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质的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它们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其具体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它是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以抽象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其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相似文献   

2.
超越经验与返还经验──论认识性抽象思维的历史轨迹苏富忠,王守纲认识已得到哲学家和科学家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大家获得的主要共识就是肯定有两类认识,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这两个概念既概括了相应的认识过程,也概括了相应的认识成果。作为过程,感性认识实指...  相似文献   

3.
概括,属于抽象逻辑思维中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它借助语言来实现.它以具体事物为基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经过由繁到简、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思考加工,在思想中撇开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出来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反映事物的规律——本质和内部联系.在语文活动中,概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任何概念都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性,抽象概念所指的事物实际上不一定存在,抽象程度越高的概念离真实的事物越远。哲学上的一些概念如物质、意识等离真实的事物已经非常遥远,而哲学上最为抽象的概念"存在",几乎与"不存在"相等。追求实体性"存在"的不可能性,把哲学研究引入了对主体性的研究。概念、推理、逻辑等范围内得出的结论,与人们经验到的事实并不完全一样,哲学研究最终不得不下降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抽象哲学概念的奥秘。抽象的哲学概念远离真实的世界,可又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思维与语言的相互关系的探索。对于这个问题,概括起来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见解。一些人认为思维必须以语言为物质外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思维不一定必须以语言为物质外壳,或者说思维并非必然与语言联系着。为了更确切地分析问题和阐述问题,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范围:第一,在心理学上所讲的思维一般都是指抽象逻辑思维而言的,而不是指具体动作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有规律的联系的反映过程。这种思维必须以语言为物质外壳,它是永远与语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概念反映什么?这似乎已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一般哲学均衡生产书与逻辑教科书早已有规定:“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属性。”有的则有所改动,说:“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但往往又规定:“事物的特有属性也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规定早巳为一般人所接受。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本质属性”这种提法是否有科学根据?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二、“特有属性”是否等同于“本质属性”?概念是否只局限于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自然辩证法在我国仍然是建立和发展中的学科,有必要通过研究和讨论明确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利于其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是科学的自然观 我们可以从认识论方面把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看作有三个抽象等级。首先是认识具体的对象、事物、性质和规律等等,构成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次是分别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概括,构成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论和思维科学。第三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总体最一般规律的概括,构成辩证唯物论的内容,是人类认识的最高抽象。因此,自然辩证法与哲学世界观有所区别,它们在人类的认识中处于不同的抽象  相似文献   

8.
程元鲁 《新天地》2011,(12):267-26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事物的一般属性和事物内在的联系在人脑中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推理和判断等过程。思维活动必须用物质手段做工具才能实现,而  相似文献   

10.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抽象思维方法。为了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我们常常把一些事物、现象加以相互比较 ,尤其是把一个新的东西与熟悉的对象比较 ,把相近而又易混淆的事物加以对比 ,找出差异点和共同点 ,通过比较 ,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识。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和概括的前提 ,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 ,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可以进行鉴别 ,从而确定事物的特殊属性和一般属性 ,它是进行一切科学思维的基础。因此 ,比较方法也是物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一、比较的原…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诊断中,“总和”是作为一重要的哲学概念来使用的,其深刻内涵有两层:一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二是指构成事物全部要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一、概念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感性认识这个阶段,“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毛泽东同志这段精辟的论述对于概念产生的复杂过程作了一个简化的描述,揭示了概念产生与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即概念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第一,概念虽是抽象思维与理性认识的结果,但概念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很显然,概念的产生是离不开感性认识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思维能力是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接受知识的多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关键。1 建立物理模型,培养学生思维的规律性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科学抽象的过程中,要通过分析、推理、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把感性材料中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区别开来,才能使  相似文献   

14.
矛盾思维是关于主体如何才能把握客体本质的思维方式.它以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为运思途径,以把对立概念结合在一起为思维成果的表达方式。实践证明,矛盾思维是实现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全面统一的重要途径。一、在形成抽象概念的过程中矛盾思维的具体机制马克思指出,人们认识世界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从生动的直观蒸发出抽象规定,另一条是从稀薄的抽象再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抽象规定”即我们这里说的抽象概念,而“思维中的具体”即是与抽象概念相对而言的具体概念。在获取关于对象的感性认识中,矛盾思维的致思趋向主要是探求主体如何才能获取关于客体正、反两方面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很好处理主体活动和认识环境,对象的可感性质和主体感知能力,主体关于特定对象的感性认识和主体原有知识构架、感性认识和客体本象之间的矛盾关系。此时运思途径大体上由主体反思自身(主体对自己的需要、目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直观认识中积累起来的大量感性认识进行整理加工,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抽象、逻辑推理、教学推理、假说等理性思维方法最终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上的认识。本文主要探讨理性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一、科学抽象所谓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对研究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运用理性思维进行的一番去粗取精,排除事物表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部分,从而揭承出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过程.简言之,也可说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抽取其本质的过程.因为事物通常是相当复杂的,而其本质常常是被表面的假象所掩盖,使其真面目模…  相似文献   

16.
概念的心理特性及其语词符号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概念的文化特有、个体特有及时空动态等心理特性,指出概念本质上是事物的抽象概括及人对事物的经历和主观体验的整合的心理表征,语词与概念的关系在于前者作为知觉刺激可以启动后者。  相似文献   

17.
(一)作家的形象思维和科学家的抽象思维都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都是认识的深化活动。两种思维都必须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客观现实的辩证途径。”也就是由事物的现象到本质,片面到全面,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就其性质来说,两种思维都是认识的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思维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杂性思维是立足于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哲学概括,它打破了传统哲学思维的一些界线,把人们的思维引向于"多"而不乱的领域.在这个由"多"的耦合而导致的边缘混沌的领域中,人们将发现事物(系统)新的特点、属性和规律,并产生一种对"序"的形成、发展、动力等问题的全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1 划分认识阶段或环节的最主要的依据在于主体的活动方式和主体对客体的把握程度这两个方面。国内一般哲学教材中都认为: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所达到的是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所达到的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达到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来看,这个过程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因为人的认识总是表现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运用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的概念)但是,由于把感性阶段仅仅和相应的感性认识形式相联系,把理性阶段仅仅和相应的理性形式相联系,这里面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仅靠感觉、知觉、表象这些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否就能达到  相似文献   

20.
感觉、知觉和表象是感性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三种必要的心理反映形式,但不是感性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或环节,感性认识的进展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感性抽象,即从感性个别到感性一般。感性抽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感性认识过程中兼有感性的形象性和抽象的概括性的共同特点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是连接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的中间环节。无论是研究认识过程的实际,还是追溯思想史的渊源,都有充分的根据表明应对感性认识的这一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