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值中国学术界为学术研究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冲击而感到困惑,并思谋自身发展路向的时候,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合作,联系了一大批活跃在当今美学、文艺理论领域里的中、青年学者,创办了《美学与文艺学研究》丛刊,每年定期出版两辑,每辑20万字,由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丛刊第一辑于今年8月问世,以强大的学术阵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美学研究热兴起又渐次降温而趋于平稳,相应于此,专门的美学刊物亦由许多个而减少到硕果仅存的寥寥数个。由于发行量、作者队伍和论文水平等原因,专门的美学刊物确实也难以独力支撑下去。然而,矢志不移的的美学研究者们仍然企盼着比较高档次的刊物问世,以便展现其研究成果。由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国高校东方文学研究会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创办的《东方丛刊》正是这样一本众望所归的刊物。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1993,(5)
<正> 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合作,联系了一大批活跃在当今美学、文艺理论领域里的中、青年学者,创办了《美学与文艺学研究》丛刊。每年定期出版两辑,每辑20余万字,由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第一辑于今年8月问世。著名学者季羡林、王朝闻、蒋孔阳、汝信、徐中  相似文献   

4.
《东方杂志》系商务印书馆的定期期刊之一,1904年(光绪30年)创刊于上海。1910年,《东方杂志》与1901年创办的《外交报》合并,刊名仍定为《东方杂志》,在内容上加重了对国际外交资料的汇集,嗣后直至1948年12月停刊终,国际关系的资料与专论,一直是该刊的重点内容。该刊原为月刊,从1920年第17卷起,改为半月刊,1947  相似文献   

5.
《东方丛刊》(第一辑,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国高校东方文学研究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问世,是我国学术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开拓和具有深广意义的文化选择。众所周知,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渗透,全球文化日趋统一与形成的大文化背景下,要想立足于人类共同的文化创造与建设,仅仅吸收与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中先进思想和养料,而轻视或忽  相似文献   

6.
本刊作者     
钱振钢,1954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仟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茅盾研究》编委。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出版专著《走向新大陆——中国现代作家与中美文化交流》,主编由全国20余所高校教师合作的《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参加编写由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及其他学术著作10余种。担任《茅盾研究》第八辑、第九辑的执行编委。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等期刊上发表鲁讯研究、沈从文研究、张爱玲研究、老舍研究、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其…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元代史料丛刊,近日已开始出版。 多年来,从事元史研究的同志都希望能够把元代一些分散而又重要的史料汇集起来,加以整理出版,这不仅可以提供元史研究的方便,而且也是元史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浙江古籍出版社根据元史学界的这一要求,拟定了《元代史料丛刊》的编辑计划,将分辑整理出版一些元代史料。每一辑大体上构成一个整体,侧重于史料的某个方面,编印若干册,要求收入的史料有较高的研究使用价值。每辑各册出齐后,再编一本这辑的综合索引,以便读者检索。第一辑是“政书类”,分编八册,书目有《通制条格》、《元代法律资料辑存》、《吏学指南》、《庙学典礼》、《宪台通纪》、《秘书监志》、《元名臣奉议》(上、下)。第二辑准备汇元代碑传文字。  相似文献   

8.
中文系九六级 (二 )班高志忠同学题为《智慧艺术与现代公关——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我见》在国家级刊物——《红楼梦学刊》2 0 0 0年第 1辑刊发。这是中文系举办“学生论文报告会”以来学生作品第二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此文的发表是中文系多年来重视学生科研实践的结果 ,更是中文系举办“学生论文报告会”以来杰出的成果。中文系学生论文在国家级刊物《红楼梦学刊》上刊发@张东虎  相似文献   

9.
广州的《学术研究》1989年第2期报道了姜建强同志的应用哲学即“无哲学”的观点。我即撰写了《“应用哲学”即“无哲学”吗?》一文与其商榷,发表在该刊1990年第1期上。拙文发表后,该刊在1990年第4期刊发了吴忠同志《“应用哲学”是哲学吗?》与我商榷。这两篇文章均在1991午《哲学年鉴》列目。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3年我才有幸拜读此文。当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到一九七九年二十所院校编印的《中国当代作家小传》,其中的老舍传记中记,老舍于“一九四○年,赴西北战地慰问抗战将士。”,同时又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九八○年第三辑上发表的波兰学者日比格涅夫·斯乌普什基写的《老舍传记  相似文献   

