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7年4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公开出版发行。其中记载说:“9月8日,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命令右路军南下、分裂和企图危害党中央。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立即报告毛泽东。为此,中央政治局在巴西召集紧急会议,决定迅速脱离险区,率领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这段文字,肯定了叶剑英同志在这一危急时刻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较1981年出版的内部版在内容上更为充实和完整,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笔者认为新版本对这次政治局紧急会议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途中,第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为什么要混合编为左、右路军?其组成、行动和结局如何?这是党史、军史研究中需要回答而又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左、右路军的组建是执行《夏洮战役计划》的实际需要,张国焘在战略方针上同党中央的对立是导致左、右路军分离的根本原因,并对张国焘的"密电"问题提出了作者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3.
《为筹建晋察冀边区政府致聂荣臻电》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文献。关于这一指示电的时间,一般以1981年出版的《刘少奇选集》中的1937年10月20日为准,但是笔者认为这一指示电的时间是不确切的。 根据是:第一、这个指示电是发给聂荣臻的,但此时(1937年10月20日)他尚未奉命担负开创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任务。聂荣臻1943年在《关于晋察冀边区六年来的工作向中央的报告》中说:他奉命留驻五台开创晋察冀根据地的任务,是华北军分会约在1937年10月23日决定的。《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一书写  相似文献   

4.
红军西路军的失败,是中共党史、军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以往,无论是<毛泽东选集>与权威的中共党史著作,还是西路军幸存的高级将领及一般官兵都认为,1936年10月西路军经甘肃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是按张国焘的擅自命令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向西逃跑.然而,历史真相却是红军经长征到达陕北后,鉴于该地的生存危机,乃向共产国际提出援助要求,同时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即红军几个方面军西进.占领西兰大道与宁夏北、南部,以打通国际路线,靠近苏联.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批准了这个计划,共产国际与季米特洛夫等在随后的红军西征及西路军失败的过程中,多次给予了援助.实际上,张国焘对<宁夏战役>是持反对意见的,其原因一是考虑宁夏地域狭小,不利发展;二是为了保存四方面军的实力.但最终张国焘在与中央领导包括陈昌浩发生矛盾后,作了妥协,并让陈昌浩向下作了传达,这就是张国焘再次分裂红军的由来.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服药,常把1日3次中的1日,理解为白天这段时间。据此,把服药时间定在上午、中午和下午。其实不然,1日3次的1日是指24小时而言,1日3次是根据24小时内药物在人体血液内浓度变化制定出采的。因此,正确的服药时间应该是每隔8小时服药1次,考虑到人们的作息规律,1日3次时间应这样安排:早上8点,下午3点,晚上9点。  相似文献   

6.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发动的日子,先后有过多种说法.在五十年代,人们根据"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时期通史"的提法,认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发动的日子是1927年9月8日,这一说法的根据是中共湖南省委9月8日发布了《关于夺取长沙的命令》.后来人们认为9月8日只是发布了命令,并没有起义的行动,因此,不能作为起义爆发的日子,认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的日子应该是9月9日,因为9月9日在湖南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开始了破坏武长和株萍两条铁路的起义行动.近两年来又有同志提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的日子应该是9月11日."根据是:起义时间的确定不能以发布  相似文献   

7.
<正>一、打通国际路线战略是长征后期党中央关于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的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一、四方面军长征会师后,提出了北上陕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计划,与此计划关系至为密切的一个环节是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取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支援,以解决红军的战略靠背问题.当时把红军靠近苏联、外蒙称为“打通国际路线”.打通国际路线的思想,最早是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康生于1934年9月在致党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提出来的.他们建议创建西北苏区,从新疆与苏联建立联系.这一思想被党中央接受,后来发展成长征后期党中央战略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6月16日,中央军委在致四方面军领导人的电报中提出:今后一、四方面军总的战略方针是占领陕甘川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兵力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①8月5日,在毛儿盖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明确指出:“西北各省是中国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8.
试论华北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一贯坚持的反动政策。在这个政策指导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东北事变时,他正坐在兵舰上前往南昌坐镇指挥向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对日本侵略者完全采取不抵抗政策,并命令东北军即使“日军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结果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撤到山海关以内,日本侵略军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不久,蒋介石又把东北军调到南方参加“剿共”。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党  相似文献   

9.
1915年5月7日、9日,分别是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袁世凯宣布接受的日期.中国民众激愤之际,遂将5月7日、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后出于现实需要,又有团体将9月7日定为国耻纪念日.至此,雪耻也进一步成为了当时舆论所关注的重点,这直接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取向.时人虽对国耻纪念与雪耻行为评价不高,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纪念与雪耻为北伐和抗战提供了广泛的民众基础,是两次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之初的公众外交活动中,数千名学生究竟何时在天安门广场会合、游行队伍是否进入东交民巷使馆区、作为代表进入使馆区的学生到底有几人,目前仍属众说纷纭的三大疑案。关于前者,早晨说、上午8时说、上午10时说等均不可取,而下午一时说则不仅执持者众,而且也最合情理,应予采信。关于次者,准确的说法应是游行队伍整体没有进入,但是学生代表则成功进入了东交民巷使馆区。关于后者,进入使馆区的学生代表至少应分两个批次,总数为8人或更多,其中罗家伦、江绍原、许德珩、段锡朋四人可予确认,傅斯年、狄福鼎姑且存疑,张国焘则基本可以排除。  相似文献   

