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外征地制度对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外征地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其做法对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加速公共领域建设、规范开发区行为等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应该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程序、理顺征地产权等几方面着手,改革中国现行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农村征地补偿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艳纯 《学术界》2007,(6):238-242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脚步的加快,对农村耕地的占用越来越多,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补偿安置失地农民,保障其离开土地后的生活成为我国征地制度中的核心内容.针对目前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应借鉴国际经验,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加快完善该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社科院徐琴研究员承担的国家社科"失地农民利益补偿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3BSH012)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失地农民利益的合理补偿与征地制度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我国农地功能演进及当前农地资源存在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发展社会保险业,实现金融资本对于农地资本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失地农民是自由职业者的特点,认为应该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三个方面来考虑被征用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并据此以江苏省太仓市城镇规划区为例,分别就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测算了江苏省太仓市被征用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最后分别提出了剩余劳动力、保养人员和16岁以下人员所应该取得的社会保障费,从而为更科学地推行征地黼度改革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征地制度存在的弊病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征用土地制度进行探索和改革,是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尊重并赋予农民主体地位;规范征地范围;认真做好征地补偿工作;建立健全和规范的土地征用程序,并以法律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量的农用土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由于征地补偿费用不能反映土地农用价值,失地农民抱怨极大。以B县为例,征地补偿过程中存在着土地补偿费用过低,土地征收制度不完善,农村组织制度缺乏有效监管等主要问题。建议:让农民享有完整的农地物权;土地管理部门不仅征收土地,而且还应当承担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征地补偿的责任并建立征地补偿专用账户。  相似文献   

7.
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三重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行征地制度有三大弊端:一是行政性征地范围过宽,二是征地补偿标准过低,三是政府官员以权谋私。以确立公平补偿标准为核心的征地制度改革,可以起到增加农民收入、节约使用土地、遏制腐败行为的三重功效。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就业安置及社会福利政策趋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民"失地"是为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做出了贡献和牺牲,因为大部分农民是在非自愿的条件下被迫离开土地,既然他们为了公共利益放弃了最基本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那么政府就应该为他们提供合理补偿.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使农民能够以"土地换身份"、"以土地换职业"、"以土地换保障",让失地农民直接转变为具有一定就业能力和社会福利保障的市民,那么,也就不再会存在因城市化而带来的"失地农民"问题了.  相似文献   

9.
论征地补偿的政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补偿的实质是政治行为,所以应将市场价值手段嵌入政治价值之中,即在效率与平等的动态均衡中达成社会公正。征地补偿的政治价值之实现,需要以政治行为制度化,即权力(利)结构化为前提保障。离开国家权力之间,以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社会权力之间的良性互动,难以形成权力(利)的支持、制约与监督系统,也难以避免行政征收权滥用市场价值手段而导致征地补偿的非公正性。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标准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当前征地补偿标准所存在的缺陷及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只有从保障失地农民生活的角度来建立补偿机制,才更具合理性、公正性.以南京地区为例,文章运用市场摸拟等方法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了具体测算,并建立了征地补偿费与GDP之间的相关性模型,以期为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公正的征地补偿标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票”的创新价值及制度突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市场推出的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转让交易制度,俗称“地票”交易制度,它对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及实现土地收益公平分配是一种制度创新。但由于该制度尚处初创阶段,交易制度存在某些不足,待补充完善。应利用试点优势、增强制度活力,在“地票”法律化过程中更要实现多方利益表达的平衡,使其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利器。  相似文献   

12.
吴瑞财 《晋阳学刊》2013,(2):125-129
学术界目前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的讨论都有其不足之处。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以构建普遍平等的现代国家的公民身份既切实地为发展现代政治奠定必要基础又在实践上具有推进的可能性,以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具有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论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前,我国的土地公有制已经远远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全面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明确产权关系,允许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由进行土地所有权的交易.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项优化现行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考察国家监察体制的历史变迁,是解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视角。我国国家监察体制经历了初创和建设受挫、恢复与重建、发展与壮大、整合与完善四个阶段。此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外界环境、思想观念和政治精英三者互动的结果:外界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制度变迁的压力,新观念的输入为制度变迁提供了牵引力,而政治精英则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鉴于此,国家监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应该从制度规则和制度组织两个方面着手,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实现国家监察体制的有效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集体土地制度变迁与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已进行到创新阶段,地方及中央政府作为制度供给方的态度正在由限制约束转变为探索推动.用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理清我国集体土地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律.新一轮土地改革的下一步应是,通过多种制度创新实践的竞争结果来确立改革方案,最终形成新的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建国以来的前三次土地制度改革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第四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土地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即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土地制度一个最大的矛盾,就是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承担了经营国有土地的职能,结果,政府随意圈占农村土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系列弊端日益突显。改革征地制度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度最高、寄予期望最大的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顶层设计,既高度重视各领域的突出现象、问题,更注重探究产生问题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原因及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既治标又治本的解决办法。这个方案中关于所有者与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来管的改革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因此,我国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业发展战略,以及农地集约使用和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要求,需要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行改革和制度创新,形成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创新的保障,在于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革与核心价值的冲突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其制度变革与连续性、中立性、功绩性、对公众责任等核心价值的冲突 ,认为这一冲突本质上是韦伯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两种范式的冲突。在坚持公务员制度的核心价值不能被市场价值所替代这一原则下 ,认为两种范式的冲突将由现在的“冲突中并行”向“互补合流”发展 ,而不是“替代”。  相似文献   

20.
农地产权私有化与国有化均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因此,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并非所有权归属的改革,而应是使用权的改革.使用权改革的着眼点是政府应采取明确界定农民土地权利、积极培育农地流转市场及外部环境政策组合,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