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搞交际也是一样,如果不了解交际对手的情况,就主观地采取行动,不但不会取胜,而且还会出现得罪人的结局。经验证明,了解对手是交际的起码要求。了解对手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习惯,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避违。这些东西在交际中都会对交际者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果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却在那里夸夸其谈,就好象盲人瞎马,难免踏进“雷区”,触犯了对方,闹得不欢而散。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当他们与人交往时,并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就主观地从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引起交际者中断其交际行为,从而导致交际失败。交际者深受其本族文化的影响,往往会将其本族文化规约和语言知识带入交际行为。这样交际一方便无法正确地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语用失误由此产生。本文旨在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分析,试图找到克服跨文化中产生的语言语用失误的对策,以便推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人常以悲愤凄怨、怀才不遇的形象出现。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便是这些文人中一个突出的典型。本文试以辛弃疾的创作和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悲剧命运及其悲剧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古今文人的心理差异及其对当今知识分子如何立身处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你满怀希望地问他人提出要求时,却当场遭到对方的拒绝,那场面是很令人难堪的。这种被拒绝而产生的尴尬,往往使你感到心冷、失落、心理失衡,甚至出现不正常心理,比如记恨,或报复的心理,因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造成尴尬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无法预见的,难以避免的,但有些知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避免的。从交际的角度来看.避免尴尬也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懂得并力争避免不把、要的尴尬场面的出现,是每一个交际者都应该掌握的。首先,在参与交际活动之前,要对交际对象和自己所提出的要求及可能被满足的程度有…  相似文献   

5.
一切交际活动无不是在特定的场合环境中进行的。场合不可避免地会对交际进程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了解场合对交际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对于获得交际成功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所谓交际场合,主要是指交际活  相似文献   

6.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表现,它通常由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或意外刺激引起的.狂喜、台怒、紧张、恐惧、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具体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处于激情状态下的人,常常不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其认识范围往往会缩小,理智分析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和后果。因此,在许多公关或交际场合,当激情袭来时,应设法控制,不能让它像野马任意奔腾。如何给它系上理智的缰绳呢?一、任务抑制法任何公关或交际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当激情袭上心头时,可…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交际活动,常会因种种原因发生障碍,从而使正常的交际陷入僵局。如果交际双方各执己见,便会在僵持中失去时机,影响交际质量。从交际者主观愿望看,如果想取得交际成功,达到某种共识,就必须注意交际关系的协调工作。有了协调,便会在僵局中达到相互沟通,化复杂...  相似文献   

8.
刘亚男 《现代交际》2013,(11):82-83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对方相互沟通,但是我们的交际手段不仅限于词语,还包括一些非言语的交际。非言语交际也是传递和领悟信息的重要途径。本文就非言语交际的中西文化差异展开议论,旨在为交际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丽 《现代交际》2010,(7):62-62
元代文人在史书和陶渊明自己作品的基础上,对一些故事情节进行加工,也就是虚构的部分,这样的艺术加工使得作品中的陶渊明形象更符合他们自身的精神需求。本文主要以元杂剧《陶渊明东篱赏菊》为例,指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对于一些故事情节的添加和改动,从中可以看出元代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塑造陶渊明这个形象来寄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口语交际教学取代传统的听说教学,终于赢得了自己在语文学科中的独立地位,这是对传统听说教学的深化和超越,是现代语文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请记住尊姓大名□永华如果留意的话不难发现,在交际活动中,绝大多数人是十分看重自己名字的,他们往往把名字与友谊联系在一起。比如,多年不见的同学、同乡相会时,如果对方仍记着你的尊姓大名,你心里必定非常高兴,彼此间的友谊感情也会因此而亲近几分。相反,如果对...  相似文献   

12.
“打人别打脸,骂人莫揭短。”的确,交际时揭他人的伤疤、短处。攻击别人的缺点隐私,是会招不满,生怨恨,引发矛盾和冲突的。不过,在交际中善于揭自己的短处,却有其独到的交际妙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揭短示弱,以退为进人的优势劣势,长处和短处都是相对的。只...  相似文献   

