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父母的底线     
正父母总是这样,虽然有一个又一个的底线,可是在儿女面前,他们总是溃不成军。母亲这辈子走的最远的路,是到小县城去看小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吐得七荤八素的,回到家,她就恨恨地说:"以后再也不出远门了!"母亲真的从此再没出过远门,直到我高考失利后,到南方去谋生。其实,有亲戚在那边,既能接  相似文献   

2.
负重的蜗牛     
1小时候,全家的生活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家里有大我两岁的姐姐,还有嗷嗷待哺的弟弟。那时,我和姐姐最怕的事就是学校要钱,怕母亲那皱紧的眉头和唉声叹气的沉默。记得一个寒风刺骨的清晨,因为没有按时交上钱,上课时我被老师勒令回家去取。当我来到家门口,想起前一天母亲去舅妈家借钱空手而归时,我的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抬不起来。正当我在门口徘徊“,吱嘎”一声门打开了,母亲从里面走出来。看到我的一瞬间,她显得很吃惊。我委屈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哇”地一声扑进母亲的怀中,哽咽道“:妈,我不想念书了……”母亲什么都…  相似文献   

3.
马志国 《女性天地》2012,(12):46-47
心理案例一位女士走进心理咨询室,向我们诉说了她的心病:我今年50岁,最近总是情绪不佳,而且从去年开始得了怪病。女士家住浙江省的一个小县城,去年她去杭州看望生病的母亲,返家的时候因在车站和亲人走散,精神上受了点刺  相似文献   

4.
“等你成人,就请你远远地离开我。”母亲多年前的话还依稀在耳,只是那时年少的我并不能体会这句话的意味,反而心怀怨十艮:母亲怎么如此无情?而当我真正在另一个城市学习,又在另一个城市立足,在离家千里的地方工作、安家,才开始渐渐明白她的苦心。  相似文献   

5.
好像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听一位当妈妈的在训斥她的女儿:都这么大了还不结婚,你想气死我呀?哪怕你结了再离也行啊。这是我的邻居,不久,这个女孩真就找了个人嫁了,不久,听说又离了。我因为上学,也就没再听说那个当妈的是否又训斥了离了婚的女儿别的什么。但我常记着那句话:哪怕结了再离也行啊。在那一代人眼里,不结婚比离婚更耻辱,更大逆不道。那时来不及细想,现在想来,那位母亲是怕“人言可畏”吧。一个好端端的人为什么不结婚呢?是不是有什么病?或者……种种猜测要伴随着他们很多年,对人们的指指点点,有多少人可以承受?所…  相似文献   

6.
体验前情 元旦3天小长假,老爸老妈去山东老家看望生病的亲戚,两岁半的儿子被交回到我和老公手里。说出来谁都不信,当了两年多的爸妈,到现在还是“新手”。因为有老人帮着带孩子,再加上我和老公工作比较忙,每天只是陪孩子玩儿一会儿,  相似文献   

7.
肖牛 《现代交际》2006,(12):71-71
我一直自认为是过着表里不一的生活,因为我喜欢生活多些挑战性多些成就感,但是偏偏我的生活经历很简单:在一个小县城出生、长大,20岁的时候第一次离开家,在金华呆了四年,师大毕业后又回到原籍,学中文的我在亲戚的帮助下顺利地进了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重点高中当老师,一切  相似文献   

8.
那天早上,当我触摸到母亲冰凉的脚时,我还不知道母亲已永远离我们而去.父亲喊我和弟弟赶快下炕,说你娘死了,我和弟弟才哇哇大哭.那时我才五岁.那是1954年的冬天.  相似文献   

9.
潘婶     
刘卫 《老年世界》2014,(20):20-20
那年,随着伟大领袖的一声号召,我们这些正渴求知识的有志青年打起背包,载着离家的惆怅,从县城下放到一个叫金家寨的山村。没有住处,我和同来的小郭安排在一个右派家里。美其名曰,监督他们改造。这家只有母子俩,母亲姓潘,她男人经受不了多次批斗的折磨,在我们去的前一年去世了。孩子叫小磊,文静瘦小。村里人怕沾火星,叫她“右婆”,只是少数血缘特别近的亲戚称她为潘婶。  相似文献   

10.
尹利华 《当代老年》2008,(10):16-16
一次饭局中,同桌的一个企业家朋友,为我讲述了一个半根香蕉的故事。 几十年前,他只有十来岁,住在贫困的农村,还不知道香蕉为何物。一次,母亲带他去县城参加亲戚的婚礼。在宴会上,他平生第一次见到香蕉,黄灿灿的,月亮一样的形状,透着诱人的香味。母亲为他剥好一根,递给他,他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风卷残云。  相似文献   

11.
幼年惊魂     
《老年人》2014,(7)
正我1940年代出生在湘潭县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租种几亩薄田为生。那时,每年秋收后我家交了租谷、纳了皇粮后,家里就没有几担粮食了。为了生计,农闲时父亲只得外出打短工,母亲则跑到湘潭县城的有钱人家去当保姆。看我无依无靠,母亲就把我寄养在云湖桥镇的姨妈家。1944年6月的一天,母亲突然从县城来到姨妈家,说是接我回老家,我听了非常高兴。不料第二天一早,姨妈家门外突然传来"咔嚓、咔  相似文献   

