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波 《科学发展》2016,(4):91-98
“十三五”期间,浦东将把建设国家人才改革试验区作为人才发展工作的突破口.在拥有诸多先行先试政策的支持下,浦东应实施更开放的人才制度来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创新人才跨境交流、科研人才双向流动等方面,如何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政策,这是浦东人才制度不断优化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ANNA 《职业》2003,(8):5-7
在引进优秀人才方面,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一直走在首都北京的前面,而今北京推出的“绿卡”制度,可谓北京人才引进政策的一大进步。就“绿卡”对人才流动的影响,本刊记者采访了知名经济学家——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以及知名人才学家——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 北京“绿卡”的“三力”“二益” 王通讯所长认为,“绿卡”的实行,对北京而言,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增强了它对人才的吸引力。王所长把“绿卡”给北京带来的好处形象地概括为“三力”和“二益”:增强了人才吸引力、城市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实力;取得良好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使人才环境得到优化。北京“绿卡”的  相似文献   

3.
马永堂  华英 《职业》2003,(8):12-13
继深圳和上海之后,日前北京也开始实行一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新规定——《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人们将它称为北京的“绿卡”。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绿卡到底什么样呢?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一下——  相似文献   

4.
上海女性人才创业起步较早,起点较高。如今,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女性充分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上海女性人才的创业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相对于硬环境而言,制度安排、文化氛围、公共服务等软环境对创业的影响更为深刻,女性人才创业对软环境的要求尤为突出。基于对上海市女性人才创业行为SWOT分析,针对软环境建设提出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创业服务和维权工作的建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启谋 《职业》2023,(3):34-37
人才是经济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针对广东省的人才工作生态现状,本文提出广东省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的“七大”政策建议和“五大”路径。  相似文献   

6.
人才工作的好坏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而老年人才则是社会的一大笔宝贵财富人才工作的好坏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而老年人才则是社会的一大笔宝贵财富,也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一环,作为负责老年人才开发的全国老年人才专家委员会,一直将充分开发、利用好老年人才资源,努力实现“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坚持以老年人才为基础,政策为导向,完善市场机制为原则,通过不断研究、探索,争取实现以地方为基础,企业为依托,政府为支撑的,功能完善,人才健全,覆盖城乡的全国老年人才活动交流基地作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曾海振 《职业》2008,(15):32-33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的一线岗位,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能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它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少,而且现有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够满足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需要.本文将结合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考核评定和制度建设的具体工作实践,分析当前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和谐高技能人才评价的体系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姜菁  韩涛 《职业》2003,(8):8-9
恰如盼望已久的一场甘霖,北京“绿卡”的发放,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这张“绿卡”无疑会给“北漂”一族带来多方面的实惠,但它对北京的人才战略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解决,北京的人才政策是否还将进一步放宽呢?对以上问题,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韩光耀主任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汪怿 《科学发展》2014,(3):72-77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人才开发而言,带来的是市场化、国际化、要素集聚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包括将人才储备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将优化人才队伍和环境作为自贸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作为自贸试验区赢得国际竞争的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自贸试验区,必须把人才开发问题放在重要地位,要将自贸试验区建成集聚各类人才的枢纽,建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的试验基地;要强化人才开发的重要策略,包括集聚和造就一流人才,建设适宜居住、充满活力、和谐幸福的人才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在人力资源利用和开发方面,上海应尽早进行制度创新,以求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人口流动,建立能保证人口流动性的政策体系.鼓励两小时通勤圈劳动力进入上海就业,鼓励跨城市就业,降低跨城市就业的交通成本.构建虚拟劳动力市场,为异地知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参与上海的劳动分工提供网络接口,使人不在沪也能为沪工作,按劳取酬,拓宽上海人力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