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屠凤娜  王丽 《城市》2019,(3):3-11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整体空气质量形势严峻,偏重的产业结构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和治理难度。大气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面临治理成本较高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治理主体间的利益竞争以及生态补偿的缺失等影响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积极性。基于此,需要建立区域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区域科技联动机制、协调区域政府间的利益公平机制、构建区域相关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从而实现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机构的构建,应在全面考虑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以凸显机构的权威性、稳定性及整体效益性为目标,从国家、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重点区域等层面构建体系化的专门机构,并合理配置职权和平衡利益关系。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机构的再造,将优化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3.
薛力诗 《老年世界》2006,(16):25-25
“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这“四大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需要着力加强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4.
胡彬 《科学发展》2016,(12):27-37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城市转型应扮演起开放导向的枢纽节点、功能体系的网络核心、空间组织的核心协调者等多重战略角色.围绕这些内容,建议扩大城市区域的腹地范围;建立组织有序、运行高效的空间网络与传导机制;构建全方位的战略通道;建立多层次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机制;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王会芝 《城市》2015,(11):57-60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雾霾频发,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规划,防止大气环境恶化,成为京津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工业污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治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缓解或消除大气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概括起来讲,社会组织与公众协调的主要内容有利益协调、目标协调、态度协凋、行为协调等。而利益协调在公共关系协调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利益,即好处。在公共关系学中,利益是指社会组织和公众各自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的满足。每一个社会组织、每一类公众,都有其自身的利益。从物质上讲,有满足衣食住行、健康、安全、从事生产和服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公关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做好协调关系,引导群众的工作都需要高超的政府公关能力,因此,提  相似文献   

8.
推动长三角文旅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秉承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将以文旅促进一体化发展作为区域协作的重要抓手,遵循利益共享、平等协作、整体优化的原则,政府引导、企业跟进,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文旅发展战略,在区域层面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协同创新"文旅模式",打造内部高效互通、外部高度互联的世界级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期间,上海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根据现实条件和基础,启动优先服务领域,关注重点服务领域,有步骤逐级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是构建长江经济带省际利益的协调机制,建立省际合作紧密联系的工作机制,探索区域间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二是打造长江经济带园区与产业合作平台、长江经济带航运公共服务平台、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公共平台、长江经济带自贸区金融开放平台等.  相似文献   

10.
在产业链创新链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支撑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布局等“链式”环节的联动合作机制内嵌于区域联动合作框架,形成共生网络、知识网络、创新网络、产业网络、服务网络、价值网络,引导长三角各地协同跨越科创与产业之间的“鸿沟”,并衍生出廊道延展、湾区循环、泛网络共生、开放网络等实践模式。为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共同体,应进一步重点对标完善科创与产业互振共荣机制、统筹协调机制、要素对接机制、核心引领机制、平战转换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