12.
母亲不识字     
母亲不识字文/温亮浩终是没有给母亲写过信。母亲不识字,我只能把心灵深处的思念和记挂写进日记。因为,我不想把发自肺腑的心灵之音由村里那位从私塾走出的乡亲生硬地解释给母亲,为了免去母亲对我的牵挂,我隔段时间便给母亲寄一张照片──我企盼母亲从照片中读出我的...  相似文献   

13.
年届九旬身犹健徐本树大年初十,亲戚朋友都从乡下赶来县城给我母亲祝寿,几年未见老人的亲戚们说“老人的福体越来越健康。”这话确实不假,她虽然88岁了,但眼睛明亮,不戴眼镜能做针线活;听力好,客人来了,只要叫她一声,就能分清是谁,她的背未驼,不胖不瘦,双手...  相似文献   

14.
我的故事并不精彩、激烈,可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它使我的精神世界一点也不枯燥,是我生命的力量。“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正在读高三,眼看就要考大学了。后来,所有的老三届学生都要下乡,因为父亲去世早,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坚决不同意我下乡,以我身体不好、她没有人照顾为理由,一遍遍到学校、街道找人。人家都说下乡是革命大方向,没有特殊的,谁都要去。这时,我母亲把我关在家中,不让我出去。无论谁来动员,她都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谁也不好意思对一个寡妇太过分,就这样拖着,运动后期我被安排到一家工厂当工…  相似文献   

15.
教授的尊重     
《金色年华》2009,(7):17-17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我和贾教授一起去火车站送人。所送之人是贾教授的朋友,又是我家的远房亲戚。 那天正好是周末,学校离火车站又不是很远,他们年纪都比较大了,那位亲戚又带了不少的行李,需要上上下下的,于是我就责无旁贷地充当了“脚夫”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最后的故事     
我经常在夜晚去医院看望母亲,母亲住院快一个月了,我只去看了有限的几次。母亲所住的病房有六位病人,都是高血压引起的病症,算来母亲的发病这已是第四次了。那些病人死去活来,我在她们呻吟里看望母亲,母亲却是一脸安详。摸着母亲的手,那热流一下子涌到心里;依偎在母亲胸前,幸福如泉水浸入心田。母亲让女儿感觉到了安稳、如意和放松。在母亲的目光里,世界好像都是温暖的。  相似文献   

17.
赵文静 《老年人》2010,(5):27-27
周末带儿子回家看望父母,刚摁响门铃,父亲就出来迎客了.他笑呵呵地对我和儿子说:“快进来,我正在包饺子哩!”落座后,我朝屋里瞄了一眼,却不见母亲的身影。一问才知道,母亲出门办事去了,不回家吃饭。  相似文献   

18.
送母亲出嫁     
父亲病逝后 ,我把悲痛欲绝的母亲接到万县 ,与我这个长子一起生活。虽说家里经济不太宽裕 ,但完全能够满足并无奢求的母亲的需要。我把母亲送进老年大学 ,她学画画 ,很快就入了迷。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 ,寡居了5年的母亲也从丧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她性格开朗 ,从老年大学回家后 ,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 ,还有意无意地讲起了老年大学学员找老伴的故事。母亲当趣事来谈 ,我们当笑话而听 ,并没有多想什么。再后来 ,母亲笑着提起 :“滕校长这人真逗 ,说要给我介绍对象 ,也不问人家愿意不愿意。”我听了还是没有在意。不料 ,年底的一天 ,母亲趁着我一人在家 ,郑重地对我说 :“滕校长给我介绍了他的一个战友 ,叫黄绍和 ,也当过校长 ,现在离休了 ,你说去不去见面?”我正准备出差 ,就顺口说 :“可以呀!”转而想到这是一件大事 ,得细细思量 ,又说 :“好事不要着急 ,还是等我回来再说吧。”母亲没有吭声。几天后 ,我出差归来 ,妻子悄悄跟我说 :“妈妈在滕校长家与那个人见过面了。听妈的意思 ,双方还挺满意的。”我这才感到箭在弦上 ,已经非同小可了。年近花甲的母亲还想再为人妻 ,我首先想到的是面子往哪里搁。当晚 ,我急忙把弟弟叫来...  相似文献   

19.
憧憬的爱成为现实 1972年我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一个叫洞口的小县城里。父母都是工人,家境虽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如果不是我上高三那年家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我的少女时代应成为我永远甜美的回忆。 父亲猝然病逝,母亲一病不起,家里的财政也破天荒地出现了“赤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不识愁滋味的我焦头烂额。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我度过了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年。八月份,高考分数下来,我竟然榜上有名。然而尚未等我脸上灿烂的笑容绽开,那数千元的学费让我愁上眉梢。为了供我上学,久病的母亲拖着孱弱的身子走遍了所有亲戚的…  相似文献   

20.
伊豆的母亲     
伊豆的母亲文/徐步在日本伊豆.那年除夕,"洋插队"行列中的我与一种神圣的感情不期而遇。除夕那天,妻子慧子带着女儿去外县看望日本亲戚。我一人在家,很孤单,就到街上去走一走。我这个中国老知青是1996年才到伊豆"洋插队"的。难以名状的兴奋之中,时时都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