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等因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情知交融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把学习变为自身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以情入境,体现情境美,意境美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手段之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在各方面被文章所打动、所感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l导语情境的设计,把学生领人作品的情景中去。如在第六册机园春·雪卜课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2.
尽管人们用意境作为美之代称评价各类艺术,特别是诗词艺术,但用意境揭示艺术美的本质向来就不属纯艺术欣赏范畴。然而王昌猷同志在《认识意境、创造意境》和《再谈我国古代文论中意境的特征》两文中却将意境仅仅归结为艺术欣赏范畴,并反对人们从创作角度、从艺术形象来源和构成角度谈意境。王文从维护传统完善传统角度把意境界说为“意境就是沟通文艺家及其作品与欣赏者及其感受之间的桥梁”,即“意境美实际上是作品中的形象美在欣赏者头脑中的反映”,认为意境虽与艺术形象有关但更有区别,以此反对所谓以严羽、王士桢为代表的“意境与艺术形象无关”论和以王国维、李泽厚为代表的“意境就是艺术形象”论,而认为以钟嵘“滋味”说为起点的着眼于艺术欣赏范畴的意境论,才是值得尊重的传统。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在他的《杂谈审美文化》中,曾提及这样一个观点:“美离不开感情。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充满了感情的。”笔者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角度,力图从冰心对理想、情感的追求方面切入,透视作家的情感世界,发掘和审视冰心作品的“情意美”。一、“情意美”贯穿于冰心作品的始终冰心是一个充满诗情的人,这种个人心  相似文献   

4.
于昕蕙 《理论界》2014,(12):144-147
徐志摩的散文是诗意美的展现。他的散文,色彩浓丽繁复,感情真挚强烈,想象丰富瑰丽,意境悠远空灵,节奏跌宕起伏,特别富于诗歌的韵律美,绘画的色彩美。他的散文体现了性灵的光辉,取得了卓然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所谓风格,从语言学的观点上看,主要是通过字词句法篇章结构的巧妙配合而形成的,或者说就是作者遣词造句、表达情感的手法。我们翻译一篇作品,要从“形”到“神”,通过原作品中的字词句法篇章结构的形式去细心体会全篇的风格神韵,然后融会贯通,运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将原作品的“形美”与“神美”尽可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做到“形似”“神似”,使译文成为符合原作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的另一件艺术品。正如茅盾先生所说:“文学翻译是用另一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张艳霞  李犁 《理论界》2010,(2):150-151
吴冠中和莫兰迪是中西绘画界运用灰色格调极高的艺术大师,本文就他们的油画作品进行分析,从色彩与形式的统一、色彩与意境的统一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寻求出二者的差异,并总结出二者的作品都融合了东方的艺术精神,做到了形式与意境的完美统一,再加之各自的灰色语言,创造了独特的"灰色美"。  相似文献   

7.
杨朔是当代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不仅以精深的思想,诗一般的意境和巧妙的构思吸引着读者,还以富于魅力的语言,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语言大师老舍曾经说过:“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的好呢?”杨朔的散文,就是用极其美妙的语言,把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火热的战斗生活,祖国的锦绣山河,平凡人物美好的心灵,异国的风土人情。这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经过杨朔的精雕细刻,就成为语言艺术的珍品。  相似文献   

8.
邬锡鑫 《中州学刊》2006,(1):255-258
韵味的内涵分为两层:一层是作品意境的神韵所具有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另一层是这种艺术魅力驱使读者能动地投入到作品的形象创造中而猎取的更深切更持久的美感享受。韵味内涵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思与境偕”,正是意境使作品中各个意象的部分象征因所有意象的耦合而升华为作品的整体象征,激发读者展开自身的想像和联想参与作品的艺术创造而从中获得回味不尽的美的感受。韵味的内涵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为生命意义、时空意义和审美意义,其中,生命意义决定着时空意义和审美意义,而三种意义是相互渗透、交融一体的。  相似文献   

