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字资本竞争的加剧,推动资本不断开拓发展空间,催生元宇宙数字资本空间新场域。元宇宙的本质是数字资本的空间扩张、底层生产扩张与国际资本扩张,促进资本对空间的创新利用,扩大资本再生产并提高资本增殖能力。就空间与资本的关系而言,空间可以脱离资本而存在,资本却无法脱离空间独自增殖,资本的扩张须以一定的空间为其物质性载体。空间要素资本化与资本空间化是元宇宙数字资本扩张的显著特征。元宇宙的发展与生产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现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虚实相融”是数字资本生产的新业态。然而,元宇宙在提供数字资本发展新空间的同时,也暗藏资本无序逐利所招致的诸多风险隐患。面对元宇宙中未加规制的“蓝海市场”以及未曾开发的潜在高额利润,元宇宙可能成为数字资本剥削的新工具,发达国家或将借此扩大自身与数字弱势国家的“脱轨”,实现在元宇宙中的数字霸权与话语支配。在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和元宇宙的同时,主动进行数字资本风险管理,是元宇宙数字资本风险治理的辩证法。基于此,对元宇宙数字资本的前瞻风险治理,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统一有序、资源合理配置、发展集中力量等方面的固有优势,有效管控伴随元宇宙而来的工具性风险、脱轨...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的兴起有其现实基础,是人类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生存的重要趋势和表现。与其说元宇宙是“数字化虚拟空间”,不如说是“社会现实的数字化扩展空间”,即它使社会现实本就具有的“虚拟性”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并满足了数字化时代人的现实需求。元宇宙在社会结构层面具有“强技术性”“拟空间性”和“拟时间性”特征,在社会行动层面具有“脱嵌性”“孪生性”和“跨阶层性”特征。社会学应立足于社会生活数字化的经验现实,“避虚就实”地理解元宇宙,在个体与社会之联结的意义上把握其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创造的名词,“元宇宙”背后存在不可调和与逆转的头脚倒置的方向性错误。其根本问题在于它对真正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逻辑和将具体高度抽象化的数字化本质的背离,以及对作为现实世界中介的技术进化规律和基本商业逻辑的违背。在科技战和大国博弈背景下,元宇宙带来的浮躁和炒作将极大地干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方向。而学术界在学理和理性上的脱离,则使元宇宙丧失了创新的科学基础。因此,对元宇宙热潮的反思刻不容缓,其巨大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而学术界依然应该是最终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4.
余乃忠 《学术界》2022,(8):80-87
人类以数字化虚拟为内核开启了元宇宙的定义之旅,但元宇宙并不等于虚拟。元宇宙并不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不是实体,也不是虚体,仅仅是一个元概念,一种元思维,一种抗拒人类现存文明形态的执念,是一种“被压抑物的回归”和“强迫性起义”的火焰,一种去沉沦、去绝望的幻象。人类的生存之困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相遇,催生了元宇宙概念的耀目。元宇宙是人类自我解困的元精神,走出至“暗”时刻的元共识。元宇宙是一个假象,但在牵引前行的意义上,它又是一个超越假象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5.
