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后西欧社会民主党的困惑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勇 《求是学刊》2007,34(4):140-144
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一度失去了一定特质、淡化了理想,使社会民主党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大选中连遭败绩.经过长期不懈的讨论、探索,西欧社会民主党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的同时,对经济政策、福利体制、民主人权、党的属性和党内民主、与左翼政党的关系、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和平安全观、建立多边的国际合作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作出了新的阐述,提出了新的纲领和政策,在90年代末期纷纷上台执政.这说明社会民主党对西欧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胡彩萍 《探求》2005,(Z1):112
一、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形势和时代进步的挑战.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于苏联东欧的政变,导致在这些国家执政几十年的共产党先后失去政权,并最终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国际事件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中国共产党要想继续维护其执政地位,必须解决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防重蹈他国覆辙.其次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仍处于优势地位,国与国之间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将更加复杂多变.最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3.
李小虎 《社科纵横》2007,22(12):132-134
布莱尔时期的英国工党改革在欧洲社会民主党中独具特色。他围绕赢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这一目标,从党的意识形态、组织结构、执政理念和具体政策方面作大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研究布莱尔时期英国工党的改革,对我们研究西方国家政党执政、探索其执政经验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世界 ,社会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同属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当 1 999年 1 1月社会党国际召开第 2 1次代表大会时 ,社会民主主义派别的政党有 1 43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在东欧国家和原苏联“现实社会主义”崩溃条件下 ,社会民主主义的危机变得特别尖锐。许多人开始谈论的不止是世界社会民主主义的危机 ,而且还谈论社会主义思想本身的必然终结。然而 90年代末的政治事件证明 ,这种预测不对。现在 ,社会民主党人、社会党人、工党成员和其他左派政党的代表在欧洲联盟 1 5国的 1 2个国家执政。欧洲舆论向左转证明 ,社会党人…  相似文献   

5.
社会民主党在俄罗斯成了时髦。很多政治领袖在分析杜马选举的结果和考虑自己的个人前途时都转向社会民主党 ,许多昨天还发誓要永远忠于共产党的州长们今天已经在公开谈论社会民主党了。现在的一种现实的危险是 ,社会民主党的一些新崇拜者在其幌子下向国家提出了一些甚至与之完全对立的论点。因此 ,指出现代社会民主党即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民主党的一些新论点是有意义的。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对异己思想和不同观点的宽容 ;每个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人在每一历史时刻都充分考虑自己的具体政治行情 ,特别是选民的立场。社会民主党…  相似文献   

6.
自1989年以来,由共产党、工人党执政40多年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变,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多年的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形势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现将有关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科研机构代表联合组成的研究社会民主党的国际课题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研究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合作新可能性的工作小组。本文是该小组研究成果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第三条道路的许多观念构成了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的基本内容和社会民主党政府实施的具体政策 ,诸如积极有效的劳动市场政策 (从福利到工作 )、教育政策、终生学习和拥有就业能力的政策。与此同时 ,许多社会民主党人认为 ,第三条道路是可怕的和值得怀疑的。为了理解瑞典在第三条道路讨论中的勉强态度 ,我们了解一些 2 0世纪 90年代瑞典的背景情况是很重要的。最近 ,一个政府委员会完成了对 90年代瑞典福利政策的平衡测算 ,报告的序言部分表明 ,在90年代 ,人口因素和瑞典经济和劳动力市场最不景气的阶段交织在一起。委员会强调 ,瑞典人口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政党发展危机的表现及其启示--以世界五大政党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日本自民党、中国国民党等大党相继丧失垄断多年的执政地位,预示着传统政党发展陷入了严重危机.五大政党衰落的历史与现实表明,如果对全球化与公民社会兴起的现实漠然视之、回应不足,传统的治党方略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那么,政党发展的危机便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0.
在领导俄共(布)夺取和执掌政权的过程中,列宁围绕共产党要不要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政、怎样才能执好政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构成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作为其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离不开当时的总体社会格局,离不开俄共(布)时期的自身状况及其国内外环境,也离不开列宁领导俄共(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进程。列宁的共产党执政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先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并列起来一起提,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从执政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合法性等方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权丽华 《社科纵横》2004,19(2):27-28
本文在分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迫性的基础上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质上就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 ,要从不断创新执政理论、努力掌握执政规律、切实改进执政方式三个方面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3.
1976年的瑞典选举使执政44年的社会民主党下了台.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人多少年来都把瑞典看作是某种现实化的乌托邦,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和社会安宁、工业上平静的范例.人们常常认为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强大地位已经产生了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这里私人企业受到限制.但是瑞典大约有95%的工业仍然在私人手中,  相似文献   

