的否定,是对于唐太宗以来科举取士本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归。变革的失败实质上是科举日益蜕化的结果。作为单纯学问名誉制度的科举的日益胜利蕴涵着大唐王朝既由科举而兴又由科举而亡的深刻悲剧。  相似文献   

3.
有唐一代,文人因科举而逃禅与僧人因科举而还俗屡见不鲜。相对僧人还俗后的坎坷,道士还俗后确多显荣。随着科举考试渐趋激烈,对僧道还俗应举之事,由唐初的“不问僧俗”,而变为宋初的“贡举人内为僧道者,并须禁断”。唐代僧人除了亲自参与科举考试外,还以种种方式影响科举。唐代试经度僧制度深受科举影响,其中有僧人试经得赐明经出身者。  相似文献   

4.
“望族”因其社会影响的关系,一向在家族史中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提出“科举家族”才是清代真正的望族,主要利用《清代硃卷集成》中的科举家族世系与事迹资料,从家族教育、婚姻行为、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清代科举家族形成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5.
6.
韩愈、柳宗元在中唐时期倡导的古文运动,为中国散文史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的兴起,与进士科举密不可分,进士集团或阶层构成了古文运动勃兴的坚实基础。韩愈策略地利用科举行卷来倡导古文,改革弊政,是符合当时历史趋势和文化实际的。古文运动虽在晚唐五代时走向衰落,但并未绝响,它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科举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类升仙话语,即把科举及第以升仙隐喻.此类话语在科举诗和游仙诗中一体两用,遇和不遇唐人都以升仙来表达,当他们得意、得遇之时,则隐喻为升仙;如果失意、不遇之时,则希望游历仙界.这一现象,展示了道教神仙思想影响下,唐代科举士子幽微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追求.对这一现象的深入分析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唐代科举制度、科举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维护考试秩序,保证人才选拔质量,巩固封建统治基础,唐政府在科举与铨选考试中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礼部常科举人审查对象主要是州县乡贡举子,审查内容包括户籍、家庭出身、学历和乡试材料以及道德品质和个人履历.相对而言,中央、地方官学生员的审查比较宽松;吏部选试的审查主要针对选人出身和资历,具体表现在审查选人的甲历文书.制科考试仅有户籍审查,没有资历、出身的审查要求.只要具有异才、异能,哪怕是白身、草泽皆可应举.  相似文献   

9.
清代科举家族是指那些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其中至少取得举人或五贡以上功名,在全国或地方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清代河西地区科举家族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共致的结果,诸如政局稳定、教育机构创建、科举政策调适以及科举家族内部教育环境等。科举家族一般是地方社会的望族,在地方社会的公共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科举家族”定义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张杰先生对"科举家族"的定义提出异议,认为定义中的"聚族而居"应改换成"族员间有较强的血缘认同感"为宜,即异地进士若能认族归宗,即使两人世居不同的省府县,亦视他们为同一家族族员,突破必须世代聚居一地方可视为同一家庭的定义局限。  相似文献   

11.
隋唐以前,我国的各种人才主要产生于长江以北地区,尤其是华北、关中地区,其他地区则十分地稀少。但是,隋唐以降,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政策的推动以及在其自身文化事业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人才的分布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长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各地区的科举人才有了很大的增长。在唐代,江西的科举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科举人才大量涌现,尤其是江西的袁州,其科举人才的数量非常可观。但是,唐代江西科举人才的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即在地域分布和时间分布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态势。  相似文献   

12.
唐初,唐王朝对高句丽采取了较为和缓的怀柔安抚政策,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在位期间,亦一直奉行亲唐政策,尽力处理好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使得这一时期唐丽处于蜜月期,极大地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至唐代体制逐渐完备。从此,文人与科举之间就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唐传奇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诸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本文拟通过唐传奇作品来探讨唐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14.
唐代人较为重视孝道,特别是“善事父母”。由于权利的严重畸变,皇族内部少有孝慈亲情,皇帝为孝子者少,但不倡孝者无,二者并行无碍。  相似文献   

15.
唐代亲情诗的主题意蕴分析——以杜甫亲情诗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亲情诗由《诗经》肇始,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杜甫可谓唐代亲情诗的集大成者,其亲情诗的思想主题可概括为:礼下静好的夫妻之情、舐犊情深的父孺之爱、血脉相连的兄弟(姊妹)亲情等。杜甫的亲情诗内容丰富且内涵深邃,并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影响着后世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依据日本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 ,对唐代农村名称、类型、密度和规模进行研究。唐代村落主要以“村”、“店”、“庄”三字命名。根据其功能、地理位置、经济特征等不同的标准 ,唐代村落可分为多种类型。唐代两村之间的距离在 2 7公里左右或大于 2 7公里 ,村落的规模一般在三四十户人家以下。  相似文献   

17.
唐代科举主要的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都与古文有关。文章复古者对科举考试不良倾向的批评和改进更是从制度上肯定了古文理论的合法性,规范和制约了天下文士的文体选择和风格倾向。这批文章复古的倡导者利用科场来培植革新力量,从而更加扩大了古文运动的势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唐代农村家庭信仰礼俗是当时农村家庭日常生产生活习惯在地域群体头脑意识中不自觉的精神和行为反映.这种信仰礼俗既是一种文化传承现象,又具有时代性.唐代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对神灵的信仰,融合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和宽刑务简的统治政策,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农村家庭信仰礼俗.本文对唐代民间这种约定俗成且根深蒂固的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具备的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诗赋取士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选士制度。本文分析了唐代形成诗赋取士的多个原因, 包括儒家的诗教传统、唐代诗歌的繁荣、李唐统治者作为北朝民族的特性、社会风习的作用、不同的政治集团利益和诗赋本身具有的特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