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生存论转向与当代生存哲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诗鹏 《求是学刊》2001,28(5):32-37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一场存在论转变 ,这就是从传统哲学的超验的、抽象的实体存在论到感性的、实践的生存论存在论的转变。生存论转向肇端于生存 (主义 )哲学 ,但其深远的意义却远未彰显出来。当代生存哲学研究的切入点在于结合马克思实践人学思想以及发展观念的时代变革从而推进生存论转向  相似文献   

2.
实践问题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也是哲学史上的古老话题.早在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曾多次使用"实践"一词;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把实践作为与理论相对的范畴提了出来;德国古典哲学家针对实践做了很多有价值的论述,特别是把实践纳入认识论尤为难能可贵,这成为马克思实践主体性哲学创立的理论契机.马克思在对前人的批判继承基础之上,通过不同时期的著述逐渐完善了自己的实践观,从生存论的意义上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所追寻的目标在于人是目的性的存在而不是作为手段出现.前马克思实践观导致了近代认知主体性哲学主客二元分裂的思维方式,并进而导致了工具理性与主体价值世界的分离,这是当代西方发达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所在.马克思的生存论实践观从根本上是对认知主体性哲学的超越,因为,实践哲学是以现实的人的现实活动为基础的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改变了以往哲学脱离现实的抽象性,能够使人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对世界的改造,从而实现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作用,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这对当代中国具有极大地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践哲学的意义及其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 80年代以来传统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切入点、哲学论争的焦点和当代中国哲学发展新的生长点 ,根本原因在于其超越了古代本体论和近代认识论的思维方式 ,实现了哲学理念的根本变革 ,即实现了哲学的现代生存论转向。然而 ,如果人们抹杀、忽视了实践的生存论内涵 ,仍然从本体论或认识论的思维方式出发理解实践及实践哲学问题 ,就意识不到实践哲学的真实意义 ,使实践哲学陷入理解和发展上的误区。总体说来 ,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 ,即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和现代的生存论转向。实践哲学是在哲学的生存论转向过程中生…  相似文献   

4.
李海平 《学术交流》2006,(10):12-16
意义研究作为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可以追溯到人类哲学思维的发端处。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到语言哲学,其关注点最终由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转向语言、语言的意义与世界的关系。意义因而成为英美语言分析和欧陆本体论式语言追问的焦点,呈现出当代语用分析、生存论、解释学等多维深入的局面,并明显表现出了将意义问题哲学化、人文化为语境问题的当代趋势。深入反思以上问题,对当今意义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恩格斯“哲学终结”观的若干比较与分析外推背景下的总体性:对总体性的一种辩护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海阔天空各自飞”: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式管窥萨特:前进一逆溯的方法—《辩证理性批判》解读中国和合思想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后现代哲学与当代理性观构建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哲学视野中的主体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合”的“形而上学”—论心理学哲学的理论根基、内容与功能试论现代历史观念的演变与问题【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认知思维方式的生存论转向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人的生存维度…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性理论.马克思虽然在其著作中没有专门论述过本体论问题,但却持有一定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可称之为一种实践的、人性的本体论.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是自在世界和属人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也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生成论,而不是预成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理解,从直观经验的"唯物辩证法",到认识论反省的"实践辩证法",再到关注人的始源性生存的"生存论辩证法",逐步揭示出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内在本质,从而也使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和解放旨趣进一步得以彰显和澄明。  相似文献   