程士强 《河北学刊》2022,(5):180-187
元宇宙作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必将引起网络空间结构的深刻变革。网络信息空间曾经是以高度流动性、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色的缺场空间,而元宇宙则凭借新的技术手段打造三维拟真场景和身体高度涉入的沉浸感,从而对互联网缺场空间形成重构,使网络信息空间进入到“虚拟在场”的空间状态。元宇宙空间已经不仅是一个用于快速传递信息的节点间网络,更是一个有明确物质载体的数字地域共同体。网络信息空间变得具有更多城市空间的属性,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像城市空间生产。从元宇宙“虚拟城市”的早期案例中可以发现,其既有资本主导、投机炒房等空间非正义的一面,也有用户自主参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等空间正义的一面。要实现元宇宙的空间正义,进行共享的、均衡的空间生产与分配,就必须超越数字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这个话题本身就带有一种幻想的色彩,它的建构充满了文学艺术的想象力,但同时又是一种带有科学成分的幻想,因为这其中并不乏科学技术的成分,也即在元宇宙的空间,一切人工制作的东西都可以由科学技术来取而代之。假如有那么一天,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批评完全由人工智能来代为运作,这至少也说明人类依然需要作为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元宇宙的幻想把我们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和虚拟的方式加以创造和再现,甚至文学艺术的生产也可以由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来表现。这也说明,在一个虚拟的元宇宙世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相对满足时,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愈益强烈。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文学艺术之于人类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食粮,文学艺术既然可以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供人们欣赏,那么它就必然有存在的理由。在元宇宙时代,文学艺术与科学并非总是呈对立的状态,二者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了交融,这具体体现在元宇宙时代的文学,尤其体现在科学幻想小说的创作和批评上,科幻小说同时使得文学艺术与科学的想象力达到了交融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移动互联、应用生态、全息互联网等为关键词的新一轮数字革命的全面展开,以及虚拟现实、沉浸环境、区块链、开放源代码等媒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之用户生产内容、趣缘社群也逐渐成为成熟的网络文化生产机制和主体组织方式,元宇宙顺势而出在当下被历史性地定位为内嵌在整个互联网以及数字化发展序列中的新阶段,并被赋予了超脱话语层面之外的社会意义和未来想象。从其内在技术、机制和价值设想可以看出,元宇宙作为一个依然携带有硅谷话语的乌托邦式的社会构想和社会实践,在生产与创造、认知与经验、社群与身份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有待激发的潜能和变革性影响。但是这种潜能和变革性影响又深受物质世界的制约,元宇宙社会也因此展现出和现实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连接。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是人类对未来世界一次重大的构想和设计,现代科技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元宇宙的诞生大大提升了世界与社会的运行效率,大大增强了新价值的产出效益与新价值体系的构建能力,大大推动了生态宇宙的最终成形和宇宙的迭代更新。元宇宙呈现晶状联通式的结构形态,强调社会各部类之间的交融互通、协同创造,虚实相生是其本质,联通是其手段,创造是其目标。元宇宙起源于文学艺术作品,发展于游戏艺术活动,并将归结于对艺术之美的追求。元宇宙艺术具有艺术主体的普众性、艺术本体的交互性、艺术介体的协同性、艺术客体的参与性,是兼具数字属性和物理属性的复合型艺术,也是元宇宙物质化表征、视觉化呈现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是由多维数据、技术和创意等“合弄”共同编织的价值时空,在蕴含混合价值创造的全新机会的同时,也挑战了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已有的价值理论和治理规则。元宇宙时代价值追求转向包含经济和非经济价值、现实和虚拟价值、现在和未来价值等在内的混合价值。元宇宙时代也重构了混合价值创造、交易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模态人机共创、去中心化交易、共享化分配等特征。在积累实物资产的同时,也促成了规模化数字资产的形成。鉴于元宇宙时代混合价值实现过程的身份伦理、价值转化、权属认定和价值评估等难题,迫切需要建构与其相适应的治理规则。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被誉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形态,但是,元宇宙技术并不鬼魅神秘,它并不是完全另类的技术发明,而是现有的多种技术的叠加和综合集群。对元宇宙的分析和考察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浅表和经验层面,而要深入探究其深刻本质和背后真相。数字资本是元宇宙技术发展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驱动力量,元宇宙是数字资本突破增殖瓶颈和打破增殖阈限的技术突围。被数字资本架构的分布式的元宇宙结构与集中化、垄断化的数字资本积累结构之间形成了颠倒错配的关系,这种颠倒错配的关系揭示了现有元宇宙模式发展的局限。元宇宙要赢得真正增益人类福祉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必须将其从数字资本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还原其本真面目,同时协同变革所有要素和社会关系,以实现元宇宙赋能现实世界和现实人的真正解放等社会主义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元宇宙在中国当前是一个热点话题。虽然中国在元宇宙诞生和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但事实上元宇宙是一个与西方文化相关的问题。从元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来看,元宇宙始终与西方相关。无论是元宇宙一词的来源,还是元宇宙发展的主要节点,都集中在西方。不仅如此,从元宇宙的理论根基来看,元宇宙更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之上。西方文化的二重世界理论则是元宇宙的文化根基。