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梦 《职业》2009,(4):61-61
几个月前,还是一名广告业务员的我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大公司的招聘广告。招聘的是海南办事处经理,主要负责与不同的客户谈判,月薪是8000元,还不包括奖金和各种补助,当然要求的条件也很高。面对如此诱人的薪水,我决定去试试。  相似文献   

2.
休闲寻石趣     
离休后,蹈海无术,打工少能,无所事事,总觉没着没落。然则何以为乐耶?读小学时练过字,于是就学书法,慢慢成了一名书法爱好者。偶有进步,心里美滋滋的。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又与石头打上了交道,进而入迷成癖,其乐无穷!一次,回老家安化。也许在城里呆久了...  相似文献   

3.
小刘 《现代交际》2005,(4):68-68
大学一毕业就进了这家公司.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辉煌的成绩和经验.所以一进公司,我就决定要好好干.在职场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想,要进步,就一定要找一个赶超的目标.没过多久,我就把我的目标“锁定”在部门主管身上。我们的主管,有着很好的专业知识.而且会两门外语.属于我们公司的“台柱子”。  相似文献   

4.
云朵 《伴侣(A版)》2021,(6):40-41
职场辉煌,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1964年5月,赵立梅出生于云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85年7月,赵立梅从昆明工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厦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随后被派往北京常驻,从销售人员一路做到了业务总管.后来,她被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录用,上任之后直接当了总经理.经过几年的努力,赵立梅将这家公司的规模发展到有100多名员工,在行业内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5.
爱情在遥远的山那边文/云儿图/罗天文我的爱情生活很平淡,谈过几次恋爱都如过眼烟云。只是过了很久我才明日,心底刻着的是那个人的名字──爱一个人可以到多久?我真的不知道。但我想,爱是一个悬念,很多时候能够在一起的人渐渐淡漠了,而不再相见的人却成了思念的长...  相似文献   

6.
真石:你好! 我是一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这一段时间,我内心非常痛苦,自己的心情可以说是大喜大悲,简直无法把握。 刚刚工作的几天我特别兴奋,毕竟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工作,领导对新员工也比较器重。那几天,见到谁我都会不停地讲话,翻来覆去地说工作中的新鲜事。但是过了几天,我应聘的另一家公司也给我打来电话,说决定招收我,当时我果断地拒绝了。这本来也没什么,但是,接着公司开会,总经理在会上批评说我们部的人都不干事儿。我当时立刻觉得他指的就是我,马上就特别悲伤,简直后悔不应该那么早拒绝另一个公司…… 后来的一天就更糟了,我被告之自己费尽心思做的项目建议书不合格,需要修改。顿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7.
轮椅上的CEO     
明红 《现代交际》2002,(4):14-16
我从未体验过站立是什么滋味 1971年 6月28日,我出生在大连一个平民家庭,上有一个大我3岁的哥哥。我9个月的时候,由于高烧导致全身麻痹,肌肉萎缩,我就变得目光呆滞、不会哭、不会叫,甚至不能坐、不能动。 经过12年的艰难求医历程,我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我成了一个生来就没有体验过站立、走路是什么滋味,须一生在轮椅上度过的残废。 摇着轮椅走向社会 在爸妈的关爱下,我度过了苦难的学生时代。1990年夏天,我初中毕业。那一年,我19岁。 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但还是主动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我对爸妈…  相似文献   

8.
正读者来信你好!我是一名普通企业职员,离婚后10岁的儿子由我抚养,可是这却成了我再婚的一个障碍。亲戚朋友给我介绍过好几位男士,都因为我带着孩子再没有了下文。去年同事给我介绍了现在的他:机  相似文献   

9.
离职有些事     
韦伯 《职业》2011,(28):53-53
Q:我在一家公司任职5个年头了,但公司一直没有给我购买过社保,离职之前,我应该准备哪些手续以便要求公司给我补齐这几年所有的社保费用?  相似文献   

10.
面对梅的背叛,面对山本健的执著,我认输,我退出王原曾是家乡人的骄傲,是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学习的榜样。他读完大学后马不停蹄地考上了研究生,然后去德国留学。回国后不久,王原结婚。新娘子梅相貌平平得几近于丑陋。但正原一点也不在意,因为他心目中的梅,是一个有分量的女子。几年后,我大学毕业成了一家刊物的编辑,在很偶然的情况下遇到了王原,见他形只影单一个人,便问:“嫂子呢?”王原轻轻一笑,调侃一般地回答道:“你嫂子搞起了跨国爱情交易,在这个股市上我遇上了熊市,被套牢后血本无归。她老人家现在已成为外国贵妇了。…  相似文献   

11.
件件实在事昭昭敬老心罗跃国昭山供销社有过辉煌,想不到这几年成了湘潭市供销系统的特困企业。1994年3月,叶槐生出任供销社主任,账上的亏损额达700多万元。如何走出困境7他走访老同志,听意见,摸家底,求计问策。这年老人节,叶槐生请来全社老同志开会,一慰...  相似文献   

