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上海国际大都市和科创中心战略建设目标的不断推进,对人才尤其是优秀拔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上海当前吸引集聚人才的形势来看,面临着不少挑战.“人才绿卡”制度是整个人才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人才工作的重要基石.“人才绿卡”制度创新,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将现有的居住证(A证与B证)政策和人才落户政策以及外国人来华就业政策等系列政策制度统筹考虑,从而有助于从根本上理顺现有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陈恭 《科学发展》2013,(4):89-98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语境下,上海博物馆业已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名片。虽然上海博物馆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文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扩张,因此上海文博人才数量严重缺乏,人才总体质量也急需优化提高。上海文博人才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国际化的文化视野,以及充实的合作研究团队和服务全国的能力。上海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力、行业为主体的文博人才培养体制,大力实施文博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上海博物馆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赵露露 《科学发展》2023,(11):108-113
为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亟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牵引,差异化解决人才安居问题,为人才提供更加安居、宜居、乐居的居住环境,为高质量人才更好地参与创新创业和城市建设提供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4.
董光飞 《职业》2022,(8):88-90
目前,全国能源企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国有煤炭企业正在快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组织机构日益完善,企业发展需要大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要进一步健全企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更加完备的人才工作政策制度体系,建立与企业相匹配的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时代前进的驱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只有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涌现出来,创新才有可能实施.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理应树立创新思想,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人才培养环境,肩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王磊 《城市观察》2011,(3):152-162
人才资源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内各区域的人才发展困境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结构性失衡、人才质量低、人才浪费、人才服务配套措施不完善,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虽然各区域在人才引进、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以及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多种人才规划措施,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区与不足。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入教育投入、完善人才引入和激励政策,明确以人为本、投资于人、以用为重及吸引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并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才能在人才竞争和区域竞争中占据领先位置。  相似文献   

7.
制度建设篇     
《中国社会导刊》2014,(34):25-25
国云丹(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 浦东督导制度文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制度框架《浦东新区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选拔、培养及使用实施方案(试行版)》;二是操作性的文本《浦东新区社会工作督导师工作指引(试行版)》。方案基于本地人才发展现状,根据人才培养包含的几个必要环节——选拔、培养、使用和评估,分别发展出一套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先选拔,再培养,培养合格后颁发督导师证书,纳入社工督导人才信息库,进行统一使用和管理,同时强调对督导师的评估考核,严进严管,确保素质。  相似文献   

8.
汪怿 《科学发展》2012,(5):48-62
基于上海创业型创新人才在创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政策诉求,上海应通过政策的突破和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变革,坚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和政府有效作为相结合,坚持人才、科技、金融等因素相结合,坚持人才、项目团队相结合,推进创业政策、人才发展政策、项目支持政策、企业发展支持政策、积极提供创业服务,以更大范围地集聚和培育创业型创新人才,营造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9.
《职业》2014,(5):21-21
江苏省昆山市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效应凸显,截至2013年年底,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611人,位居全省县(市)前列。2014年,昆山市再次出台相应政策,力争到2016年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700名,新政被业内人士称为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政策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发展,高校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的贡献尤为重要,高层次人才的存在加快了专业建设,优化了师资团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各个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望,研究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的产生、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可以提高高等院校引进人才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