11.
西路军悲壮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打通国际路线方针的由来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面临的战略总任务是:团结内部,联合友军,粉碎蒋介石的灭共计划,造成西北抗日局面,以达逼蒋抗日,停止内战,组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抗日力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实现战略总任务的最关键一环,是打通与苏联的国际联系。这一方针的指出,由来已久。 早在1935年8月5日,在毛儿盖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就明确指出:“西北各省是中国反动统治及帝国主义力量最薄弱的地区,在地理上又接近世界无产阶级祖国苏联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这更造成苏维埃与红军发展的有利条件。”张国焘南下川康,中共中央率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在俄界会议上决定:应经过游击战争的方式,打到苏联边界去,得到国际的帮助,更大规模地进行国内战争。1935年11月,共产国际派张浩(林育英)到陕北,传达斯大林的意见,不反对中国红军主力从北方(蒙古)  相似文献   

12.
西路军司令部下设一、二、三、四局,分别负责作战、技术侦察、通讯和后勤保障。这是一般的西路军研究者都知道的。但是,在有关西路军的各种组织序列表中,却没有二局。这是为什么?1991年11月11日下午我就此访问了曾任西路军司令部三局破译科科长的吕黎平,他的回答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后,二局没有随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西渡黄河,所以后来组成西路军后也就没有二局。西路军三局局长宋侃夫的说法与吕黎平完全一致:“(1936年11月17日纪念十月革命大会)会后,徐(向前)陈(昌浩)找我和王子纲(三局副局长)谈话。由于二局没有渡过(黄)河来,首长要我们兼作二局的敌情工作,……我们才答应决心破译马家军密码。……大约用了一周时间,可译出敌台电报80%。”(引自《红军的耳目与神经》第243页) 至此,西路军没有“二局”的原因已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3.
在1856年9月26日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写道:"我不认为,一场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会迟于1857年冬天."①资本主义经济随后完全验证了马克思的预言:1857年11月,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征的经济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14.
程红 《学术界》2003,(5):208-211
《曾国荃致李鸿章函》是反映李鸿章、曾国荃与“常胜军”关系的未刊资料。此函的写作时间是同治元年 (1 862年 )九月二十日。此函反映了曾国荃并不信任常胜军。湘、淮军作为中国新兴的军事力量 ,保持了自己的尊严。透过此函 ,还可以看到李鸿章同治元年初率淮军入上海 ,在军事指挥上“力求自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1935年2月,张闻天在扎西镇江西会馆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9月的会议有四个内容,即改“野战军今9日决集结扎西(至)石坎子之线准备作战”;决定“我野战军明10日仍集结全力准备战斗,并拟引诱大湾子之敌接近扎西附近伏击而消灭之”;“不应再向镇雄前进”;决定颁布《军委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10日上午,张闻天在江西会馆召开军委纵队营、科级以上干部会议,按照《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决议大纲》,传达遵义会议精神,会议“完全同意”这一报告,并“一致拥护”中央决议。同时,毛泽东到就近的三军团连以上干部会议上作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报告。陈云“向中央纵队(干部团)传达”遵义会议详细内容.周恩来召开留下坚持游击斗争的干部会议,成立川南特委。根据林彪10日中午的报告,中央当晚又召开会议,具体内容主要是“立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究竟何时第一次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是什么?贺彦波同志在《历史唯物主义一词小考》(见《江汉论坛》1983年第6期)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读后给人以启发。但其中有些问题值得商榷。苏联学者巴加图利亚在《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中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术语首次出现在1890年9月21日恩格斯致约·布洛赫的信中。贺文也持这种观点。然而,仅就我所接触到的材料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术语第一次出现是在1890年8月5日恩格斯致康·施米特的信中。恩格斯指出:德  相似文献   

17.
在陕甘宁边区文艺运动的历史上,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曾经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页。 1940年5月26日,茅盾同志到达早已向往的延安。这次他亲赴革命圣地,是应聘去新疆讲学一年后,归途中路经西安,在西安停留半月,几经联系,得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帮助,才实现了他的夙愿。 茅盾一到延安,党、政、军、民各方面,尤其是文艺界,立即举办了多次欢迎会、座谈会和茶话会。5月27日晚,由吴玉章同志主持,在中央大礼堂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欢迎会。会上,鲁艺师生登台表演了《黄河大合唱》,演出了京剧《陆文龙》。对于《黄河大合唱》,茅盾尤感兴趣。他说:演奏“十分美满”,“开了我的眼界”,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12-117
学者通常认为,行事是指南朝的长史、司马行府州事。无论是行事的内容、行事者的身份,还是行事存在的时间,这一观点都有欠准确。行事是指官员以较低的官职摄行较高官职的职权。行事仅是盛行于南朝,在魏晋北朝以及此前和此后的朝代都存在,是中国古代通行的一项行政制度。南朝行事的内容最多的是州署事,然后依次是州署和军府事,郡事,军府事,军府、州署和封国事,军府和封国事,东宫事,县事等。南朝的行事者分为长史、司马,长史、司马兼任首郡太守或将军号,长史、司马同时兼任首郡太守和将军号,长史兼任郡丞、参军、中央官、太守、将军等。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月刊》2012,(9):162
本刊讯2012年9月8日—9日,由《学术月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正义"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这也是两个刊物自2011年联合主办"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学术研讨会之后,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研究的又一次尝试。同时,也是《学术月刊》为纪念创办55周年所举办的系列庆祝活动之一。正义  相似文献   

20.
1985年9月21日,民国史资料协作会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南京大学历史系一位民国史硕士研究生陈红民的毕业论文:《论9.18事变后的胡汉民》。会上发言热烈。主要意见有两种,一种认为胡汉民是旧三民主主义者,以后也没有变化,“9.18”以后,他的政治主张仍作是旧三民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胡汉民“9.18”以后的三项政治主张与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不一样,不能把它看成是旧三民主义。当天下午,李新教授作了总结发言。这个发言后来以《关于民国人物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