8.
吴宏政 《学习与探索》2006,3(1):117-119
实践唯物主义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排除了马克思哲学所特有的对人的“超验性生存”的关照,因而具有非合理性。从整个现代性开启的生存论境遇出发,马克思哲学应该被理解为直接性生存与超验性生存相统一的“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作为历史生存论阐明了人类历史性生存所发生的"辩证逻辑".这一辩证逻辑表明:人类从"类本质"的原初自由开始,经过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发生的双重异化(精神的异化和经济的异化),最终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实现了向自由本质的回归,即共产主义的人类解放.历史生存论是马克思哲学对人类历史性生存所遵循的"辩证逻辑"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学说的本体论立场与基础问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用辩证法与物质本体论的结合来阐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遮蔽了马克思所完成的本体论革命。新唯物主义乃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能被理解为物质本体论在历史领域中的贯彻,而应当被理解为马克思的新本体论的基本立场与视域,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实现。应当根据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思想的把握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方方面面。核心的问题是要把握马克思对历史与自然的统一所作的本体论论证,而这一论证的基本内容,是阐释作为实践活动的感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存在之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楠明 《学术交流》2001,1(1):12-16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密切关联在一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与此相应,他的哲学的创立也经历了从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过程.所以,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西方解释学的历史演进及其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求是学刊》2006,33(6):43-49
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引进哲学,使解释学成为一种普遍的解释工具和方法论,其缺陷在于忽略了理解内容中所包含的真理,把理解活动看作原作者意图的重构,看作一种客观的静止的认识活动,从而陷入笛卡尔式的二元对立之中。狄尔泰认为精神科学共同建立在人内心的体验的基础上,因而比自然科学更有理由成为一种科学,解释是我们把握精神世界的必要程序和方法;但他天真地抱有历史客观主义的想法,忘记了理解精神客观化存在的人本身的历史性,成为一种秘密的实证主义。海德格尔使解释学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本体论转向,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生存,生存中必有领会,此在具有前理解和解释学循环的生存论结构。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形成了作为本体论的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之后,哈贝马斯进一步发展了解释学理论,形成了一种批判解释学或者叫做深层解释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分析和解决的“总问题”,是资本占有劳动与无产阶级的解放。马克思哲学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大众形态、学术形态和政治形态三种有机统一的基本形态。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以后的发展史中,却呈现出不同的演变和命运。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命运可概括为:大众形态得以倡导,但尚未完全实现;学术形态强劲,但疏离政治和大众的倾向较为明显;政治形态突出,但需进一步得到学理支持和大众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廓清马克思哲学的完整结构,而且要营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其大众形态、学术形态与政治形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疗法源自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作为一种动力学取向的治疗,它认为人格的内在冲突在于个体与存在的经验之间。当代存在心理学并不排斥其他治疗流派,而是对其他流派观点的补充和整合。存在治疗强调来访者的责任和生活的意义,指出存在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并深具建设性。当今大学生的焦虑和困惑充满了时代特点,他们的存在困境正是存在主义治疗所关心和讨论的主题。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可从存在主义疗法获取如下启示:区辨存在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重新审视社会适应标准;增进来访者的责任能力;注重对意义的追寻;对死亡和人生困苦持非防御的态度;增进咨询师的在场意识,并帮助学生恢复其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实践转向"的意义及其对语言问题研究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根 《学术交流》2004,1(11):152-156
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的"实践转向"远比由实证主义、分析哲学、解释学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完成的"语言转向",所包含的意义更加丰富深刻。语言转向的局限和语言哲学面临的困境,只有在实践转向中求得克服或摆脱。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与怀特海的理论契合,揭示了以强调动态的变化、和谐的关系、整体思维和对人类社会的前进性发展抱有深刻的乐观态度为特征的马克思的社会哲学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对创造性地解决当代世界特别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难题所具有的理论指导意义,提出中国应走一条整合式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体论与人的本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本体论与人的本性的相关性决定了本体论不可取消。现代哲学拒斥的是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依然守持了本体论的承诺。马克思以感性实践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既保持了哲学的形上超越之维,又切近了人的真实本性,体现出哲学的真正智慧。  相似文献   

18.
从生成论的视角来看,文化哲学通过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阐明了历史与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从而使文化哲学超越了一股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的文化哲学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新的历史解释模式。文化哲学始终以自觉的文化批判精神为指导,通过对人类文化精神生成过程的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力图阐明现代人类生存危机的文化根源,并为未来的人类生存提供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9.
王干才 《唐都学刊》2006,22(2):44-49
哲学主要是“思”,作为马克思“思”的结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理论“硬核”是“实践思维”;“回到马克思”既要回到马克思的理论文本,更要回到马克思的思维逻辑;只有努力建设和不断改善哲学创新的生态环境,才能锻造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创新无论是对个人、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来说,都是进步的巨大动力。但创新的实质是去想、去做前人从未想过、做过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与风险、失败甚至牺牲连在一起。这不仅需要创新者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