11.
刘望龄教授辑注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9月版 )收入孙中山一生中给刊物题签名称的遗墨不少于 1 0件。笔者在查阅资料过程中 ,发现孙中山题签《三五》杂志的刊名 ,为已经出版的各种孙中山文集所不曾收录 ,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该题签刊载《三五》杂志第 1期封面 (该刊物出版期数不详 ,国内仅能看到第 1期 )。从右至左题“三五” (出版时套红 )二字 ,左下落款“孙文题” (出版时亦套红 )三字。从字体来看 ,与孙中山的其他题词笔迹一致 ,可以判定该题签为孙中山亲笔所书。《三五》杂志系政治性刊物 ,由中国国…  相似文献   

12.
张福勋、徐文潮新著《宋诗论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公开出版发行以来,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学遗产》、《中国典籍与文化》、《古典文学知识》等权威专业刊物给予报道、评介。孔凡礼先生的序又先后于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韵文学刊》、《阴山学刊》等给予转发。台湾成功大学宋诗研究所作为研究典籍;韩国庆北大学校人文大学汉文学科、岭南大学校文科大学所主持之东方汉文学会、东方诗话学会都作为藏书。一些著名的古典文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在宋诗研究领域卓有贡献的著名博导及博士生,从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一年四月号《学术月刊》发表了拙作《伦理美学》,其后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文汇报》上发表了《大力开展伦理美学的研究》,接着一些社会科学刊物也陆续发表了关于伦理美学研究的文章。这是一种很可喜的现象。但伦理美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究竟能否成立,它的基本范畴规律究竟是什么,当需作进一步的论证。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再谈点意见,希望能有助于这一新学科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4.
有资料介绍说:在我国最早使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概念,是1917年2月1日恽代英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非也。应该说,早在1913年5月1日出版的《东方杂志》(见该刊九卷十一号首篇)就明确使用了这两个概念。当时,我国有人开始探讨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渊源和差异问题,并引起了争论。在这场争论中,《东方杂志》发表了署名高劳(即杜亚泉,系该刊编辑者,绍兴人)撰写的《现代文明之弱点》一文。文章“试就吾国文明之弱点,分为精神上物质上两方面观之。”当谈到我国文明在物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1983,(2)
<正> 山东大学蒲松龄研究室编辑、齐鲁书社出版的《蒲松龄研究集刊》,于1980年9月问世,现已出版了三辑。第二辑为1980年蒲松龄学术讨论会专刊。这个集刊是专门性的学术丛刊。已出  相似文献   

16.
《中原油田年鉴》创刊于1992年。10多年来,该刊坚持录史存真、服务企业的办刊宗旨,真实记录了中原油田在改革大潮中奋力拼搏、探索前行、与时俱进的风采与精神、问题与情况,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4次。回顾《中原油田年鉴》的办刊实践,笔者  相似文献   

17.
1944年,上海被日寇占领期间,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丛刊》在敌伪的缝隙中呱呱坠地。 《文艺春秋丛刊》第一辑《两年》1944年10月出版。在《两年》里,范泉遵照许广平的指示,用“本刊”的名义写了一篇《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八周年》的文章,展开了保卫鲁迅先生遗书遗物的斗  相似文献   

18.
改版寄语     
为了指导全国年鉴工作的开展,在原中国年鉴研究会的领导下,1991年创办了《年鉴工作与研究》丛刊(季刊,用书号出版);1994年由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刊物出版;1995年《年鉴工作与研究》更名为《年鉴信息与研究》(季刊)。目前,这是一份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主办的杂志,既是新闻出版总署的直属单位期刊,又是我国惟一公开出版的年鉴专业性刊物。今年,是本刊出版10周年。10年来,得到尚丁、  相似文献   

19.
一、《顺宗实录》存佚问题的提出 《文学评论丛刊》第七辑(1980年10月北京版)曾发表拙撰《今本<顺宗实录>非韩愈所作辨——兼与瞿林东、胡如雷同志商榷》一文。拙文指出现保存于《韩昌黎集·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古代文论研究的十大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古代文论研究的十大热点古风1978年以来,古代文论研究日趋繁荣,达到了本世纪的高潮。发表的论文和专著,难以精确统计。仅从以下三组数字,就可见一斑。目前已出版的16辑《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发表论文350多篇;6辑《文心雕龙学刊》发表论文14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