14.
1、主要国家的协调与联合体制从政治方面预测未来10年国际社会的变化可知,与形成政治两极和经济多极的80年代相比,90年代大概将会出现强化政治方面的多极化倾向。从欧洲的动向来看,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力将减弱,东欧各国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政党现代化与苏联共产党兴亡的关系这个重大课题,我们采取两个人问答对话的方式来进行递进剥笋式的剖析。△号代表后者,○号代表前者。一、现代政党政治的由来和特性△政党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生活的中枢。当今世界五大洲共有194个国家,无党制国家已经寥寥无几,只限于一些教权统治传统极深的小国。在有党制国家,总有各种政党不断起落浮沉。凡是能促进社会协调稳定发展、造福最大多数人民大众的政党,就能赢得民心,上台执政,甚至连续执政,否则就要下台、衰落,甚至灭亡。可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下台甚至灭亡,并不会造成社会制度剧变;而在苏联和东欧多国这样的社  相似文献   

16.
日本社会党国际局长八木升参加了4月11—15日由德国统一社会党召开的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国际会议以后,在日本《社会党月刊》8月号上发表文章介绍这次国际会议简况。这次在东德首都柏林举行的会议有两个主题:“卡尔·马克思与现代”,“为和平与社会进步而斗争”。世界各地有140个政党和组织参加。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共产党、工人党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社会党、劳动党,以及许多民族解放组织参加。值得一提的是西德社会民主党也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东德的报纸和电视详细报道发言的内  相似文献   

17.
王晋鹏 《探求》2002,(Z1):5-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 ,同时也吸取了世界各国执政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教训 ,其中包括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的主要教训。1991年苏联的“8·19”政变后 ,叶利钦签署命令 ,宣布停止苏联共产党和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建党有着93年历史 ,十月革命后执政长达74年的苏联共产党下了台。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 ,今天我们重读苏联共产党的一些历史资料 ,可以深深感到 :苏联共产党下台的根本的原因是苏联共产党(以下简称苏共)、特别是领导了苏联近30年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党国际是世界上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性联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1976年社会党国际十三大以来,社会党国际开始重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大力向亚非拉国家渗透和传播民主社会主义,支持广大亚非拉国家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发展,吸收它们成为社会党国际的成员,支持这些党在各国发展和执政:社会党国际向亚非拉国家的开放战略取得了相当成效,在思想、组织和活动上扩大了社会党国际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同时,促进了民主社会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传播和社会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具有独立思考品质的领导人。从思想、党风、干部队伍等方面对提高共产党执政水平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转轨国家金融体制转换的效应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东欧以及中国等国家纷纷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变,走出了不同的转轨路径。与此同时,顺应总体经济转轨路径安排,转轨国家在 金融领域也采取了相应的方式启动金融改革。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扩展,转轨经济国家金融 体制转换效应的一系列特征应予以充分关注:如金融体制转化的速度差异、金融业的稳定运 行程度、金融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追求稳定化金融转轨模式的问题与激进自由化的 金融转轨模式可资肯定的方面等等。本文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从多个层面对金融体制转 换的效应加以比较,并提出了转轨国家今后金融改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