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佛教噶举派形成於公元十一世纪,最初只有两大传承。一个是以克珠琼波奈觉巴开始的香巴噶举。另一个是玛尔巴之再传弟子塔布拉杰所创始的塔布噶举。这两派传承虽然同原於印度的噶举派,但是到十五世纪时香巴噶举已经衰落,而塔布噶举则发展成四大八小的庞杂支系。其中噶玛噶举,蔡巴噶举、帕主噶举、跋绒噶举四派是塔布拉杰直接师传的,故称四大支、而其中的帕主噶举在1354年开始取代萨迦派掌握西藏地方政权达两个多世纪,成为西藏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大教派。其创始人帕木主巴多吉杰布  相似文献   

2.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四大派别之一。“噶举”系藏语“”的译音,“噶()”为佛语之意,“举()”为传承之意,“噶举”即为传承佛语之意,是故称为噶举派。噶举派这个名称,清楚地揭示了该派的修习真谛,突出地表明了该派的传承特点,这就是该派特别着重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法的修习,而密法的修习又全靠师长口授、僧徒耳闻这种师徒口耳机传的方式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3.
主巴噶举是塔波噶举八小派之一,是由帕珠@多吉杰布之徒孙藏巴嘉热@益希多吉所创建.该教派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实证苦修,其徒众之多、分布之广是其他教派难以相比的.后形成中主巴、下主巴和上主巴等中心.主巴噶举除学修噶举派共同殊胜密法"大手印"、"那若六法"等外,还要学修"八大导引"、"六种一味"等不共密法.  相似文献   

4.
香巴噶举派是藏传佛教教派之一,由凯珠·琼布乃觉创建.尼古玛、苏喀斯迪二人在该教派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派因其根本道场雄雄寺在"香"地,其教法以口耳方式相传,故称香巴噶举派.在该派的发展早期,曾出现过"七宝法统"的传承;其后,分裂成以香敦大师修建的甲寺、凯尊·循努珠修建的桑顶寺为标志的甲巴、桑顶两大世系.再之后,该教派又出现了以汤东杰布和觉囊·多罗那他为代表的两个较为重要的世系.香巴噶举派由于其始终未能掌握地方政权,也未能与地方势力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其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衍生出诸多支系,再加之自身组织涣散,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实用的传承体系,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香巴噶举派走向了没落.  相似文献   

5.
嘎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中的一支重要教派。这个教派形成至今已有800多年。在历史上,这个教派对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有过重要建树。它在密切西藏地方和元、明中央政权的关系,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稳定西藏、特别是康区的社会局面,都作出过巨大贡献。嘎玛寺与嘎玛噶举应该是什么关系?难松钦巴建的是嘎玛寺还是拉顶寺?嘎玛寺究竟在哪里,建于何时?弄清这些问题,对搞清嘎玛噶举派的形成和发展,评价其历史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这几个问题上,长期以来众说纷坛,甚至有以讹传讹之势。笔者长期在昌都地区工作,曾有幸数次去…  相似文献   

6.
“达隆”系地名,旧译“达垄”、“达龙”、“答笼”、“打隆”等。在西藏称为“达隆”者有两个地方,一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境内,一在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帕竹·多吉杰布的弟子扎西白在今林周县境内的达隆地方兴建了达隆多吉典寺,简称达隆寺。因为位于拉萨北面,又称羌达隆寺。以此发展起来的教派称为达隆噶举,扎西白也因此称为达隆塘巴。 达隆噶举虽为噶举派八小支中影响较大并流传至今的一个教派,但可资参考的史料并不多,我们在撰写本文时,以《达隆教史》和《青史》为主,并参照其它藏汉文资料。  相似文献   

7.
蔡巴噶举(             )是塔波噶举的四大派系之一,亦为元朝在卫藏地区设立的十三万户之一。“蔡巴”系地名,在今拉萨市东郊,全名蔡贡塘(        )。居住在蔡贡塘地区的人也称“蔡巴”。12世纪后叶,塔波拉杰的再传弟子尊追扎巴(             )在蔡贡塘地区兴建蔡巴寺和贡塘寺,从此兴盛发展起来的教派称为蔡巴噶举派。当时蔡巴地区是元忽必烈的份地,有一个自称是噶尔东赞后裔的家族势力强大,其首脑人物噶尔·嘉哇迥乃(             )与尊追扎巴结为供施关系,不断扩大其势…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活佛“转世”,最早是由噶举派(白教)的噶玛噶举创始的。噶玛噶举的宗教领袖噶玛巴喜(公元1204—1283年)于1253年在绒域色堆地方见过元世祖忽必烈。1256年,他又在喀喇和林见到了元宪宗蒙哥皇帝。蒙哥赐他金边黑帽一顶,后世称为噶玛黑帽派。噶玛巴喜后来回到西藏,于1283年(元世祖至正二十年)死于楚布寺。据藏文史料记载:噶玛巴喜死后,于1284年“转世”,名昂迥多吉(公元1284—1339年),成为噶玛派(黑帽派)的第三  相似文献   

9.
正如后藏贵族昆氏家族 (’khon)的发达与藏传佛教教派萨迦派 (Sa -skyaschool)的崛起同步一样 ,西藏东部噶斯家族 (Ga -zi)是伴随着达隆派 (sTag -lungschool)的发展而兴起的。长期以来 ,噶斯家族和达隆派一直是卫藏地方和西藏东部的一支强大势力。在这篇短文中 ,我将主要探讨藏东噶斯家族的历史。达隆派属于噶举派大家庭中的一员。支派林立是噶举派的一大特点。虽然它们在其教法上基本一致 ,但这些支派之间不仅彼此独立 ,而且互相间时有冲突。塔波噶举派 (Dvags -pobKa’ -brgyud -pa…  相似文献   

