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作方法”与世界观问题质疑与辨正黄海澄广西艺术学院一、"创作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等术语,在19世纪的艺术批评中早就有了。但是,当时并没有人把它们叫做'创作方法",而是把它们看作思潮、倾向、流派或创作原...  相似文献   

2.
“创作方法”是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但并不神祕。世上原无神秘。有对某一事物无所知之人,亦有在一定时期尚未被揭晓或甚难揭晓之事,但并无不可知之事。“创作方法”,不是为清谈家而开设的一个好题目。“创作方法”不能是没有内容实质的“真空管”,也不能是可以离开内容实质而独立的“自在之物”。某一创作方法的实质意义乃是指被它所体现的一种特定具体的历史的文艺思潮的实质,以及由此思潮而形成的文艺流派的实质。这个思潮与流派有它自己的方向、道路、倾向、原则甚至体系等等。“创作方法”这个概念,如果离开它的这个内容实质,或思想原则,或思想体  相似文献   

3.
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遗产,现代主义则是近百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的产品,把这两者当成一个论题,岂不是生拉硬扯吗?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到任何一种成熟和完备的“主义”,不论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都包含着作为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的两个层次,两者又非同时产生和同步发展,这个题目就不能说是故弄玄虚了。创作方法并不是一种文艺思潮形成之后才一涌而出,自天而降  相似文献   

4.
一、对经典定义的反思 历史上任何一种创作方法,莫不是社会思潮、创作主体、艺术手法及风格流派等因子的综合产物。不过,社会主义时代的创作方法,还有一个特点,即带有一定的指令性。一九三四年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接受斯大林的指令性提议,正式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大家知道这个具有法律效能的经典定义就是: 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以欢呼声、鼓掌声所通过的经典性定义,在一九五四年召开的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竟遭到西蒙诺夫的猛烈抨击:它“明确规定的第二句是不确  相似文献   

5.
最近,吕兆康同志在《“两结合”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吗?》(《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创刊号)一文中,提出“两结合”不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因为它缺乏文艺实践的基础和理论上的充分根据。也有同志认为,“两结合”创作方法是1958年“左”倾思潮在文艺理论上的表现,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成长和繁荣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对这两种看法,笔者不敢苟同。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的创作方法,也应多种多样。它可以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还可以是其他创作方法。作为社会主义文艺,我们可以提倡比较好的创作方法,但不必强求一律,应当鼓励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我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下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表现主义——兼论《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文艺思潮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从20年代中期起,鲁迅就大量接触并译介表现主义的有关论著,并使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发生微妙而显著的变化。文章通过对《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的具体考察,对长期曾有争议的其创作方法的性质问题发表了见解,认为它并非现实主义而主要是现代主义——确切地说是表现主义的产物。文章认为,鲁迅在创作思想与实践上的上述变化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他一贯主张对各种艺术思潮、艺术经验广泛吸取、借鉴的结果。对于这位倡导“拿来主义”的思想家、文学家来说,他并没有把西方现代主义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7.
讨论创作方法的多样化问题,不能停止在概念上,而要从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出发,找出适合我们社会主义文学发展需要而又符合文艺发展规律的正确主张.曾镇南同志在《福建文学》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号上著文,提出对创作方法多样化问题的几点看法: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两种创作方法.文艺的特性和文艺史的大量事实说明:这两种创作方法是人类根据现实生活创造文艺作品时必然采用的两种方法,是艺术思维所能选  相似文献   

