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城市本身竞争力,而且要对城市在城市群中的集聚和扩散能力进行评价。要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综合经济能力、基础设施水平、社会和谐;外部因素包括城际基础设施共享度、城际间分工与协作。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25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上海、苏州、南京、杭州、无锡、宁波、常州、绍兴、嘉兴这九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处于长三角平均水平之上,其他城市处于长三角平均水平之下。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25个城市分成五类,同类城市的发展水平比较接近,而类与类之间的城市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城市之间的协作与城市综合竞争力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看,不同城市之间的协作程度和协作水平本身就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从不同城市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策略来看,虽然策略本身会因自身条件差异而不同,但是其对于协作的内在诉求却是共同的,所有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都离不开相关城市的通力协作。 相似文献
2.
国内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城市竞争力研究背景、城市竞争力概念、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提升城市竞争力对策等方面看,提高国内城市竞争力主要应该体现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城市文化竞争,维护城市特色与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文章首先考察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涵 ,建立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极差标准化和均方差决策方法 ,对中国 1 997年 2 2 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价研究。本研究以及所得出的一些结果 ,不仅将帮助人们在过去把握城市综合实力的基础上 ,转换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而且更为中国培育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城市在区域及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心和“引擎”作用提供了重要政策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测度城市空间结构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以西安作为实证分析对象,综合评价了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竞争力,进而提出了优化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量省域县城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及国内外现有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省级县域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金融危机前后的面板数据和因子分析法定量测评了浙江省58个县域城市竞争力,研究发现:(1) 2007年至2009年浙江省县域竞争力整体呈现竞争力较强的县城处于浙赣、杭甬、甬台温铁路沿线及周边,并初步形成杭、甬、温周边县城竞争力强的据点状格局;(2)金融危机对浙江县城竞争力影响较大,2008年外贸依存度高的县在全省竞争力中迅速下降,而2009年又迅速恢复,这表明金融危机对产业结构单一的外向型经济冲击较大;(3)据2007年至2009年3年的县城竞争力排名,将全省58县分为4类,并提出了浙江省县域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模式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导向性、层次性、整体性、可比性等原则,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城市竞争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侯同娣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34-37
运用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北县级城市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这一指标体系由1个1级指标综合竞争力,4个2级指标分别为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科技竞争力、资金实力,15个3级指标构成。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9年苏北24个县级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论表明:苏北各县市的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基本可分为4个阶梯,并得出其综合评价函数和综合评价得分。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承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4):182-186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在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推动下,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深入发展,它为各国和地区寻求发展、制定竞争战略和有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基于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本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客观地评估和研究我国各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状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城市的环境状况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西部的11省会城市的环境竞争力进行了排序。研究发现城市环境竞争力与经济增长成正比,人力资源、环境控制在环境竞争力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阐释,甚至深入到一些具体的领域进行探讨,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结论反映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对城市金融竞争力的不同理解。为了对城市金融竞争力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清楚地了解其 相似文献
11.
企业管理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竞争日趋全球化,驱使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的制约在管理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和创新。文章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考察了企业管理竞争力的现状,建立了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为企业提高管理竞争力提供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公务员能力素质建设的特点和现状反映出我国公务员能力素质建设存在三大问题。因此,在公务员能力建设中必须倡导能力本位的管理理念,尽快设计符合我国实际的公务员能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核心竞争力研究中亟待澄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核心竞争力研究中比较模糊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了能力与竞争力的区别;重新界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探讨了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专长的关系;分析了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区别;指出了核心竞争力评价中指标体系建立存在的问题,如指标的针对性、评价企业的选取、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采用、结果类指标应用的局限性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供应链竞争力进行科学的评价是目前管理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个新问题。这里运用近年来诞生于我国的原创性科学--可拓学的理论与方法,就评价供应链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基于顾客满意水平、市场响应能力、协同运作能力和核心企业能力的供应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了供应链竞争力物元模型,并运用可拓学中的优度评价方法对供应链竞争力物元模型进行了优度评价求解。 相似文献
15.
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推进宜居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城市生态住区将成为宜居城市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构成的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该模型目标层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准则层包括住区生态规划、住区节能设计、住区生态绿地系统、住区水循环系统、住区废弃物处理、住区居民生活基础设施、住区与周边沟通设施、住区网络智能化、住区生态化管理9个方面;因素层为51个影响因素指标。文章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了多因素、多层次综合排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环境质量的指标权重,提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的主要因素,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薛艳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4-68
创新型城市评价是通过评价城市的综合创新水平,进而评价创新型城市的实现程度。在解析创新型城市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统计数据为基准,对创新型城市建设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可以得出城市创新型水平的情况。与国际创新型城市标准相比,国内城市还需要培育壮大创新的主体,培养集聚创新人才,打造更高的创新平台,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和优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软件园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回顾了软件产业价值链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软件园的特点提出了软件园价值链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软件园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5个软件园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天津华苑软件园提高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2):100-102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论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要从转变教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入手,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融入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各级学校在加强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徐惟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96-99
建设低碳城市是南通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环境、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南通低碳城市发展总体较好,碳排放量处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以下。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数据对南通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从开发利用新型能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发展城市低碳建筑、提倡居民低碳生活五个方面给出南通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李爱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60-67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并需要尊重城市居民的切身感受。从居民感知视角,设计出一个以人为本城市的评价模型,以来自重庆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安居感、乐业感、社会交往、认同感和归属感五个维度、二十个测量指标构成的以人为本城市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于城市以人为本属性及其程度的评价和测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