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也是欧洲大陆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和最后代表,他与李嘉图、萨伊、马尔萨斯等都是同时代人,但西斯蒙第却反对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本文论述了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即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及有效需求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失调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2.
在十九世纪头二十年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和英国庸俗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曾就经济危机理论、《谷物法》的存废和价值理论等方面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在论战中,李嘉图坚决地站在了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而马尔萨斯的理论则竭力维护以土地贵族为主的上流社会的利益。现试图从他们的学术研究和理论观点入手,结合两人的背景和经历,分析他们在论战中各自立场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趋同论“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在于用资本主义同化社会主义,希望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趋同论”是盛行于当代西方的一股资产阶级思潮。它的基本思想是认为:“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整个工业化进程所产生的作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必然愈来愈互相接近,直至在两者之间的某个中点上会合,结果形成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而是两者的混合社会。”这种理论观点,在西方世界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根据西方“趋同论”者自己的阐述,最初,它表现为西方一些人希望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会在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的“遏制政策”面前垮台,“从社会主义体系退回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理论观点曾有个总的评价:“如果说李嘉图的观点整个说来符合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这只是因为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符合生产的利益,或者说,符合人类劳动生产率发展的利益,并且以此为限。”李嘉图理论观点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初发生“产业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中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为进一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种种障碍而进行的斗争。他的对外贸易理论是他的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同时胜利论”的再探讨李心华,孙绳山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各国同时胜利”论;这一理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是正确的,但到帝国主义时代就变得“不合时宜”了,因而被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所取代。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没有准...  相似文献   

6.
<正> “趋同论”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为有一定市场的社会经济思潮。此种思潮不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广为流传,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也有一些人随声附和,或者积极为之鼓吹。从“趋同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派,在它的鼓吹声中,有形形色色的“理论”,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  相似文献   

7.
“趋同论”是本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思潮。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通过互相吸收,互相渗透,正朝着某种共同的经济制度类型运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别将会逐渐缩小乃至最终消失。最早对“趋同论”作系统阐述的是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以后,美国、法国等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特别是一些比较经济制度学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发挥。“趋同论”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提出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设想起源于孙中山。为了预防资本主义,孙中山从主观社会主义出发,提出了“避免论”。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为方法,将批判、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建构了新的理论架构,即独具特色的“超越论”,使中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毛泽东关于坚持生产力标准与坚持共产党在政权中领导权的思想是东方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吴小龙 《21世纪》2001,(10):48-49
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过一场名为“科学与玄学”之争的大论战。论战中,“科学派”的一员主将就是丁文江。这场论战,以弘扬科学为宗旨,通过一系列辩论,树立了科学在人们心里的“无上尊严的地位”。在论战中,丁文江以极大的热情撰文作论,批驳“玄派”的观点,对科学、人生观、信仰和宗教等种种问题进行了论述,并赢得了“中国的赫胥黎”的称誉。正是这位丁文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还是一位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少年立志,万里求学丁文江,字在君,江苏泰兴县人,生于1887年,1936年在进行地质考察过程中不慎煤气中毒,经抢救…  相似文献   

10.
社会历史发展“五形态论”是我国理论界和史学界普遍流行的观点。坚持这种观点的同志通常认为,“五形态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通过考察《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并未提出什么五形态论,而只是隐约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即前资本主义阶段和资本主义阶段,再加上共产主义社会,整个人类社会表现为这三大阶段的依次更替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进行了不断的论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等许多著作中,从阶级实质上撕下了资本主义人口现象由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披上的种种伪装,从理论和事实上批驳了所谓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规律,以及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生活资料增长速度是劳动人民生活贫困的根源等等谎言,在斗争中建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种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人口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特别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人口生产与消费之间都存在着矛盾运动,一定的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的增长,同时,人口增长的快慢、规模的大小,对经济发展具有制约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基本内容,很多同志早已明确地概括为:人口的增长总是要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因而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失业、贫困、饥饿、罪恶和战争。这是一条与社会制度无关的“人口自然规律”。这就是从一七九八年以来,被资产阶级拍手喝彩、并连销六版的《人口原理》的基本观点。马尔萨斯把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失业、贫困,归罪于劳动人民生儿育女多了,而提出解决的办法是通过战争、瘟疫、饥饿来减少人口。(第一版中,这个思想极其明确,二版以后,强调道德抑制。)他这种如此仇视人类的观点,理所当然地遭到人民的憎恶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无情揭露和激烈批判。恩格斯说过: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是资  相似文献   