10.
历代噶玛巴活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噶玛巴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继承人的称谓。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是塔布噶举传出的四大支系之一,这一支系在西藏最早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其实力很大,分布较广,在藏传佛教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创始人都松钦巴(1110—1193)于公元1147年在西藏噶玛地方修建了噶玛丹萨()寺,噶玛  相似文献   

11.
张宁 《中国藏学》2023,(5):150-158+218
在14—16世纪的西藏,藏传佛教内部兴起了一批被称为“疯圣者”的修行者,关于这些“疯圣者”的藏文记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言行怪异、举止荒诞,有许多与世俗常规相背的事迹,人物形象迥异于通常意义上的高僧大德,但他们在宗教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和西藏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的西藏社会,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纷争不断,与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利益争夺相交织,政治和宗教被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催动了“疯圣者”的集中出现。文章聚焦于其中的代表人物“藏念嘿汝噶”桑杰坚赞,结合14—16世纪的西藏社会背景,尤其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和格鲁派在当时的发展情形,讨论藏传佛教中的“疯圣者”在14—16世纪集中出现的历史原因,即他们将“疯行”作为一种弘扬教法的路径选择的考量。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教派(一)宁玛派宁玛派奉公元8世纪到藏区传法的密宗大师莲花生为鼻祖,在教法传承上主要是弘扬前弘时期的经典法要。该派13世纪时正式形成。宁玛派主要有两大传承系统,一是经典传承,一是伏藏传承。经典传承有《幻变网》的传承,集经的传承和心品的传承。心...  相似文献   

13.
在西藏政教史中,噶举派的分支十分繁多,藏学界对此有两支四大八小两派三巴之说。噶举派的教派之分并非教义之分,而是教主之分。一个教主由转世或世袭构成,人易而头衔不易,教主以寺院为中心,以为号召。正因为如此,噶举派才支系繁多,但也有因教主的衰败而支系湮没的现象。所以,延至今日,噶举派仅存四支,即:噶玛派(据领导地位)、主巴派(在不丹及拉达克势力最盛)、达垅派(不绝如缕)、止贡派(趋于灭亡)。  相似文献   

14.
噶玛巴德行协巴于1406年奉诏进京晋谒。这一史实在明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行协巴这次晋京的一系列活动,不但进一步增进了民族交往,加强了文化交流,繁荣和促进了藏区与内地之间的经贸往来,而且对于明廷当时制定的一些大政方针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雕版印刷业、民间信仰、藏传佛教各教派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传承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师徒传承、法嗣传承、嗣代(家族)传承和活佛转世传承四种.本文对这些不同传承制度的形成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一个教派、一个寺院、一个经院来说,其传承系统是综合运用,错综复杂的,很难在一个教派内把它的传承系统完全分开.  相似文献   

16.
一、宁玛派在西藏宗教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第一个教派,是大乘佛教西藏化的成功尝试.宁玛产生于西藏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十一世纪以后,西藏各地陆续进入封建社会,吐蕃时代曾经昌盛的佛教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秘密流传又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公开进入西藏的社会生活之中,并与当时处于分裂割据的西藏各地的文化特点相结合,先后形成了似宁玛、噶举、噶当、萨迦等为代表的佛教宗派,创立了藏传佛教,从而把藏民族的宗教文化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时间上说,宁玛派是第一个具有西藏地  相似文献   

17.
大智法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封授藏族僧人的最高封号为“大法王”。曾先后封授噶玛噶举黑帽系活佛得银协巴(de-bzhin-gshegs-pa)为“大宝法王”,封萨迦派高僧衮噶扎希(sa-skya-pa-kun-dgav-bkra-shis)为“大乘法王”,封及格鲁派宗喀巴大弟子释迦也失(shrva-kya-ye-shes)为“大慈法王”,号称“三大法王”。鲜为人知的是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还曾封过一位“大智法王”,即明代著名著传佛教高僧班丹扎释(dpal-ldan-bkra-shis)。本文在广泛参阅明代汉藏史料及历史文物的基础上,从班丹扎释身世、拜师学经、奉旨西行及在北京建寺译经授徒传教等方面对大智法王班丹扎释的生平事迹作系统而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大威德教法属藏传密宗四续部之无上瑜伽父续,是一部实修“大威德”本尊的教法,通常汉译为“阎摩敌”或“大威德金刚”等。它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同修习和依止的一位本尊,格鲁派称它为“多吉久谢”,宁玛派中以“文殊身”来命名,是文殊菩萨以威猛姿态显现的一种本尊。根据藏文文献可以发现,因旧译和新译密宗教法的传承不同,其教法最初在古印度盛行、传承途径以及入藏后的传承路径也有所差异。它们分别是以旧译宁玛派密宗大师为主的传承派系和以新译格鲁派等教派中的传承流派。虽然传承史不同,但其教义理论却无异。  相似文献   

19.
噶当派是公元11世纪藏传佛教后弘期最早出现的藏传佛教派别,是由阿底峡奠定,仲敦巴开创,那措译师和俄·勒贝喜饶扩展,再由他们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发扬光大而形成的。包括上噶当传承、下噶当传承、桑普寺传承三大支脉。本文不仅介绍了噶当派三大支脉的各自传承,而且对其各自的思想特点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具有古老传统文化习俗的高原雪域,藏传佛教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创立的一种独特的传承制度,它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集团为解决自己领袖人物继承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不同于世界其他宗教的特殊的制度。藏传佛教中产生的第一位转世活佛,是公元十三世纪的噶举噶玛巴希(生于公元1204年)。至于由他开始产生的活佛转世制度的历史背景,许多藏学家有很多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