12.
诗词书画     
《老年人》1999,(2)
听胡锦涛重九电视讲话有感●彭瑞龙养生图(国画)徐芝麟离休后,蹈海无术,打工少能,无所事事,总觉没着没落。然则何以为乐耶?读小学时练过字,于是就学书法,慢慢成了一名书法爱好者。偶有进步,心里美滋滋的。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又与石头打上了交道,进而入...  相似文献   

13.
沉石 《现代交际》2002,(4):45-45
一家文化实业公司招聘文字编辑。曾在杂志社做 过编辑的我便带着作品和求职书,到这家公司 报了名。两天后,这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给我 面试的考官是一位四十几岁的男人。 “你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考官看了看登记表格问我。 “是,我不是学中文或新闻专业的。”我如实作答。 “以前有没有做过编辑工作?”很显然他没有看求职登记表第二面中的“工作简历”一栏,否则不会如此问。 “我在杂志社做过两年时间的文字编辑。”我答道。 “你现在没有工作?”又是不痛不痒的问题,求职表里也能找到答案。 “你自己能解决住房问题?” “一个星…  相似文献   

14.
胜出的秘诀     
小米 《公关世界》2009,(10):57-57
大学时代,我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所以,毕业后几乎没费多大力气便应聘到了一家大公司,和我一同进入公司的还有李,我们也成了竞争对手,因为公司在三个月试用期后要在我和李之间选择一个人留下,我似乎有点儿信心不足,因为从简历可以看出,李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比我优秀。但我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鼓励自己,一定要留下来。  相似文献   

15.
卢振海 《职业》2003,(3):49
几年前在一家外资公司供职的时候,我曾担任过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助理”一职。所谓经理助理,说白了就是给经理大人当秘书。在大多数情况下,我的日常工作也跟秘书差不多,无非是打打字、查查资料、发送一下电子邮件什么的。但间或也会委我以重任,例如那次公司约见应聘人员的时候,顶头上司梁经理便让我独自跟应聘者打交道。而他——排名仅在总裁和董事长之后、掌握着应聘者生杀予夺大权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则像旧时的皇后或者皇太后一样,匿在办公室的里间“垂帘听政”。记得那一次,公司欲招聘一名营销部副经理(该部门不设正职)。在报纸…  相似文献   

16.
黄帅 《职业》2003,(3):48
本刊今年1月号的刊首语《为工作快乐为快乐工作》真是一个好题目。作为一名职业女性,我的内心开始响应。首先回望一下自己近20年来时断时续、海内海外的职业生涯:我搞过技术,当过记者,做过研究,干过翻译,现在是一名编辑。应该说每一个阶段都感受过工作的快乐。做技术时,当我用软件将图书馆管理起来,我向系统查询什么,它便对我回答什么,我兴奋过;当记者时,我穿过泥泞的小道,亲临印刷厂帮助工人拼版,在我写的第一篇科技成果信息化的文章排成报纸上豆腐干那么大的铅字时,我兴奋过;搞研究时,当我在庞大的数同。或许你因为得…  相似文献   

17.
路勇 《现代交际》2006,(11):20-20
职场新人注定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工作。但是,谋求快速的发展也是每个新人的愿望,那么找对职场的“快捷键”便成了一个话题。快捷键一:牢记客户的姓名张尚饶,23岁,某啤酒公司职员在加入这家知名啤酒公司时,和所有职场新人一样,我也面对快速融进工作大集体的问题。不过让我迅速上位,却是因为记住了客户的名字,成就了公司一项比较大的单子。  相似文献   

18.
张鸣跃 《职业》2009,(5):63-63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一个乡里,20年来共有156名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只有3名,那153名苫寻高就者最后只有4名所学对路成了白领,平均工资1600元。另149名一律沦为不断跳槽的打工仔,平均工资800元,而回乡的3人都成了乡里大富,拥资均在100万元以上。而这三名大学生当初回乡时,所有人都说他们是大材小用。他们一个养鸡,一个种山药,一个当起了菜农。  相似文献   

19.
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1992年7月,当我从安阳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天豪气,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珠海,成了南下淘金族中的一员。说来我的运气竟出奇的好。到达珠海的第一天,我就被一家赫赫有名的电子公司聘用。也就是在那一天,我初次和公司的董事长蔡国栋先生相遇,没想到偶然的一见,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刚过而立之年的蔡国栋,是新加坡籍的台湾人。他的父亲是台湾人,母亲则是美国人,标准的混血儿。他长得高大魁梧,风流倜傥,举手投足颇像著名的歌星费翔,尤其是他说话时的…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家大广告公司的总经理,而我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管理顾问。他公司的一位职员曾经见识过我的工作表现,并且认为如果我加入他们的公司,一定会对公司的发展有所帮助,于是,就把我推荐给了他。而我却感到非常紧张。因为,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还从来没有和大公司的总经理说过话,甚至连这样的机会都不曾有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