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回顾国内外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视野,选取《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个中译本中的典型译例,通过文本比较和分析,论证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把翻译当作一种政治手段,女性主义翻译改写非常兴盛.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操纵,一种改写,它与女性主义翻译达成了契合.本文以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女性主义翻译中改写现象盛行的原因进行研究,具体将从诗学形态和赞助人这两大因素对女性主义翻译改写盛行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女性主义的翻译策略、女性译者的主体地位的研究已经成为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中日益重要的课题。本文从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和语言三个方面论述女性主义翻译观,同时给我们的翻译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4.
简要阐释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及翻译的政治两个命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女性主义翻译所彰显的企图瓦解二元对立权力关系这-翻译的政治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忠实”和“叛逆”似乎构成了翻译的两个极端。在女性主义翻译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通过一种与“性别政治”息息相关的“写作方案”来演绎一种“另类的忠实”,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传统翻译标准的“忠实”受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冲击,女性主义翻译为“忠实”这一重要而且最为基础的翻译标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性别化为翻译研究提供了隐喻性的思维框架。本文将从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女性主义翻译的理论目标及女性主义的翻译观等三个方面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翻译批评是一门在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翻译批评作为对象化活动的自身属性,决定了译本的重要性。女性主义译本批评,作为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的重要组成成分,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用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成果从概念、批评对象、批评标准、批评方法 4个方面对女性主义译本批评进行探索性研究,可推动我国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以文化为转向"的大背景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翻译为手段,立足于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和女性主义都有着巨大的贡献。然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流派众多,许多观点过于激进,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局限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以Nicole Brossard的加拿大法语女性主义语篇及其女性主义英译文为例,探索解构影响下的翻译中的差异性问题。女性主义译者明确拒绝传统的忠实观及强调翻译的个体性和创造性,因而其译品被视为对主流翻译话语的挑战。女性主义翻译所基于的论点是:通过使用创新性翻译策略使女性主义译文成为源语篇的有意误译和延伸,女性主义翻译异于传统翻译,构成差异性而非派生。这一论点是值得质疑的。我们需要考察女性主义翻译如何不同于传统翻译。在分析的语篇中,女性主义翻译话语并不体现于实际的翻译实践中,所用到的异常翻译技巧只构成译文的次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性别差异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石。该理论认为性别差异贯穿于传统翻译的整个过程,主要体现在“翻译的性别”和“性别中的翻译”两个方面。翻译的性别被定义为女性,为女性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隐喻性的思维框架;而性别中的翻译主要关于两性译者对于译文不同的贡献,尤其是“双性同体”翻译思想的提出可以纠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激之处。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多方面有其契合之处。从后现代主义角度研究女性主义翻译既可以研究性别差异、翻译的忠实概念、被父权压制的翻译、译者及女性译者身份的光复,又可以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的干涉策略、权力政治意识、语境意识、语言策略、翻译修辞的修正,以及身体翻译等女性主义翻译的恒常性话题,有利于从另一角度廓清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体系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译论早期发展过于强调其政治诉求,翻译只不过又一回充当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在国内语境中,女性主义译论属边缘话语,为不争的事实。其理论译介数量不多,实践更鲜有所闻。表面看,它持激进反抗姿态,揭露翻译的性别隐喻和种种表征,以实用政治意图操纵文本生产。翻译策略上要重读、重写和妇占文本;翻译目的上要建构女性性别身份。这似乎成为女性主义译论在国内译界的主流形象,可它随后拓展的新疆域和多元化趋势又提醒我们反思前期理论存在的缺失甚而理论译介的偏颇。而新近理论的发展引发的交流障碍亦不可忽视。借助当前国内译界学科反思之风,有必要重新梳理、思考女性主义译论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极力彰显译者的主体性,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从而从理论上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在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对原作的操纵,从而使译者显形.但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重新性化”--谈女权主义的翻译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权主义运动对西方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影响也渗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女权主义者对语言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其对翻译事业的影响却是鲜为人知的。加拿大女权主义翻译者苏姗妮在她的《双语人》一书中详尽地叙述了她的翻译观点翻译就是以女权主义的方式再改写,而再改写的最本质的原则就是要“重新性化语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给传统的西方翻译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国内语境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则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本文试从中西方价值取向、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时这种边缘化的原因加以论证,以保证我们对西方翻译理论的辨证借鉴、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女权主义翻译与研究的背景以及女权主义翻译者的主张,指出加强对女权主义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对译介学和翻译研究发展的重要性。从西方女权主义翻译及创造性叛逆的实践入手,分析了女权主义翻译在文学领域的发展趋向和女权主义对于中国文学翻译的影响。女权主义有意识的叛逆翻译观是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西方女性对女权意识挑战的产物,表现出的女权意识的觉醒,必然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文本翻译中的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讨论了翻译中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认为女性主义对于译者主体性的张扬主要表现为在翻译实践中对文本翻译的操纵,女性主义翻译成功地解构了原作对于译文的霸权地位,让翻译界从一个新的角度和思想维度去审视译者的主体性。最后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中的常见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翻译哲学、翻译方法、翻译目的等方面来讨论翻译理论的基本问题,可以发现,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虽“过于情绪化、宗派化、观念化”,但它的确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许多传统翻译观念的合理性,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