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经济史表明: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必然产物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见,加速我国农业现代经营的步伐,充分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从根本上缓解日益膨胀的农村剩余劳力,便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首要课题。根据工业化进程的历史程序,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改革十年来,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力在一片大转移的呼声中,涌进城市,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这一派"繁荣"的背后,我们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什么?即将预示的"示警信号"又怎样?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深深地反思. 一、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现实矛盾我国目前的农村,一方面是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力在企盼着寻找出路,另一方面,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对劳动力的容纳量又十分有限.这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无论向哪一方倾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是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凸现的主要原因。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工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加强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依靠发展"劳务经济"式的转移思路、小城镇建设的适应性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认真思考、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从根本上说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宏观的战略问题,更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必须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立足于农村,应把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作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中的战略问题,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从根本上说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宏观的战略问题,更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必须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立足于农村,应把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作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中的战略问题,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方式问题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农业劳动力转移方式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地域上的迁移问题。在当前农业有愈来愈多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情况下,如何迁?怎样移?通过调查发现,临时性迁移是目前农村人口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迁移形式,它较适合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正确认识农村剩余劳力的状况,积极指导剩余劳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林县农村剩余劳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作了如下一些分析。 一、农村剩余劳力的实际 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农村剩余劳力的实际内容,并非指的是具体劳力,而是劳力潜在的剩余劳动。它的表现形式,也不是常年失业、一无所事,而是间断休闲。因为农村剩余劳力与城市不同,在城市可以从有无职业来区别,没有职业的就算是剩余劳力,界限明确。而农民都是从事农、林、牧、副、渔的劳动者,不存在有无职业区别,找不出哪个具体的劳动者是剩余的。只是由于劳多地少,或生产门路开发不足等原因,会造成劳力不能出满勤,或间断休闲的现象。在农忙间隙,我们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青壮劳力闲散街头,大批妇女空闲家中,这就使他们能够发挥的劳动量受到了限制。这种能够发挥而实际未能发挥出来的那部分潜在的劳动,就是农村剩余劳力的实际内容。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分散的间断休闲。那么,这些劳动量是怎样变为劳力数呢?这是通过折算而成劳力数的。例,假如农村一个中等劳力,一年可以做300个工日,而因为没有活干,实际只做了250个工日,未能发挥出来的那50个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时期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完善短期就业机制,而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以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转移机制和政策体系,成为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我国人口学界、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建筑学界和自然辩证法学界、国土经济学界、农业经济学界以及有关实际工作部门如城市规划局、城乡环保部等在讨论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时,都从不同角度,探索我国城市化的道路问题,城镇建设问题,工农业发展、城市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力的安排问题。如何发挥我国中小城市的作用?我国农村集镇的建设模式如何?如何解决我国绝大多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这样一些相互交错的综合性问题,相关的学科有必要继续进行共同的研究和探讨,冀能得出明确的一致性结论,以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推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拟在山东省威海市和烟台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后备资源不足 ,人地关系紧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 ,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全面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导致从根本上难以解决农民收入的增加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研究和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形势,探究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转化和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实证研究邯郸区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上,获取不同的转移类型,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走向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作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载体的乡镇企业,采取“依村傍户”、“三就地”的离散型空间布局,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出现脱节,城市增长模式生成在国民经济总体增长过程中相对萎缩。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正跨入一个新阶段的今天,完全有必要进行一番认真地反思与审视,以便我们及时地把握住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的历史走向,避免使乡镇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误入乡土化、离散化和无序化的歧路。  相似文献   

13.
结构性失业将成为我国加入WTO后的主要失业形式。加入WTO后,结构性失业将面临着诸如劳动力供求矛盾尖锐、素质偏低、城镇化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农村剩余劳力大规模转移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借鉴发达国家解决结构性失业的经验,必须采取以统筹兼顾、多条腿走路为思路的若干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结构性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其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被认为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我国现有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既包括因劳动、就业制度不合理而累积形成的存量,又包括因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而形成的增量。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和发展模型并以此来分析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长效的劳动力转移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始终占有特殊地位。作为基层图书馆,必须结合农村人口众多的国情,必须结合占绝大多数的服务对象在农村的实情,转变脑筋,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把服务重点转移到农村,服务于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未来10年内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状况分析与转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未来10年内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虽然成功地实现了1亿多人的转移,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但随着改革的深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不容乐观,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依然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根据对未来10年内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分析,我们仍将面临着1.5亿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1.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过剩。由于生育下降滞后的影响,与80年代相比,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的压力在90年代有了很大缓解。按中国标准计算,1982~1988年农村劳动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大国的经济起飞必定要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原因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提出如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建议与对策 :着眼于农业内部 ,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间转移和向国外输出 ;不同地区需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制定适宜的城镇化政策 ,使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在劳动力充分供给条件下的中国,均衡则特殊地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有效地配置于现代化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和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   我国农村拥有 9亿多人口, 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30%以上,即有 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选择   农业劳动力转移按其经营的产业种类可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特点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点,事关农村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稳定。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然出现新的形势和特点,而这些新的形势、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当前,增加我市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必要性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农民收入的来源,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非农业生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这样可以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减轻人地矛盾和靠天吃饭的窘境。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如果农户不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农业所获得的收入效益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一部分后,可以使种地能手实现规模经营,进而产生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