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英 《人口研究》2005,29(1):37-42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是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获得年度人口数据的主要渠道之一。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自 1 983年开始至今已走过了 2 0年的历程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口调查制度方法。本文就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方法的形成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同时也阐述了人口调查制度方法还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以适应人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抽样方法与数据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本文介绍了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内容;着重探讨了抽样方案的设计思想,就如何确定样本量和选取多级等概率抽样方法,如何分层和确定各级抽样单位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文还讨论了总体主要指标的加权推算方法,抽样误差计算方法,估计了主要调查数据的抽样误差。特别是将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与经常性人口统计年报的数据以及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调查数据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对造成数据调查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口与经济》1991年第1期刊登了周祖根、梁小筠同志关于“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探讨”(以下简称“方案探讨”)一文,针对198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方案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分析意见.本文就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方案和“方案探讨”一文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探讨.一、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思想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国人口变动情况,自1982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进行一次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以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从1982年到1988年,每年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的样本量是50万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5‰,即抽样比为0.45‰,调查的样本量仅对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有代表性.为了解决抽样调查对各省人口变动指标的代表性,从1989年起,全国调查的样本量由50万扩大到180万,抽样比为1.6‰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国人口变动情况,自1983年以来,我国每年都进行一次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在当前全国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为了对各地人口增长情况进行监督,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每年公布分省人口数字和人口变动数字。为此,国家统计局1989年提出了以省为总体的分层、多级整群抽样调查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在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中对我国人口婚姻状况作了调查,从而弥补了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和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以来这方面数据的不足。本文主要依据1984、1985和1986年国家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国人口变动情况,为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项工作提供可靠的人口资料,自1983年以来,全国每年都进行一次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在当前严峻的人口形势下,为了对各地人口增长情况进行监督,根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数据来源,即1992年全国38万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对生育基数估计的准确性问题,给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育基数估计方法,并利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育基数与育龄妇女总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国人口形势变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2006年组织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资料(以下简称"2006年人口计生抽样调查")、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以下简称"2005年1%人口变动调查")及有关公布数据等综合分析,2006年全国(不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下同)人口低生育水平总体稳定,人口计划圆满完成,同时,低生育水平反弹风险逐步成为现实,人口增长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老年贫困人口的估计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 2 0 0 0年 1 2月组织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 ,经过加权处理后对中国 ,中国的城市和农村 ,以及调查到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贫困老年人口的比例和规模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 ,调查的 2 0个地区中 ,老年人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云南、陕西、山东、安徽和湖北 ,情况比较好的除了上海、北京和天津 3个直辖市以外 ,还有浙江、福建、黑龙江等地区。 2 0 0 0年 1 1月 1日全国贫困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比例为 1 7 5 % ,全国贫困老年人口总量为 2 2 74 8万人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至9月,国家计生委在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是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的样本点上进行的,共涉及337个县(市、区)、1041个村(居)民小组。调查分为住户调查、个人调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笔者有幸参加省政府组织的一九九二年度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历时约—个月时间。现将参加此次抽样调查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1、熟悉了解情况阶段。时间:1992年12月中旬。当笔者根据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考核办的分配,下到××市时,由于该市人口变动  相似文献   

13.
一、资料来源及分析内容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1988年进行的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包括了十几年的婴儿死亡率变化情况。本文分析所用的资料是这次调查全部资料的10%再抽样数据,但覆盖面包括了除西藏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婴儿死亡率的分析是根据其中  相似文献   

14.
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控制人口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以下简称2‰抽样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80年  相似文献   

15.
<正> “七五”期间(1986—1990年)吉林省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人口变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认真分析研究这一时期人口变动的特点及规律,对于总结经验,认真做好“八五”时期人口控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对吉林省“七五”期间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八五”期间人口发展趋势做粗浅的分析。一、“七五”期间吉林省人口变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97年组织进行了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回顾“八五”以来全国人口的变动趋势,掌握当前我国育龄人群的避孕情况、生殖健康现状,以及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科...  相似文献   

17.
历时五天的中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人口情报资料中心与美国东西方中心人口研究所联合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的四十多位人口学家和统计工作者,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驻华代表孔雷萨也参加了会议。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彭玉,美国东西方中心人口研究所所长赵利济博士在大会开幕式上讲了话。 1982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全国(不含台湾、西藏)28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外专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有关人口方面的规模最大的科学调查,其质量是高的。美国著名人口  相似文献   

18.
人口普查是现在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收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首要来源。人口资料的取得,主要来自人口普查、人口变动统计和抽样调查三个方面,而人口普查是取得人口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马克思和列宁都非常重视人口普查和人口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将进一步查清我国人口的总量、地区分布、基本结构和居住环境等变化情况,为制定长期人口控制目标及相应措施提供依据;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科学决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全面、准确的人口信息。根据这一目的,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与以往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二是《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的制定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三是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更加注重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四是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将为我国人口科学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死亡率、生育率均已显著下降的背景下,中国人口的迁移和流动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1988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在该调查的住户调查表中,包括了一部分人口迁移流动的信息。本文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