建基于二重世界理论之上的元宇宙,其本质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它是一个因人们对现实世界不满而构造出的虚拟世界,虽然是以现实世界为模板,但又不是现实世界的翻版,而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既然元宇宙是西方二重世界思想的产物,那么,对于元宇宙,中国人应该认清其西方文化特性,认识到二重世界的理论对其所造成的虚拟化倾向。而要避免元宇宙的虚拟化倾向,我们有必要回到中国文化,其一元论特征决定了中国人更加注重现实世界,认为人最终是生活于现实世界之中,因而对于彼岸世界并不关心。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技术时代充分发挥中国文化中一元世界的优势,将元宇宙的发展导向由虚入实,并在元宇宙的建设中将现实世界的建设作为重点,将虚拟世界作为补充,从而使得元宇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崇拜是一种从心理、行为和价值观上深受数字系统影响的社会现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数字技术及其产品构成的数字系统过于依赖、过度上瘾以及对其塑造的意识形态过度顺服的社会异态关系。这种社会现象的形成主要基于数字化的生存状态,技术理性的迅速扩张和感官系统的极致调动。究其本质,数字技术崇拜背后是经由数字资本逻辑重构社会秩序、数字技术内生意识形态和数字权力塑造单向度人共建而成的机制。面对数字时代人类境遇的遮蔽,并不等于要一刀切地舍弃数据和算法的便利性,而是要唤醒人的数字主体性意识,建立数字权利的政府保障机制和树立正确的数字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包含着勇于突破、勇于胜利、勇于牺牲的丰富内涵。湘江战役精神蕴含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厚,既有传统文化的“根”,也有革命精神的“魂”。数字赋能湘江战役精神能够展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形象,为民族复兴注入新的精神动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赓续传承红色文化,加强国民理想信念教育。现阶段湘江战役精神数字化传播仍存在传播主体的认知偏差、传播内容和载体有待完善、数字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创新数字化传播载体、加强传播人才的培育和建设,为湘江战役精神传播拓展新思路和新策略,助力湘江战役精神数字传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虚拟生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该群体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虚拟生存中出现了成为科技奴隶、人际交往淡化、自我认同危机和网络道德失范等异化现象.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人生观上的享乐主义和道德观上的功利主义是导致其虚拟生存异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着重从树立科技人文价值理念、践行虚拟实践教育活动、提高网络信息素养能力及构建虚实相生和谐境界四个方面,探寻化解大学生虚拟生存异化现象的对策,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元宇宙认知莫衷一是,似乎是一种观念创造的虚拟新世界,但印证观念言说创造某种现实追求的典型所在却凸显其聚合虚拟现实的魔力。科技进步、商业需求和人的梦幻创造推动其风靡一时,正视科技时代虚拟现实的真存在、防范商业逐利的真虚幻、实现艺术梦幻的真实现,需要哲学思维和艺术创造的探源助力。元宇宙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显学,但从艺术理论层面去研究艺术本真也是一种元宇宙构造实现。认识教育的新观念需要从这里去深入,艺术理论的新揭示才具有深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社会日益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文章对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韩帅 《河北学刊》2012,32(1):234-236
以"0"和"1"为基本元素的二进制算法是数字化技术的核心。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源于西方的"数字文化"理念已扩展至全球。从形式上看,"0、1"与《易经》中的"阴、阳"极为相似,甚至《易经》的卦象系统本身就是一种二进制编码组合。在这种表面的相似性之下,实则隐藏着中外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的巨大差异。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方法与传统阴阳学说在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和重构世界方面的异同之处,进而论述了中西方科学文化体系在对待"整体"与"局部"、"物质"与"精神"时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信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在批判高利贷信用和扬弃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信用思想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研究,创立了自己的信用理论。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有关虚拟资本的理论对我们认识目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化资本的占有与缺失--兼论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艳 《学术探索》2004,(9):19-22
文字时代的知识分子占据了绝对多数的文化资本,在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获取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处于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随着后文字时代的来临,图像逐渐代替了文字成为媒介的中心,知识分子的文化资本被剥夺,其社会地位亦被"文化新贵"所代替,知识分子从普遍走向了专业。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革命的运作,造就了网络时代的到来,引起音乐传播环境的巨大变化,拓宽了音乐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事实证明,数字技术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引起了新旧音乐传播模式的交融与渗透,带来了音乐传播形态的嬗变,从而加剧了音乐传播和媒介的扩张性,为人类大造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传播新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