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12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政治局委员王稼祥送到苏联去,彻底治疗他的伤病。到达莫斯科后王稼祥一边治病,一边肩负着党的重任,向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汇报了中国共产党的目前状况,介绍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1938年8月,王稼祥带着共产国际关于确认毛泽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回到了延安。在落实共产国际这一指示、向毛泽东移交最高权力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原负责人张闻天体现了—位真正革命家的高尚胸怀。  相似文献   

2.
吴珍 《老年人》2003,(4):38-39
毛泽东有许多国际上的朋友,斯大林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亲自赴苏联莫斯科为斯大林70岁祝寿。当天,在斯大林宽敞的办公室,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列成一排欢迎毛泽东。斯大林站在最前面,见毛泽东走进来,笑容可掬地伸出双手,表示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斯大林想了很多很多。他由衷地称赞毛泽东道:“伟大,真伟大!你对中国人民贡献很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祝愿你健康!”毛泽东十分尊重斯大林,但并不迷信。过去,斯大林对毛泽东所坚持的中国革命道路,有过疑虑和意见,这一点让…  相似文献   

3.
贺吉元 《老年人》2004,(4):40-41
1938年,任弼时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委托,出使共产国际。他的这次莫斯科之行,使共产国际承认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是正确的,也最终使共产国际认可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1937年8月7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召开中国问题的专门会议。王明以共产  相似文献   

4.
贺吉元 《老年人》2003,(5):34-35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美两国关系严重隔绝,美国学者本杰明·施瓦茨却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研究起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和毛泽东的关系来。各类资料浩如烟海,他仔仔细细翻阅,在1930年第14期的《国际新闻通讯》上,突然发现了共产国际为毛泽东发的讣告。他如获至宝,将全文摘抄了下来。在这则“讣告”中,共产国际以极其沉痛的语气宣告:“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讣告不无惋惜地说,“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并指出,“作为国际社…  相似文献   

5.
先渠 《当代老年》2010,(4):18-19
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揭开了中苏同盟的起点。毛泽东亲自为斯大林选好了足有两车皮的寿礼——车江西蜜橘和一车山东大葱,这也是中外外交史上少有的“国礼”。  相似文献   

6.
就在毛泽东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主席不久.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7.
第八章 党的领袖 陈云赴苏争得共产国际承认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向共产国际汇报,因为当时中共毕竟是受共产国际领导,是共产国际之下的中国支部,如此重大的决定——改换领袖,改变路线,需要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石海 《老年人》2011,(12):40-42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分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首脑,但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性格却大相径庭: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敢于挑战权威且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赫鲁晓夫则从斯大林那里继承了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意识,做事莽撞,喜欢表演,更擅长政治"变脸术"。这使得两人在交流时常常误解对方发出的信息,直接影响到两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9.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林育英出现在陕北。他出席了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在陕北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林育英除了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之外,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毛新宇 《老年人》2004,(3):36-37
1913年春天,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在看了他的文章后,由衷地赞叹道:“这样的文章,我辈同事中有几个做得出来。”有趣的是,毛泽东除了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外,还替两个好友各写了一篇,结果三人都被录取了。1914年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  相似文献   

11.
1925年春天 ,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 ,秘密领导当地开展农民运动。8月28日 ,天气炎热 ,毛泽东按照事先的通知 ,与毛福轩一清早就赶到十多公里外的谭家冲 ,召集农会积极分子开会。那里是韶山和宁乡交界的一个偏远山冲 ,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这天下午 ,会议开得正热烈时 ,忽听得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派人出去一看 ,原来是一个青年农民赶来给毛泽东转送一封紧急信件。毛泽东拆开一看 ,是湖南军阀赵恒惕得到土豪成胥生的密报 ,电示湘潭县团防局 ,“即日派兵抓捕毛泽东”。看完信 ,毛泽东微微一笑 ,说 :“原来是胥八胡子办的好事哟!”开会的…  相似文献   

12.
陈晋 《中外书摘》2010,(3):62-65
毛泽东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五位中央局委员之一,负责组织工作,还兼任中央局秘书,协助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事务。当时中央的文件需委员长和秘书联合签署才能发出。可见.毛泽东在30岁的时候,便干起了党内事实上的“二把手”。可一年后,他便离开了这个岗位,此后便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起起伏伏,屡受排挤和打击。一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才进入核心决策层。  相似文献   

13.
幽默是睿智和机敏的表现。毛泽东就是一位公认的幽默高手。他早在1929年为红四军干部制定《教授法》时,其第六条就规定:“说话要有趣味。”凡是与毛泽东交谈过的人,都为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所折服。  相似文献   

14.
博兰 《老年世界》2011,(12):6-6
毛泽东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他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有学问”。  相似文献   

15.
“团结一致,争取胜利”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受到全党的拥戴.还在于他善于团结同志.即便是犯了严重错误的人。任弼时便是其中的一个。任弼时从反对毛泽东.经过自我批评.而成为毛泽东的得力战友。他不仅主持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样重要的文件,而且成为中共五人领导核心之一。最为典型的要算是博古。毛泽东取博古而代之,成为中共领袖。博古经过自我批评,心悦诚服地在中共“七大”上发言.拥护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不但诗写得好,论诗也非常精辟。陈毅1964年出访阿尔及利亚等国,次年作诗《西行》一首,请毛泽东修改。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致函陈毅,并附改后之《西行》:“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毛泽东在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谈到自己时,毛泽东说:“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  相似文献   

17.
贺吉元 《老年人》2003,(2):38-40
1964年10月1日,在举国上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的热烈气氛中,中共湖南省委在韶山隆重举行了“毛泽东旧居陈列馆”落成庆典和开馆仪式。 此前,只是在毛泽东旧居附近的“南岸私塾”里开辟了一个临时陈列室,专门陈列毛泽东早年生平事迹,在一定范围内开放。随着毛主席威望的提高,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参观韶山的日渐增多,简易陈列室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担任湘潭地委书记达6年之久,已出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被毛泽东称为“父母官”的华国锋看到这个情况,十分愧疚,感到再这样下去对不起毛主席。一次,他私下里跟人说:“韶山是  相似文献   

18.
石海 《老年人》2013,(12):34-35
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处处严以律已,清正廉洁,堪为共产党人的典范。 “共产党人就要做难做到的事” 毛泽东生活十分俭朴,他总说:“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战争年代,毛泽东吃过南瓜红米饭,睡过稻草堆,和许多普通战士一样穿着缝满补丁的衣服。延安时期,毛泽东仅有三件衬衣,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破得实在不能穿了,就让人把三件衣服补成两件继续穿。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前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大照片,拍的是毛泽东身穿打了大块补丁棉衣棉裤作报告的情景,这也是当时毛泽东艰苦朴素生活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9.
石海 《老年人》2006,(3):38-39
黄克诚是湖南永兴县人,1902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生坚持真理,刚正不阿,敢说敢为。对毛泽东,他也是敬佩而不盲从,有话就说,以致毛泽东对他由倚重到产生误解,在庐山会议上将他与彭德怀一起打成“反党集团”。但是,黄克诚复出后,并不计较个人恩怨,而是从党的事业出发  相似文献   

20.
《炎黄世界》2013,(7):64-66
毛泽民1939年至1940年问,曾在苏联学习、治病8个月,同时,他还肩负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特殊使命?毛泽民烈士的外孙曹耘山从俄罗斯已经解密的当年共产国际的档案中,寻找到一些有关毛泽民的珍贵史料,其中还有一份由毛泽民代毛泽东填写的长达4页的《个人履历表》。这个履历表里究竟说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