13.
历史迈入新世纪,如何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改革,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者的前途命运,是摆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为此,笔者就资产阶级某些人的“趋同论”思想提出“同归论”观点,用以澄清人们对历史发展的模糊认识,从而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作出贡献。 一、“趋同论”的实质是“和平 演变” 所谓“趋同论”,是指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其核心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随着发展,相似点越来越多,最终将…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六四年,在我国哲学界曾经展开了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大论战,这场论战轰轰烈烈开始,匆匆忙忙告终。论战的结果,是给“一分为二”加戴了几顶桂冠,如:只有“一分为二”才是真正的辩证法;“一分为二”包含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一分为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精髓等等,而视“合二而一”为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是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15.
“趋同论”是前几年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提出的最时髦的观点之一。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正不断吸取社会主义的有益的东西,如计划经济、国家干预和注重福利等等;而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也正不断吸取资本主义的有益的东西,如商品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等等。因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正在趋同或融合,区分“制皮”、“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四年,在我国曾开始了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台二而一”的“论战”。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那个“顾问”干扰破坏,同时也由于我们的一些同志未能准确全面地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思想体系,因而当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分为二”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主张用“合二而一”来补充“一分为二”的砚点都是“矛盾调合论”和形而上学。坚持后一种观点的同志,当时和后来大都在政治上因此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要补资本主义的课”(人称“补课论”),这是长期以来在一些人中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的认识问题.主张“中国要补资本主义的课”的人,主要有以下两大理由:一是认为“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属性,发展商品经济就是补资本主义的课”;二是认为“中国超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因而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可是,这两大理由都是错误认识.弄清这两大认识问题,对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并未蓄意鼓吹“与抗战无关”论,只是他的自由主义文学观的自然延伸,但在抗战情势下,更加不合时宜。批评文章易见的断章取义,无限上纲,显示了论争另一方观点和方法的片面性。更多的史料表明,粱实秋的“有关”与“无关”,实乃“直接有关”和“间接有关”之谓也。  相似文献   

19.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七章《论对外贸易》中,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国际地域分工论,提出了著名的“比较成本”或称“比较优势”概念。斯密认为一国所输出的一定是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因而其所需的成本绝对地小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则断言每一个国家都应当专门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即用相对较少的成本就能生产出来的商品,即便其成本的绝对数值可能高于其他国家。后来陶西格把这个理论简略陈述为:“一国要出口的产品,是其在本国生产中具有最大优势和最小比较劣势的产品,而要进口的产品则是在其本国生产中具有最小优势或最大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成本理论”可用下面实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李觏的儒学思想是以礼为中心,他的人性论或性情论是从属于其礼论的。在李觏24岁时所作的《礼论》中,为了论证乐、刑、政是“礼之三支”,仁、义、智、信是“礼之别名”,他持性三品说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其人性论的大致倾向。但李觏的人性论有其理论上的不确定性,甚至有一些前后矛盾。在他30岁以后的思想中,为了论证圣人之道不是“以道强人”,则是“因其有而品节之”,“唯礼为能顺人情”,性善或情善的思想成为其性情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宋学中,李觏的性情论处于新儒学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这类似于郭店楚简的性情论在先秦儒学中的地位。文章将李觏的性情论与郭店楚简的性情论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在理论上有相似之处,而且都带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