8.
“拉普”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文学界最重要的文学现象,对左翼文艺运动影响深远。“左联”重要成员之一冯雪峰不仅翻译了“拉普”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而且将该理论作为其现实主义理论构建的重要资源。受该理论的影响,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排斥浪漫主义,独尊现实主义,重视作家世界观的作用,把现实主义文学作为革命的武器和工具。“拉普”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为冯雪峰现实主义理论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当时革命现实需要。但该创作方法本身的一些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给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构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探讨冯雪峰对“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接受和阐释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下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黑龙江省当代文学理论与思潮产生与形成的源头、历史基因和内在灵魂 ,开放性、包融性和随机性是黑龙江省文学理论与思潮的独有特征 ,以开放、深化的现实主义为主潮 ,兼容其它文艺思潮、风格流派等多元并存的新格局 ,是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总趋势 ,也是黑龙江文学理论与思潮未来发展的必然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0.
创作方法不等于创作原则,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创作目的、创作对象和创作原则。创作目的位于创作方法三维结构的深层,它决定了其他两个方面。创作原则并不只限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它实际有四种基本类型。而具体创作对象的差异以及三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使得创作方法具有无限丰富的形态。风格的多样反映了创作方法的多样。但创作方法也可以划分出类型,正如文学风格有其类型一样。以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概念,可以对文学理论界及文学史上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如创作方法与世界观、文艺思潮及风格流派的关系等问题,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彭萍 《云梦学刊》2007,28(4):93-97
周扬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第一个向中国完整地介绍阐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用现实主义来为“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定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他用《讲话》精神来阐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把文艺的大众化方向、文艺的政治功能等纳入其理论体系之中。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受到质疑时,周扬积极倡导“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新时期以来,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没有根本改变,只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有所反思,作了某些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本来有能力在巴别城下建造一座通天的塔,结果是上帝变乱了他们的口音,语义的分歧终于使人一事无成。本文所要讨论的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在中国似乎也陷入了巴别城似的困境。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姑且把它的意义限制在创作方法这一层上。它既被规定为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的艺术观点,又包含着有一定限制的纪实风格。从世界文学的影响看,它指的是从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到本世纪以来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从新文学本体发展看,它指的是中国现代作家在上述的外国文学思潮影响下对“现实主义”所作的理论阐释与创作实践。这种限定并非无视这个术语在理论界通常还有更为宽泛的理解——譬如从反映论的角度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解释。它强调文学对现实生活的依存,尽管文学是人们通过审美把握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各种认识,它离不开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但归根结底,客观世界总是作为人的认识对象,或成为文学现象的生存依据,文学是现实的精神投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有文学以来,凡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现实,或现实主义。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反映论来理解,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和争议。只有当人们把作为反映论的现实主义和作为创作论的现实主义混淆起来的时候,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见,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不得不作这样的声明,本文所谈及的这个术语,一律作创作方法解。同样毋需否认的是,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引进中国,是与十九世纪从库尔贝、夏夫列里开始倡导的,以后又一度成为西欧文学主潮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作家对现实主义这个术语的接受,还同时伴随着一大串名单的接踵而来:诸如福楼拜、狄更斯、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托尔斯泰、契诃夫、易卜生……(恕我不提巴尔扎克,因为在当时中国人的心目中,他还是一个“浪漫派的殿军”)因此,我们所要讨论的全部话题,只有从这里开始引出: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在中国是怎样传播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学乃至整个艺术的创作方法问题,现在,有种说法颇有影响:“社会主义文学就其实质而育,已经不再是以一种创作方法为标志的文学体系了,而是以多样的创作方法统一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崭新体系”。我们认为,这个论断的前半部分讲得有道理,社会主义艺术(包括文学)已经不再是以一种创作方法为标志的艺术体系了。但是,我们又认为,这个论断的后半部分欠妥当。不能以“现实主义精神”这个概念来对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进行总体意义上的把握”,也不能认为社会主义艺术就是一个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标志的体系。我们的理由是:社  相似文献   

14.
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是西方文艺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是西方文艺史上的两座雄伟的纪念碑。 浪漫主义是作为古典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它的理论基石是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而现实主义则是作为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抗走上历史舞台的。它的哲学支柱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泰纳艺术哲学。浪漫主义是资本主义上升、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产物。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欧洲得到巩固,并日见矛盾时期的结果,它们是不同历史条件下诞生出笼的文艺思潮。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西方文坛上出现了现代主义文艺。这是一种流行于欧美各国的国际性复杂混合体,它包括众多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和艺术主张不尽相同的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影响遍及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如绘画中的立体派、抽象派;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音乐中的反协调主义;诗歌中的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中的表现主义。二战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派、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等等。人们又将它们称之为现代派。这些流派虽有差异和分歧,但在本…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浪漫主义在欧洲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产物,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却未能形成一种文艺思潮和文学运动。但是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是和文艺创作一起产生的,或者毋宁说两者是文艺创作的“双胞胎”。神话是文艺的原始形态,因而也最早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基因。古希腊神话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于中国古代神话,人们有着不同的估价和分析。但是它和希腊神话相比,确实显得支离破碎和残缺不全,更没有发展成为荷马式的宏大史诗。形成这种“先天不足”的原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下称《史略》)里指出:“说者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特点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我们说,鲁迅、巴金、老舍、曹禹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茅盾、丁玲、叶紫、萧军、夏衍、张天翼、赵树理、周立波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的创新也是现实主义的;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四十年代七月派作家的创作同样是现实主义的,就理论而言,如果说茅盾二十年代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是现实主义的一种,那么,稍后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倡导和周扬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张扬同样是现实主义理论在中…  相似文献   

18.
一艺术方法或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创作上的“思想与方法。”这一概念不但包括具体的“创作法则”,也包括法则所依据的“思想原则。”文学艺术事物上所谓“方法”不同于一般物质科学上的技术与方法,不能没有思想原则。文学艺术,其具体的创作法则不提到“思想原则”上,是看不出什么意义来的。而艺术方法,不能没有意义。现实主义,尤其如此。现实主义其意义与原则性之强,已到了这样的程度:它一方面是艺术方法,一方面已逼近了一种艺术思想或美学观点的高度。因此,可以说,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是带  相似文献   

19.
“极化”是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深层运动形态。在美学理论形态上表现为现代人本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两股潮流的起伏、摇摆和对峙,但70年代后,有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从“极化”运动来考察,“后现代主义”文艺现象只是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革与发展,并未形成独立的思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之创作方法的发展,经历了潜隐、独立、转化、扩展、消退五个时期的历程。创作方法的性质和内涵也处在不断的衍化、变动之中,并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终至畸变为一种以方法为名的理论体系。其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创作方法之自身性质及内涵始终未得到正确的界说,理论定位也在技巧、流派、普遍性顶层之间杂然并存,更以现实主义流派理论和方法来总揽一切的文学理论等。创作方法的理论必须在人类的整体文学视野和艺术立场上予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