9.
一般所谓诗歌意境,大抵指客观事物与作者情感水乳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毕竟只是就作品本身的固有内蕴而言,即着眼于审美对象一方。实际上,意境的审美还包含鉴赏者的主观活动。概乎言之,意境审美是两种审美深度的相因相成:一是诗歌意境自身内含的客观深度,一是鉴赏者所具有的想象、联想能力与文化素养以及感情体验等方面的主观深度。基于这两种审美深度不同程度的化合,意境的审美价值也相应地显示出不同的层次。因此,对于一个完整的意境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格式塔质的思维模式与意境的审美想象空间存在的超越性比较,把握我国传统文论中独特的意境营造和鉴赏,特别是在诗词、绘画、雕塑、舞蹈、书法、建筑、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中表现出的至境形态。各门艺术也因意境而找到了共同可以交流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田青 《云梦学刊》2001,22(5):79-80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的原因,传统舞蹈的发展呈衰落之势,但戏曲的兴盛,对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戏曲舞蹈的产生是这种影响的最直接而且是最重要的产物.戏曲舞蹈对后世舞蹈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西南边疆跨境地区,历史积淀非常深厚,有着非常稀有和珍贵的人类文化资源。舞蹈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在这里的遗存极为丰富。无论是原始舞蹈形式的遗存、还是原始观念在舞蹈中的遗存,都充分地证明了民族舞蹈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生态文化性特征,是民族舞蹈文化构建中的核心要素。研究区域自然生态给予民族民间舞蹈之种种影响,是真实地把握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在生成本质规律的关键,不但可以从中探究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历史动态特征,也可以找到与舞蹈相关的其他文化上的关联,是研究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迎合当前教育、艺术、科研领域关于大学生艺术素质发展重点研究的需求,以发展学生艺术素质的教育实践为目的,通过舞蹈与体育的结合;对体育舞蹈艺术素质研究的实际意义;以此判定体育舞蹈对艺术素质发展的影响效果,从而为高校体育舞蹈的良性健康开展、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可借鉴指导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女乐及其对中国舞蹈艺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青 《云梦学刊》2002,23(5):78-79,124
中国古代女乐的产生 ,使中国古代舞蹈由自娱性舞蹈向表演性舞蹈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对后世的舞蹈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为中国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田青 《云梦学刊》2013,(6):59-61
随着高校体育舞蹈的开展,高校体育舞蹈课程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体育舞蹈竞赛也逐步受到关注和重视.2013年湖南省学生体育协会,决定把体育舞蹈列入2014年大运会比赛项目,大学生体育舞蹈将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结合近三年湖南省大学生体育舞蹈竞赛情况,将大学生体育舞蹈进入大运会所应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平 《云梦学刊》2007,28(5):131-132
节奏是打开民间舞艺术之门的一片钥匙。把握了节奏,就把握了舞蹈的灵魂与内核;把握了节奏,就把握了舞蹈的灵动与韵律;把握了节奏,就获得了舞蹈时间与空间的自由度,由此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昝风华 《阴山学刊》2008,21(6):10-15
汉代乐舞风俗对本时期诗歌具有突出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汉代乐舞的娱乐功能使汉诗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包括世俗之趣、拟人之趣、谐隐之趣、妙理之趣、逢迎之趣等;汉代歌与舞、歌与戏相结合的乐舞表演方式赋予汉诗一定的表演性,即许多汉代诗歌具有与舞蹈或百戏表演相配合的舞词或“戏”词之性质;汉人“悲歌当泣”的音乐行为方式和“以悲为乐”的歌乐欣赏风习是造成汉诗悲情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电影《兰陵王》的舞蹈产生背景为论据,进而对《兰陵王入阵乐》的舞蹈进行溯源,借以论述《兰陵王入阵乐》所具有的与原始乐舞不可分割的集中特点。影片以"面具"为焦点将一个遥远的传说变化和发展。既迎合了现代人的电影审美情趣,又夸张地刻画了兰陵王传说的精髓"面具"。  相似文献   

19.
汉民族民间歌舞不够发达,而且自宋以后,越往近代,越靠近汉民族文化中心区,就越不发达,这与汉民族文化中强烈的性禁忌有密切与直接的关系。纸、笔(印刷)是书面文学传播的重要工具、手段与方法,对书面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在宋代发展成熟并且相汇,使文学作品的大规模展开与传播成为可能,从而为宋元时期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学前舞蹈课程的教学特点,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