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经芳 《社科纵横》2008,23(2):16-17
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不可能有和谐.甘肃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甘肃民族地区与甘肃其它地区相比,在实现社会公平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甄喜善 《社科纵横》2007,22(11):27-29
本文对甘肃民族地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分析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在甘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现实意义,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人际关系的基本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民族地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对策措施,主要表现在: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观、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伦理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加速和谐社会主体的培育、实现社会公平等。  相似文献   

3.
马佳 《社科纵横》2007,24(4):134
弱势群体问题是中国现阶段所存在的社会问题,是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的一大因素,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民族地区的弱势群体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存教 《社科纵横》2008,23(1):18-19
甘肃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与难点.本文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扶持甘肃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实践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商业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浩 《社科纵横》2009,24(10):45-48
本文认为,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分配。具体说就是在社会利益的分配上应建立起一种关系,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具有稳定、持久的相互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业不仅在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地区关系和民族利益方面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龙庆华  段全武 《社科纵横》2011,26(7):103-105,108
云南境内外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随着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及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边疆地区境内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跨境民族之间的社会互动日趋频繁。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关系到该民族成员对民族国家现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的态度,直接支配着一定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对于构建云南边疆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家玮 《社科纵横》2011,26(1):40-42
物流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甘肃民族地区物流发展具有鲜明的当地民族特色。本文通过对甘肃民族地区物流现状的剖析,针对本地区物流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存教  杨操 《社科纵横》2002,17(4):24-25
甘肃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应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 ,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户为基础 ,对农业各产业合理配置 ,强化种植业 ,加快畜禽业、林果业、草产业和渔业发展 ,并把畜牧业作为区城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禽业  相似文献   

10.
文斌 《社科纵横》2012,27(12):149-150
民族地区民族学生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少数民族习俗、学生个性,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甘肃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社科纵横》2003,18(2):20-21
甘肃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要以市场定位、市场分类开发、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为主 ,树立市场理念 ,利用创新动力推进销售渠道建设、区域合作及实现旅游业全方位营销  相似文献   

12.
林梵 《学术交流》2005,1(9):133-13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应建立并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民情民意表达机制、人口顺畅流动机制、社会制约监督机制、社会救助安抚机制和社会预警应急机制.通过这系列机制的协调有序运行,必将迎来全社会政通人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工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甘肃民族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应积极发展轻工业 ,适度发展重工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9,(6):25-33
在中国,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具有高度的重叠性,旅游开发成为民族地区反贫困的主要手段。以甘南州迭部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二手资料收集、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手段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对其旅游扶贫效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旅游开发对贫困减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部分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应感知明显,对社会文化效应及环境效应认同程度相对不高,对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大多表示认同和担忧;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现状不乐观,参与水平低、范围窄,存在不少制约因素,进而影响旅游扶贫开发的综合效应。建议以社区导向理念指导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每一个主体的利益都应得到充分的保护,集合各种推动力量使民族旅游能够得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蒋建国  蒋长春 《探求》2005,(5):7-13
和谐社会的提出,有其内在的价值根源和伦理基础,本文从风险社会的分析中,探讨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性,进而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解读和谐文化的内涵,就当代社会如何重塑民族精神,提出一些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建设既是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本文基于社会学视角,对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深度解读,指出和谐社会建设要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与实现稳定的社会状态。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主要是建构合理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以及阶层结构。实现稳定的社会状态主要是实现社会均衡、社会协调以及社会有序。  相似文献   

18.
丁建伟 《社科纵横》2003,18(6):22-23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民族地区 ,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就是巩固和扩大现代化建设第二个战略阶段取得的巨大成果 ,着力解决与东部地区仍然存在的发展差距问题 ,其实质就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陈冬华 《社科纵横》2007,22(2):10-11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伴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理论也处于不断演变和发展之中。在中国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现代化过程中,各个时期现代化战略的选择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现代化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秦位强  秦海蓉 《社科纵横》2010,25(7):25-27,35
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能力不足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充分认识提升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能力的极端重要性;要做好县级领导干部的选拔工作,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目标;要善于用足、用活、用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结合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和历史资源选择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要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县级政府内外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