13.
日常交际中总不可避免遇到一些难以预测的或故意刁难式的发问。对此,若一时口伯语塞,就会出现尴尬局面;若机智回答,就会绝处逢生,赢得交际的主动权。所以应答机智是衡量一个人口才优劣的重要标准。应答机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作无效回答。对方发问或过于刁钻古怪,或自己确实不能回答,此时不要轻易认帐。因为这会意味着自己无能,有的甚至会受到对方的肆意贬斥或嘲弄,因此可运用应答机智巧妙地作无效回答。这不同于欺骗,而恰是机敏过人的体现。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津年仅数岁,有人献一税一鹿,并向元泽道:“哪一头是种,哪一…  相似文献   

14.
万爱莲 《现代交际》2011,(9):174-175
在人际交往中,仪表不仅能体现人们的文化修养,还可以反映其审美取向。穿着不当不仅会降低身份、损害形象,还将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教学活动是近距离的交往活动,互相看得真切,教师的仪表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整体评价,从而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仪表。  相似文献   

15.
谈及运用演讲施加影响的技巧,不应该认为,言语,这是一码事,而手势、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则完全是另外一码事。所有这一切,是人的内心世界富有表达力的完整流回.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不仅借助于词汇语言,而且还借助于“情感语言”,才能够更快速、更确切地猪述演说者的情感,理解他们的情感,并被这种情感所感染.巾·N·沙利亚平说过:“手势,并非是一种身体活动,而是一种内心活动。”演讲者是言语交互诈用的行家.也就是说.演讲者应当知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运用手势和面部表情的手段的规律性。这些手段能够加强生动语言的诈用,但…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交际的待定情境中.有些话不便明言或难以明言,但是又不得不说。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古今一些聪明的文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创造了“双关诗”这种特殊的交际技巧。唐代诗人张籍碰到过这样一件难对付的事:大军阀李师道为了削弱朝廷.增强自己的威望和实力,平方百计罗致文人.张籍也成为他企图拉拢的对象。张籍不愿为这个大军阀效力.但李师道声势显赫,他又不敢得罪,于是写下《节妇吟》(寄东平车司空师道):君知妾有天.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沃。安家高楼连范起.良\执秋明光里。知君开I。C壬。日月.事夫…  相似文献   

17.
李朝东 《现代交际》2010,(5):137-137,136
本文从语用预设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语用预设的交际功能,认为语用预设的隐蔽性、合适性、共知性以及主观性的特点使预设的理解成为交际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语用预设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话语,简明地表达意义,而交际中合理利用预设的特点还可以达成某些隐藏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人多自尊,多轻狂,多自以为是。世上少有赞叹别人的文人,更鲜有批评自己的文人。所谓“文人相轻”,不仅有道理,而且是一个普遍现象。 巴金却说自己“不”。这个“不”,不是他在《随想录》中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而是针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文学生命。他说,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废品。  相似文献   

19.
陈杰 《现代交际》2010,(9):26-26
由于生存环境、思维模式、风俗习惯等的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存在各种貌合神离的“假朋友”,不仅妨碍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正确地理解与表达,而且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也会使人误入歧途。因此英语学习者应了解英汉互译中的“假朋友”,学会正确解读,并掌握其翻译技巧,以便促进英语学习,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20.
决心     
将自己从恶劣的情绪中振拔出来,即使你不得不凭着意志去做,照说也是容易的。我强迫自己从椅子上站起来,围着桌子大步行走,活动活动我的头颈,让我的目光炯炯有神,把眼睛周围的肌肉收紧。违抗自己的情感热情地欢迎某甲,设想他是来看望我的,友善地容忍某乙在我的房间里,大口大口吞下在某丙家里所说的一切,无论我感到多大的痛苦和厌烦。 然而,即使我努力这样做,也还会有一个失误(而失误总是难免的),截止这整个过程,同样轻而易举和令人心烦,于是我将不得不重新缩回到我原来的圈子里去。 那么,也许最佳的策略就是消极地面对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